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3卷第5期 2010年9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I-23 No.5 Sep.2010 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 鸿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语用充实的触发因素是什么?如何确定语用充实的方向?语用充实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充实过程何时终 止?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应用其话语理解程序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充实过程进行阐释。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语理解程序;语用充实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姚鸿琨(1966-),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糊语义学、词汇语用学。 语用学是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其研 Wilson为代表,主张基于关联理论,采用归一法(a unitary ap— proach)来研究言语交际中的词汇语用问题。 究分跨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等语言学核心分支学科。冉永 平认为,语用学对话语的研究更强调以某个言语行为或话语 冉永平认为,话语理解等信息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 编码与解码过程,也非寻找原型意义或原型特征的过程。作 传递的交际信息为分析单位,很少关注其中某个词语或结构 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处理。…我们知道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就 为交际主体的听话人需根据语境条件对目标话语进行不同程 度的语用加工,这一过程称为‘语用充实”(pragmatic enrich. ment),它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理解话语时对词义的语用收缩 (narrowing)与扩充(broadening)。_1”然而,在话语理解中引领 是某个词语或局部结构传递了特殊的交际信息,使其偏离它 的编码意义或原型特征,从而导致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难 以形成认知上的相互照应,出现理解困难或误解。因此,在言 语交际中,某些词语或结构在特定语境中所触发的语用信息 及其语用处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匈牙利学者E.Nem— eth和K.Bibok汇编出版“Pragmatics and the Flexibility ofWord 人们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编码意义进行语用充实的触发因素 是什么?如何确定语用充实的方向?语用充实过程是怎么进 Meaning'’标志着词汇语用学的诞生。 一行的?语用充实过程何时终止?迄今为止,国内对这些问题的 系统探讨暂付阙如。因此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应用其话语理 解程序对言语交际中语用充实过程进行阐释,力求就以上这 些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性思考。 、词汇语用学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陈新仁认为,词汇语用学研究可追溯到McCawley (1978),但文献中最先使用‘饲汇语用掌’(1exicalpragmatics) 这一术语进行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Blutner教授。 Blutner、LeBmollmann&Sandt在‘'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二、关联理论的相关问题 (一)关联认知原则 关联理论是基于关联性和两个关联原则(关联认知原则 和关联交际原则)。对认知过程来说,关联性是输入信息的一 种特性,是相对认知付出和正面认知效果而言的。认知付出 and Lexical Pragmatics”一文中对词汇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 象做了界定。他们认为词汇语用学主要是对词汇语义不明 (semantic underspeciifcation of lexical items)的语用现象做出 系统地阐释。对形容词的语用、一词多义、词汇使役词和迂回 是指为获取正面认知效果所付出的努力;正面认知效果是根 据已有的语境假设对输入信息处理的结果,比如,正确的语境 含义、恰当的语用充实或对现有假设的修正。在同等条件下, 使役词的分布特征、阻遏现象、复合词的解释以及在认知语义 学框架内探讨诸多语用现象均属词汇语用研究范畴o[3 ̄Blntner 指出词汇语用学研究法是组合语义学和会话含义一般机制相 所获取的正面认知效果越大,对听话者来说输入信息的关联 性就越强。但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语境假设的通达、正面认知 效果的获得需要感知、记忆和推理等方面的努力。同样,对输 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Blutner教授可算是词汇语用学研究 的先驱者之一,其研究成果斐然,先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 了诸多论文 。 人信息处理的努力越小,输入的关联性就越大。” 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为了获得输入信息的最大关 另一位颇有影响的词汇语用学研究代表人物是Wilson。 Wilson&Carston认为,词汇语用学是研究词或词组层面上的 联,人类的认知系统会对输入信息给予关注并配以加工资源。 为了提高认知效率,人类的感知机制会自动地选择具有潜在 关联性的输入信息,记忆提取机制会自动地确定具有潜在关 联性的语境假设,推理机制也会自然高效地对其进行加工处 语义一语用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 家所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了词汇语用学的发展。_ 1Wil— son认为,词汇语用学旨在解释词语的字面意义在使用时如何 发生意变,认为语用收缩(narrowing)和语用扩充(broadening) 理。说话人因此能够预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听话人可能关 注的刺激信息,用何种语境假设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以及听 话人会得出何种结论。 (二)关联交际原则 等是同一词汇语用处理过程的产物,因此主张对它们进行统 一研究,而不是孤立地对待。【l 她还根据关联理论两大原则 由此看来,词汇语用学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一是以Blutner (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推导出话语理解程序。 为代表,主张把组合语义学和会话含义机制相结合;一是以 一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话语一般能产生关联期待。听 话人也应该对话语的关联性有所期待,至少会觉得对他所听 到的话语值得进行语用处理。当然,话语的最大关联性与说 75~ 话人的能力和偏好有关。这就促进了话语理解程序的形成, 即听话人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编码意义进行语用充实的程序 为:遵循最省力原则,在显性层面上丰富它,在隐性层面上补 与夸张相比,隐喻是一种更极端的词义扩充。比如“Sally is a chameleon”.“chameleon'’编码意义是指一种动物,但在此它被 喻化,暗指Sally善于伪装自己以逃避敌人的注意和攻击。当 然,对隐喻的理解需要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 足它,直至对其最终理解体现为得到所期待的关联性。Wilson 将此程序视为对输入信息的即时处理。 一范畴扩展(category extension)也被看作是词义扩充的另 变体(ibid),其特点是使用著名产品的品牌指代一个范畴更 广的产品,如用‘'Hoover'’指代其出名和不怎么出名的真空吸 尘器系列产品。名人或普通名词也具有范畴扩展的功能。 (三)语用充实过程阐释 三、语用收缩与语用扩充 (一)语用收缩 词义的语用收缩指交际中某一词语的编码意义在特定 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义在语境中所指范围或含义的缩 小。l1”收缩的效果在于突出语言编码意义中最适当的子义 (subpa ̄)。_ J例如: (1)As 1 worked in the garden,a bird perched on my spade. (2)Birds wheeled above the waves,searching for ifsh. (3)A bird,high in the sky,invisible,sang its pure song.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言语交际中某一词语或结构经过 语用扩充后,所呈现的是其在特定语境的交际意义,有别于它 的编码意义。那么,听话人是如何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编码 意义进行语用充实呢?下面我们以语用收缩和扩充(我们仅 以隐喻为例)为例,以遵循最省力原则为前提,应用关联理论 的话语理解程序对它们进行阐释。 让我们假设这样的情景:Jack has just suggested that he and Linda pay a visit to his aunt in hospital,and Linda replies like this:I have a temperature. (4)At Christmas,the bird was delicious. 在上述例子中,‘Ibircr’的编码意义,即原型特征是有嘴、有 羽毛、有翅膀、会飞。根据语义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原 型是每一类事物或事件中最典型或最具代表性的个体,词义 格赖斯认为会话的一般规律是:我们的谈话通常不是由一 串互不相关的话语组成的,否则就会不合情理。它们常常是合 作举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其中 有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至少有一个彼此接受的方向。『1 从 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按照语义原型理论,我们很难直 接根据原型特征或原型意义去解码“鸟”在上述特定语境中的 交际信息,因所处语境的不同,作为交际主体的听话人必需依 赖具体语境,启动有关“鸟”的百科信息对其进行语用收缩才 能理解上述四句中“鸟”的精确意义,也就是Wilson所说的突 出“鸟”不同的子集(highlightadifferentsubsetofbirds o通过 上面对语情景来看,此时此刻,Jack期待Linda的回答会与他 建议去医院探视其aunt有所关联。但从字面上看,Linda的回 答显然是违反了合作原则(表面上的),似乎有点“卯眼不对榫 词义收缩,上述四句中的‘'bird”分别是‘讣麻雀”、‘‘}每鸥”、“云 雀”和“鸡肉”。 头”。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同样要根据合作原则来理解, ¨ 否则就不存在会话的一般规律。Linda表面上的违反合作原 则,触发了Jack对temperature编码意义的语用处理。(寻找 关联性) 根据记忆激活扩散模型的观点,此刻Jack对于tempera— Wilson&Carston认为,词义收缩程度可能不一,方向可 能不同。 “比如“Churchill was a man'’.说话人可能是说邱吉 尔是个典型的男子汉或者是个完美的男子汉,但对典型的男 子汉或完美的男子汉概念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要 弄清收缩的灵活性和对语境的信赖性,我们必须考察一下同 一ture(温度,体温,发烧等)、医院探病(aunt在医院,需有人送花/ 水果以示关心等)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种种关联的百科知识 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比如“cut the lawn/someone’S 假设被高度激活。temperature是个标量词,在体温计上面不 同刻度上的度数意味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超过37.0C或98.6F 就意味着发烧,根据已有的这些假设,Jack就可确定对tem- perature的收缩方向。(确定词义收缩方向) 根据话语内容和语境假设,Jack就可对语境含义做出假 hair/a cake'’,虽然没有“cutting”的标准或典型方法,但我们却 知道割草坪、理发及切蛋糕是怎么一回事。这说明一个词项 的编码意义在不同语境中会被精确化/缩小调整,这就证明了 语境和语用期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义收缩的方向。 (二)语用扩充 设,那就是Linda发烧了。(语境含义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带 她去医院探视病人是不明智的。(关联期待得到满足,语用处 理过程宣告结束)再看下列对话: Peter:Will Sally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if we get ill? Wilson&Carston认为,词义扩充是指言语交际中的词语 所传递的意义比编码意义要广,也是说它的语言编码意义得 到扩充。 “关联理论认为近似用法(approximation),夸张和隐 喻等是词义扩充的变体,但对编码意义的扩充程度上有所不 同。Wilson指出,近似用法指一个词原本有个较为精确的意 义结果变得模糊,超出了编码意义。整数,几何学词汇和具有 否定意义词汇就是近似用法最好的例证。 。例如: (1)This coat cost1,000 dollars.(大约1,000美元) (2)The stones form a circle,an oval,apyramid.(圆形状, Mary:Sally is an ange1. May的话语中含有angel的概念,它使Perter激活了有关 angel的一系列逻辑属性(比如:An angel is a supematuml being of a certain kind),对他进行演绎推理有所帮助。比方说从命 题“Sally is an angel”,推导出“Sally is a supernatural being of a certain kind.”angel的编码意义可能或多或少会激活Peter 脑中关于angel的不同子集的百科知识(比如,good angels, 但不是几何学上的圆形) (3)This injection will be painless.(几乎不痛) 夸张涉及更大程度上的词义扩充,因此扩充后的词义更 加偏离其编码意义。 “比如对政府推行的农业政策不满的人 guardian angels,avenging angels,and SO on)。天使的典型是 good angel,““由于频繁使用,很有可能使其典型范畴成员的 各种属性(特别善良、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品德高尚、上帝的 使者等等)很容易被通达,而且有些属性被高度激活的可能性 很大。(寻找关联性) 士说‘'Thispolicywillbankruptthe farmers'’.他的意图是说政府 所推行的农业政策将使农民比所预料的更加贫穷,将濒临破 产,bankrupt的编码意义被扩大了。 在此基础上,Peter把angel的编码意义扩大到“good ang— els'’,并延伸到和“good angels”具有一些共同特性的人身上 (Sally o这样,Peter可得出这样的假设:因为‘'good angels” [2]陈新仁.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05(5):5-9. 是特别善良的,而Mary说“Sallyis a angel'’,因此语境假设是 [3]Blutner,R.LeBmollmann,A.&VanderSandt,R.Conversational Sally是特别善良的。(确定词义扩充方向) ImplicatureandLexicalPragraatics[M]1 ̄Proceedings ofthe 基于上述两点,Peter可尝试性对“Sally is na angel'’做出 , ̄lSpringSymposiumon 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Stand- f0rd.1996:1-9. 这样的语境含义假设:‘'Sally is an angel”,特别善良,乐于助 [4]Blutner,R.LexicalPragmatics[J].JournalofSemantics,1998a 人,因此,如果他们病了,她会照顾他们的孩子。(语境含义假 (15):115—162. 设) [5]Blutner,R.LexicalUnderspeciifcation andPragmatics[M]//In 从上述对话可看出,Peter很想从Mary的回答中知道Sal— Ludewig,E&Geurts,J.(eds.).Lexikalische Semantikaus ko— ly是否愿意在他们生病时照顾他们的孩子,那现在他的关联 gnitiverSicht.Tubingen,1998b:141—171. 期待得到满足,话语理解就完成了。(关联期侍得到满足) [6]Blutner,R.LexicalSemanticsandPragmatics[Mj//InHarem,F Wilson&Carston认为,词的理解涉及特殊概念的构建 &Zimmermann, (eds.).Semantik.Hamburg,2002:27—58. (construction of na ad hoc concept),它是编码概念、语境信息 [7]Blutner,R.OptimalityTheoreticPragmaticsandtheExplicature/ 和语用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特殊概念的构建过程是编码意 limplicatureDistinction[M]//InN.Burton-Roberts(eds.).Prag- matics.Basingstoke:Palgrave,2007:45—66. 义的收缩或扩充。_1“ [8]Blutner,R.PragmaticsandtheLexicon[A]//InHornL.&Ward, 基于上述两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关联理论对词义收缩与 G.(eds.).HandbookofPragmatics.Oxford:BlackweU,2004:488 扩充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因此它可以对词汇语用学四个根本 —514. 性问题做出回答:第一,寻找关联性触发了词义收缩与扩充; [9]Blutner,R.&Solsdat, TwoCaseStudiesinLexicalPragmatics 第二,不管是收缩与扩充都沿着最省力的路径;第三,通过对 [M]//InNemeth,EandBibok,K.(eds.).Pragmaticsandthe 显『生内容、语境假设和隐含信息作相互的调整,以满足对关联 Flexibiliyt ofWordMeaning.Elsevier Science,Amstnadam, 性的期待;第四,关联性得到满足,语用充实过程就终止。 2001:11—28. 对词汇语用学研究来说,关联理论话语理解程序的价值 [10]Solsatd, &Blutner,R.DimensionalDesignation: CaseStudy inLexicalPragmatics[A]//InNemeth,E.(eds.).Pragmaticsin 在于:(1)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的编码意义只不过是 2000:SelectedPapersFrom the 7thInternationalPragmatics 理解说话人意义的一条线索而已,没有对它进行解码,但有进 Conference.Vo1.2 Antwerp: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 行非论证性推理(non—demonstratively inferred o(2)任何话语 ation,2001:543-554. 的理解是一个寻找潜在关联性的过程。对听话者而言,输入 [11]Wilson,D.andR.Carston.A UnitaryApproachtoLexicalPrag- 信息的关联性在于输入信息与语境假设有关联,从而产生正 matics:Relevance,InferenceandadhocConcepts[A] nBur— 面认知效果。最重要的认知效果是语境含义,它是综合了输 ton-Robe,s(eds.).Pragmatics.Basingstoke:Palgrave,2007: 入信息和语境因素才推导出来的,而不是单靠输入信息或语 230-259. 境。 [12]Wilson,D.RelevanceTheoryandtheLexicalPragraatics[A Presentedatthe 8th ChinaNationalPragmatics Conference. Guangzhou,2003. 参考文献 [13]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5):343-350. [1]冉永平.词汇语用观及词义的语用充实[M]i/i ̄用学研究.福 [1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On Lexical Pragmatic Study Infor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YAOHong—kun [Abstract] What triggers the pragmatic enrichment?How to locate the direction for the pragmatic enrichment?How does the enrichment process work in detail?When should the process draw to an end?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pound the processes ofpragmatic enrichment by resorting to its utterance comprehension procedure.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utterance comprehension procedure;pragmatic ernichment 一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