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 卷 第 期 教学研究 年 月

“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摘 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

王利清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面对“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给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 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的交互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倾听”和 “理解”,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沟通,师生相互促

引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

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你讲我听、我管你服的模 式,“把英语教学与感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 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 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挥合作精神” , 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外语教 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特别强

调语法知识的传授,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从

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和认知心理学的介

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到以 的 系统功能语法和

为代表

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

的研 究成果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培养学生交 际能力为目标的交际教学法甚为流行。近来,人本 主义心理学运用到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 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创造性成为外语教学的重大课题。 世纪 年代初,“合作学习”(

)理念 在美国的兴起,成

为近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 革。

“合作学习”理论探究

作学习”理论,到

世纪

年代初提出“合

年代中期,该理论取得实质 进

展并形成体系。随后它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 几十个国家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 集体性出发,强调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交 互。师生

进、共同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表现为相 互学习,相互启发,达到融合共生。学生与学习资 源的交互,是一个人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完善的过 程,它要求学生自主地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图 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网络等),丰富知识,提 高能力。

交流():共同讨 论

任务的性质,决定最佳工作学习方案,特别强调 互相帮助(

):每个成员都

对小组负责;④小 组协作技巧(

):学 习必须的社交技

巧,同伴间形成和谐的工作学习关 系;⑤小组评价

兄弟提出“社 会互赖理

)。它 假定:“社会

(况。

):共同讨论和 评价学习的进展情

论”(

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 式,因此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 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 努力。”

兄弟也提出“合作学

我国“合作学习”领域的著名学者王坦把合作

学习的基本理念概括为互动观、目标观、形式观、 师生观、情景观和教价观。他认为:“合作学习以 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 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 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

习”的五个 基本构成要素:①积极性相互依赖(

):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

每个成员 都依赖整个小组的成绩而受到奖励;②建设性直接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王利清(

),男,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

学和语言教学理论。

教学研究

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 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 理论与策略体系。”

天,世界普遍关注家庭、社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 人与人的合作及和谐相处。合作学习正好顺应历史 发展的潮流,成为教学活动中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 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凝聚人 心,增进相互间的理解。社交技能并非与生俱来,

“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激发语言学习的兴 趣,有效克服语言的焦虑感。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 程中,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 感。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在需要用外语进行表 达交流时产生的心理不安和恐惧,它是影响外语学 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学习, 但从总体来看,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 。合作学习 之所以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降低了焦虑 感,是因为它改变课堂的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 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在课 堂上敢说,多说,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 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问题弄懂;

)合作学习能够使师生关系转变,有利于学 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施 教者和受教者,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学校教育中错综 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师生关系反映 了人们对师生身份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不同的哲 学观和价值观。传统师生的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 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处于绝对的 权威地位,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信息媒体进行 沟通,很难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 课堂模式下,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 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在 这样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 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的主 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而学校教育的 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时刻记住 这一点,并致力于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 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凝聚 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凸显的今

由于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 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 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 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解释、说明、求助、自控、 帮助、建议、协调、反思等社交技能。这些技能逐 步内化后,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与人合 作,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并终身享用;

)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修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为, 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自主认知能力的学 生个体在具体的合作情境中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 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学生建构知识可以 对其经验进行可能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绝对的, 而是暂时的,它会不断被修正和发展。因此,学生 对知识的学习不应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 授,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进行主动选 择、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 。

英语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实践策略

以下将以“

”教学片段来探 讨

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教师在 屏幕上呈现以下内容的动感画面场景。

(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

(一部分学生)

(另一部分学生)

(在屏幕 上

出现问题)

第 期

王利清 “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学生听录音大约五分钟,然后回答)

(学生个别学习,勾画单词、词组、重点句,

思考问题)

点评:围绕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学习、 思考,完成对信息群的归类,产生自己的想法,这 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按各自的小组

开始合作学习,每组六人,学生们相互讨论、核对 答案,气氛活跃、热烈。老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 是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发 言。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 使各组的讨 论既热烈又深入。)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其

中,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教师把 与课

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顺序打乱,小组成员合作交 流后将图片重新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并根据所提供 的

叙述图片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

的 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各组巡视,在一个 小组发现学生们正把图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时就 给予适当的表演,同时告诉他们

列出来 后要工整地写在图片的下面,以备交流时用实物投 影展示出来。

点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其中,并给予及 时的评价和鼓励。

(老师又来到另一小组,发现两个学生没有和 大家一起讨论)

(老师指导这两个学生读单词,读课文)

(学生继续参与交流活动)

(各组发言人纷纷上台展示完成的作品,并叙 述图片内容)

点评:本片段从多角度体现了合作学习全过 程。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管理 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和“裁判”,而 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讨论、个别 学习、展示等)共享资源,互助合作,达到完成学 习任务的目的。

“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 问题

分组不科学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切忌分组不 科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应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 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形成一 种互补。每个小组由 ~ 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 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 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由于 教师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学生分工明确,各尽所 能,各司其职,因此,合作完成的任务又快又好。

分工不合理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 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改变原有学习方式的 载体。不管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但是, 笔者发现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发生一系 列不正常的现象,如成员间不能友好相处、纪律无 保证、随意浪费时间、相

互抄袭依赖等。这些现象 的存在可能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甚至比无小 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差。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小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