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八年级音乐专题示范课教案 教学课题:爱之歌---《让世界充满爱》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唱,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激活学生情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的情感在爱的旋律声中得到感染、净化。 3、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电子琴、图片、录音范唱、手式卡纸、蜡烛、小品道具、乐器竖笛(若干) 教法:视唱法、练习法、交流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个话题——爱。爱是一个永恒的情感。由古至今,从中到外,都少不了这种情感。现在先请大家说说你们知道的各类“爱”,(学生自由发言,2分钟左右)。 小结:大家说了各种各样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充满着“爱”。有朋友之爱、父母之爱、邻里之爱,也有一些范围大一些的爱,比如对集体的爱,对国家的爱,再大一些对全人类的爱等。
引入:今天这堂课我们来感受一种“大爱”——对世界,对全人类的爱。 给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1、复习、听赏《爱的奉献》,讲述歌曲内容。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讲述故事),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冲卷上岸的小鱼;。当太阳升起后,水会被蒸发,鱼儿只有死路一条。一个小男孩正一条条的将小鱼捡起来,扔进大海。他一边做一边对旁边惊异的男子说:“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是的,靠一个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改变海滩上所有小鱼的命运,但是,他挽救了自己身边的小鱼的生命。小男孩的爱心令人肃然起敬。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 2、小结: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了奉献而充满温暖,我们的国家因为有了无数奉献者而充满希望。 3、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听赏与简介《让世界充满爱》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师:刚才萦绕在耳边的音乐大家熟悉吗?生:(略) 师:想不想知道这个歌曲的曲作者?生:(略) 2、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3、师: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郭峰的现场演唱会?生:(略) 4、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a、轻声唱曲。 b、播放歌曲伴奏学生唱歌词,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 5、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 (A跟电子琴演唱歌词 B跟电子琴演唱歌谱 C跟电子琴哼唱旋律) 6、跟电子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7、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8、再次跟电子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9、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演唱。生:(发表意见) 10、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
(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三)爱心感悟:谈爱的感受 人生命运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因素,生活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需要他人同情、理解和关怀的事。当你面临困难、忧伤的时候,你是否接受过别人的爱心和帮助?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今后,你又将如何对待家人、对待朋友 、对待他人? 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探讨) 教师小结并展示结论: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小黑板: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请每个小组任意选择爱心创作的任务进行合作创作。 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 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 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OK?! 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演唱或演奏,你们一定很棒! E请你们小组成员在音乐背景下讲述一个关于爱的小故事,努力哦!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1、热爱他人从热爱父母做起,父母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依赖者,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关心父母到关心他人、社会、自然。(生活中你做得怎么样?)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例如大国欺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等等。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遍的,又是丑恶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3、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当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甚至是需要捐款的时候,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4、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或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我们应尊重被同情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请把目光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