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管理学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1.3 1 No.5 20 1 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第3l卷第5期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5.008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研究 周学馨,曾 巧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重庆400041) 摘要:当前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艰巨性使得政府对智库的决策咨询需求日 益增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智库研究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实现由“智 库大国”向“智库强国”转变带来了重要机遇。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信息管理机制、成 果传播机制和成效评估机制,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运行机制框架,是提升新型智库产 品的质量、增强新型智库影响力、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助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型智库;运行机制;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C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7)05—0048—05 Innovation of New Think—Tank Oper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ZHOU Xue—xin,ZENG Qiao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Chongqing 400041,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gnitude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l ̄n increases the government’s need of think—tank in policy—making consultat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big data technologiesfurther improves the abiliti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ink-tank research,which bring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think tank nation’’to‘‘think tank power”.Innova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achievement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new think—tank and constructing operation mechanism flame of new think—tan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nternet,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w think—tank products,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think tank, putting decision-making on a more scientiic and democratifc basis,helping to push up national governance ability and governance system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new think—tank;operation mechanism;Internet 收稿日期:2017—02—23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加快构建重庆党政新型智库体系研究”(2015ZD19);全国行政学院 科研合作基金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创新研究”(15HZKT064) 作者简介:周学馨(1972一),女,重庆人,教授,博士,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政府社会治理、 人口公共政策。 引用格式:周学馨,曾巧.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5): 48—52. Citation format:ZHOU Xue—xin,ZENG Qiao.Innovation of New Think—Tank Oper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5):48 —52. 周学馨,等: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研究 49 现代智库产生于20世纪初,对现代智库的研 究普遍认为始于1971年,美国学者Paul Dickson 首次将智库定义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与政府、 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种 稳定而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 J。西方学者在 智库研究路径上主要是围绕政治学、政策过程以 及知识运用方面展开,并且十分强调智库的“非营 利性”和“独立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 始,国内学者如薛澜、丁煌、朱旭峰等开始对美国 等西方智库进行研究,随后将视野转向国内。国 内智库研究主要围绕智库内涵、公共政策、影响力 等方面展开,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 反映出我国智库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量 缺质、缺乏合作和针对性、成果转化困难、影响力 有限及国际话语权缺失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发布的 ̄2o15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智库总量 紧随美国之后位列第二,而在全球最具竞争力智 库前50强里中国智库只占据4个席位,且我国智 库对互联网的利用远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为 此,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由“智库大国”向 “智库强国”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引言:基于综述的视角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 度。”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中 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的 形式明确了新型智库的概念及其战略定位、总体 目标和重点建设方向,尤其是提出“要建立一套治 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21。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资 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要加快推动政务信 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各部门业务信息系 统应尽快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通过统 一的共享平台实施信息共享。”以上政策的出台为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提供了难得 的发展机遇。 关于智库运行机制的研究,可分为国外和国 内两个方面。首先,在国外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方 面,陈卓武研究员、安淑新研究员、朱瑞博教授、李 婧馆员等不少专家学者专门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 西方智库或以兰德、布鲁金斯、总统顾问科技委员 会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智库展开,研究内容或着 重于整个运行机制,或聚焦于传播机制及影响力 的形成,在价值理念、实现路径、具体措施等方面 为优化我国智库的运行机制提供参考。其中,陈 卓武研究员认为我国应建设兼容并包、开放互动、 协同合作的智库运行机制;安淑新研究员提出在 人才管理、资金筹集、研究过程和成果管理等方面 对我国智库进行管理机制创新 ;朱瑞博教授认 为我国智库运行机制建设应包含健全智库参与公 共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成果激励与责任追究相 联系的社会评审机制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表达 机制 。其次,在国内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方面,王 桂侠研究员从研究智库运行机制的作用机理出 发,运用神经达尔文主义理论对大脑运行机理进 行剖析,构建了智库运行的神经达尔文主义模 型 ;杨宝强博士将智库运行机制嵌入整个研究 过程,指出智库运行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巨大差距, 实际运行中存在“旋转门”机制不畅、人才结构性 失调、传播渠道狭窄、信息网络梗塞等问题,急需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智库资源的对接和联合 。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库研究,宾夕法尼亚 大学在《2015全球智库报告》中运用互联网、大数 据技术对全球范围内智库的运行机制、结构规模、 发展动态等进行了大量统计研究,指明在高度信 息化时代背景下,智库的发展方向必将更为专业 化和精细化。郑永年教授认为智库建设的关键在 于要打破国家对信息的垄断和官僚部门间的信息 壁垒,让智库能够更深度介入真实的政策过程,通 过开放更多的政策表达渠道实现政策观点的交 锋 ;王海峰认为要增强智库核心竞争力,需利用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支持建设大数据智 库 ;唐德淼教授提出要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 术开展智库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分享特性,整 合资源推动新型智库联盟平台协作体系的构 建 ;谢宏斌主任将“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 的构建视为科研新生产力,并对大数据平台的层 次架构、涵盖内容以及平台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详 细深入的探讨” ;李万研究员认为互联网对智库 经营运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智库正逐渐走向媒体 化、极客化和智能化-. 。 综上所述,国内#I-学者对新型智库的运行机 50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shkx.qks.equt.edu.cn 制、互联网背景下的智库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将互联网与智库运行 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却相对匮乏。当 前,全球竞争形势严峻、格局风云变幻,我国一方 面面临着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 切要求,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 任务和公共治理复杂性的压力,政府对智库的决 策咨询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智库难以完全承接历 史使命,供需之间的缺口逐渐增大。为此,研究互 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运行机制创新,一方面是 着眼于改变传统智库“小、散、弱”局面的客观实 际,另一方面也是对接国家“互联网+”战略行动 计划、更好地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挑战的必然选择, 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发展的 内涵、特征及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用户、产品等整个 供需链条开始引人“连接、互动、共享”的互联网思 维,新型智库建设必然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 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的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是指运用互联网思 维,在政府、智库和公众三方信息互通的基础上, 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地域智库间的协同合作,采取 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最终提升智库服务 政府决策的新型智库组织形式。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的特征包括4个方 面:一是互联互通。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可 收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需求,汇集各类智库成 果并及时提供给政府部门,为决策者、研究者提供 信息共享和交互服务 ,形成智库与决策层联系 交流的网络渠道;可发挥网络发散交互传播的作 用,宣传智库研究成果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传播 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达成共识;可搭建政府和社 会、决策者和民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发挥智库 决策参考功能,提升智库网络治理能力。二是技 术驱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可利用大数 据、云计算等技术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提高智库对政府的决策咨询能力;可利用移 动互联技术、微博微信技术拓宽传播渠道,扩展智 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可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智库规模效应。三是协同创新。在互联网背 景下,国际智库之间、官方智库之间、官方智库与 非官方智库之间可加强协作,构建强强联合、优势 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格局,提升智库间的协作化 水平。四是优化治理。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 以规则、权利、机会平等为原则,通过在决策者和 智库间、各类智库间、智库与公众问建立平等关 系,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水平。 (二)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的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建设对中国特色新 型智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学术价值方面, 其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 的视角,丰富和发展智库理论,创新智库研究方 法,打破传统智库知识供给的有限性、垄断性和封 闭性,从而提高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和 规律性认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供理论支持与引导。同时,发展互联网背景下 的新型智库,可极大增强智库的科学研究和服务 决策的能力。在各类资源得以跨域流动和共享的 背景下,智库对人才、信息等资源获取的渠道更加 畅通,大数据技术被运用于数据的采集获取、分析 处理、报告生成及结果推送等环节,使研究人员从 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将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前瞻性、战略性的研判和思考中。二是 在运用价值方面,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拓宽智库成 果的网络宣传渠道,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社会正能 量,而且,if- ̄ll于加强对智库成果的监督和评估,引 导智库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 机制的内涵及缺失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智库运行机制建没,是 新型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运行机制是否完善, 是衡量智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的内涵 根据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的4个特征,其 周学馨,等: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研究 51 运行机制包括信息管理机制、成果传播机制和成 效评估机制3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信息 管理机制包括信息对接机制、信息处理机制和信 息保护机制。成果传播机制包括思想引领机制、 舆论引导机制和影响力提升机制。成效评估机制 包括第三方评估机制、网络评估机制和成果转换 机制。以上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的框架。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 智库运行机制 信息管理l机制 J l成果传播IJ 机制 J l成敢评估 I 机制 信 息 对 接 机 制 囊l II I II萋II l l奏I I毳 成 果 转 换 机 制 图1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框架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运行机制存在的 “三个缺失” 一是信息管理机制缺失。与经典的学院式研 究不同,智库决策研究所需的信息具有动态性、前 瞻性和交互性等基本特征。目前智库研究的信息 管理机制缺失表现在:缺乏数据化的智库决策研 究支持信息平台,难以发挥大数据的平台优势,难 以实现信息的采集、整理、交互和利用,并难以将 其结果传递给智库决策研究使用;各类智库难以 打破相互之间的资源和学科壁垒,导致各类智库 难以通过协同创新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智力资 源远未得到有效利用;政府部门与智库之间缺乏 有效的信息对接机制,智库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难 以实现“无缝对接”,智库对政府的决策参谋作用 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民间智库,更缺乏与政府 间的互动渠道 ;智库的信息安全缺乏有力保障, 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智库研究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 各个领域,有的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而相关信息 尚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 二是成果传播机制缺失。智库运行的成果传 播机制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在对内方面,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知识生产和传播的 方式正发生着颠覆式变化。面对传播的复杂性和 广泛性,很难形成一种对所有网络主体都有约束 力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尤其是某些西方国家 以宣传“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价值观念为由, 企图削弱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以网络文化入侵作为其实现全球霸权地位的手 段。然而,目前我国智库还未充分发挥其在思想 引领和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主导作用。在对外方 面,虽然目前国内一些较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开 始定期举办国际智库论坛,为中外智库提供了探 讨问题、交流思想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我国智库 尤其是高水平的智库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还不 多,加之智库网站建设落后,英文版网站建设严重 滞后,影响了我国智库在政府决策、社会舆论和国 际交流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是成效评估机制缺失。智库的重要功能就 是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具体包括政策研究、政 策解读和政策评估3个部分。近年来尤其强调将 智库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重大改革方案 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以及对重大政策实 施效果的评估。从目前智库参与重大决策事项的 评估来看,智库参与重大决策事项出台前的可行 性论证和风险评估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尤 其是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参与对重大决策事项的 评估严重缺乏。同时,在对智库及其产品的评估 方面,目前“同行评估、部门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多 元评估体系还未建立,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方式来 构建的社会评估指标和评估办法发展滞后。 四、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库 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重点。创新信息 管理机制 创新新型智库信息管理机制应重点把握以下 3个方面:一是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 案》推进中,建议加强国家高端智库试点的门户网 络终端建设。通过建立智库门户网站的方式,推 送智库的研究成果,加强智库品牌建设。二是将 新型智库门户网络终端建设与国家政府数据统一 开放门户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政府数据开放门 52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shkx.qks.cqut.edu.cn 户建设过程中,强化数据开发和数据运用效率,让 政府数据资源“一站式”开放服务与智库的决策咨 询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建议在互联网 平台建立各种国家级基础数据库,鼓励大型企业 开放底层基础数据;建议建立数据大连接、群智大 数据、舆情大数据,使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更为便利 和高效。三是健全网络法治化建设,健全各级政 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同时,建议政府采取制度化的方式将智库的意见 征询纳入公共决策过程中,规范“智力采购”流程, 为借助互联网平台汇聚社会智力资源、畅通建言 渠道、助推科学决策提供制度保障。 (二)以提升舆论引导力为核心。创新成果传 播机制 一是提升国内新型智库在国际智库中的影响 力。通过加强国内智库与国际智库在学术、信息 方面的交流和联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 音,树立中国形象,提升国内智库在国际上的影响 力。二是加强智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新型智库 善于运用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及时了解社会思 潮,掌握舆论动态,做好舆情监控,强化舆论分析, 并将舆情研究成果及时提交给政府部门供决策参 考。三是打造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 的“网络批评”,发挥新型智库作为社会精英的思 想引领作用。针对各种错误价值观充斥网络、鱼 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状况,形成专业化的“网络批 评”队伍,负责在网络中对各种错误价值观展开积 极的手}E判。 (三)以提升治理能力为导向。创新成效评估 机带U 一是建立智库对重大事项的网络评估机制。 建议运用大数据技术等方法,做好对重大改革方 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的执 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的网络评估。二是 健全智库网络评估体系。通过制定多元主体参 与、多维评价指标的新型智库网络评估办法,增加 政府和民众对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权重,加强对 新型智库的监督和管理,提升新型智库建设的科 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DICKSON P.Think tanks[M].New York:Atheneum,197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 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7— 14].http//politics.people.corn.cn/GB/n/2015/O12o/ c10ol一26419175.htm1. [3] 安淑新.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11(5):88—92. [4] 朱瑞博,刘芸.智库影响力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智库运 行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10一l16. [5] 王桂侠,万劲波.智库运行机理和信息运行机制研究 [J].情报科学,2016(5):15—18,152. [6] 杨宝强.我国社会智库的结构审视与逻辑指向[J].湖 北社会科学,2016(1):25—29. [7] 郑永年.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M].北 京:东方出版社,2016. [8] 王海峰.大数据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途径研 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9] 唐德淼.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新型智库平台定位与 构建[J].南方论刊,2016(4):11—13,21. [10]谢宏斌.新型智库怎么建?新型智库建设之“互联 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探讨[J].开发研究,0216 (2):42—46. [11]李万.互联网时代的智库演变新趋向[N].东方旱报, 2016—09—13. [12]任蓓.“互联网+”背景下高端定制式民族体育旅游发 展模式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 (8):60—66. [13]查英.问道新型智库建设[J].理论参考,2014(2):32 —34. (责任编辑冯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