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热点融入地理教学之中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第1条明确规定: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的设计思想第2条又规定:题目设计和选材与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从来就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许多引起全人类关注的自然地理事件和社会热点始终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厄尔尼诺现象、新千年问题、台湾和土耳其地震、东帝汶政权的更替、科索沃危机、车臣战事、东南亚金融危机、奥运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历史上出现的事件至今仍给人类以深刻的印记和教训,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富山骨痛病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印尼森林火灾、神户大地震、“9·11”恐怖事件等。事例中不少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森林退化和物种灭绝、河湖污染和海水赤潮、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城市化及其环境污染问题等。我们必须从地理学综合的角度学会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由于现行地理教材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且受教材篇幅限制无法编写进去,教材编排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就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寓时政、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一、抓住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
如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事件轰动全世界。当时正值新学年开学之初,而美国地理安排在初一第二学期上。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打破教学顺序,印发美国地理相关内容提前讲授,让学生关注世界大事的同时,认真学好美国地理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反恐怖主义主战场锁定在阿富汗境内时,我们地理教育者可以趁热打铁,将阿富汗所在地区西亚地理提前学习,并及时印发有关阿富汗的地理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授课。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或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在阿富汗发动战争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激发学生关心热点问题的学习兴趣。又如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振奋之际,地理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及时讲述“北方地区”这节内容,同时,向学生介绍与北京一起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阪、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及其各自申办奥运会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首都北京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的原因和相关优势(如交通、气候、环境等因素),为适应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北京市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的积极举措以办好这一届奥运会,为祖国增光添彩。从而使学生在了解重大时事中学到相关的地理知识。
二、选取国内外主要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系列性专题讲座,全面了解问题实质
如当我国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开发西部的号角吹响以后,地理教育工作者就应根据西部的情况举办地理知识专题讲座,讲述西部地区(10+2+2)的省区、地区名称及位置,与其相邻的14个国家的基本概况;主要高原、盆地、山脉等地形,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天山、喜玛拉雅山脉等;沟通西部各省区的主要
铁路线,如包兰线、兰新线、青藏线、宝成线、成渝线、襄渝线、川渝线、贵昆线等,以及刚刚建成通车不久的南昆、内昆、南疆、宝中、西康等铁路线;一些主要公路线,如新藏、青藏、川藏、滇藏线等;主要矿产资源,如三大伴生矿,准噶尔、东胜—神府、六盘水煤矿,玉门、克拉玛依、塔中、塔北、冷湖油田等;在土地、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新疆、青藏、蒙宁甘三大草原区,以及西南天然林区、“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大致范围;在农业生产分布图上找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三大灌溉农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商品棉基地南疆以及四大牧区和甜菜主要分布省区;在“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上找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二滩、岩滩、龙滩、三峡、天生桥、乌江渡、龚嘴等西部的主要水电站及其所在省区、所属河流;在“中国大中型钢铁工业图”上找出攀枝花、包头、重庆等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中国棉纺织工业分布图”上找出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棉纺织工业中心及靠近羊毛产地新建的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林芝等毛纺织厂;在“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图”上找出西部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位置,并说出其主要工业部门;在“中国旅游资源图”上找出天山天池、敦煌、九寨沟、黄龙洞、都江堰、路南石林、滇池、黄果树瀑布、西双版纳、华山等名胜和加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秦始皇陵、丽江古城、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名胜。还有如西亚地区的石油问题,印巴冲突问题,中美地区,西欧地区等国外热点。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点事件、热点地区区域地理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三、平时注意收集和积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热点、热门话题,合理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与充实
如近年来北方出现的沙尘暴、扬尘天气;台湾、青海、云南等地区的地震;西欧、日本等国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2001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2001年8月9日我国建立了全国
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十五计划”中出现的有关地理新名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赤潮、绿色通道、湿地等;2002年3月25日我国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以及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4月22日的地球日,我国规定每年6月25日的土地日、3月12日的植树节等等,都与一定的地理知识相关。可以结合相关章节的地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讲授,可以在上课前运用提纲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或上网进一步学习,作课前三分钟小报告会,或通过办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教育学习。
四、结合社会热点,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会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可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的发生发展变化,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如南水北调,可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东、中、西三线方案的优势与劣势及其重大意义,以及由于大规模地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影响了局部地区的水平衡,可能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等。
总之,将社会热点融入地理教学中不能主次颠倒,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量、科学地进行,通过社会热点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