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并使用之前
2014年3月诊断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l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科目、县市区和科类填涂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l B 11 C l2 N 14 O 16 C1 35.5 Cu 64
第I卷(必做,共l07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3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垂体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存在的是
A.CO2:线粒体基质产生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外 B.RNA聚合酶(核内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C.葡萄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D.生长激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2.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
D.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动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4.右图为荣昌猪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I、II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乙是卵细胞,则图甲是次级卵母细胞
B.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
D.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5.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 TT Tt tt 对维生素E依赖性 高度 中度 无 对灭鼠强的抗性 抗性 抗性 敏感
- 1 -
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TT:Tt=1:l 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l00% 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6.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 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7.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性臭氧水(AOW)可用于消灭HlNl病毒,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
B.水的处理常用到漂白粉和明矾,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 D.三聚氰胺添入牛奶中能增加含氮量,但有害健康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l、Fe、Cu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只生成氧化物 B.金属Mg与稀硫酸和CO2均能反应,其反应类型相同 C.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其原因相同 D.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9.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A.Y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一定比X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
B.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3倍
Z W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W的强
D.若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则W元素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10O
B.可发生加成、酯化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两种官能团
D.与HBr、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都只有一种 11.下述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FeCl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B 验证Fe2+的还原性 溶液褪色 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在尿液中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C 糖 沸腾 验证Na2CO3溶液中存在水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D 解平衡 液后红色褪去
- 2 -
12.关于甲、乙装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池中通甲烷的极是负极,溶液中Na+向Pt电极移动 B.C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乙池中的总反应为:Cu+H2SO4通电H2+CuSO4
D.反应过程中,甲、乙装置中溶液的pH都逐渐减小 13.室温时,将0.10 molL-1叫NaOH溶液滴入20.00 mL未知浓度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一元酸溶液浓度为0.10mol·L-1 B.a、b、c点的水溶液导电性依次增强 C.室温时,HA的电离常数Kal×10-5
D.a点和c点所示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牛顿发现了落体运动规律
15.如图所示,在高度不同的两水平台阶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物体间用轻弹簧相连,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在m1左端施加水平拉力F,使m1、m2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1表面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 A.弹簧弹力的大小为1
cos B.地面对m2的摩擦力大小为F C.地面对m2的支持力可能为零 D.ml与m2一定相等
16.等量异号点电荷+Q和Q处在真空中,O为两点电荷连线上偏向+Q方向的一点,以O点为圆心画一圆,圆平面与两点电荷的连线垂直,P点为圆上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圆上各点的电势相等
C.将试探电荷+q由P点移至O点电场力做正功
- 3 -
D.将试探电荷+q由P点移至O点,它的电势能变大
17.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虚线以上部分斜面光滑,虚线以下部分斜面粗糙。质量分别为m1、m2(m2>m1)的两物体之间用细线连接,开始时m1处在斜面顶端并被束缚住。当由静止释放m1后,两物体开始沿斜面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2到达斜面底端前两物体一定不能相遇 B.m2到达斜面底端前两物体有可能相遇 C.在虚线上方运动时细线对两物体均不做功
D.在虚线上方运动时细线对ml做正功,对m2做负功 18.一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用到的用电器上标有
“36V 72W”字样,用电器工作时需使用变压器将220V的交变电压进行降压。由于手边只有一个匝数比为5:1的变压器,不能直接使用。经过讨论后,大家认为可在原线圈上加一个可变电阻进行调节,设计好的电路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当在ab两端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后,用电器恰好能正常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cd两点间的电压为220V B.在t=0.01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V C.通过原线圈中的电流为10A
D.可变电阻R0上消耗的电功率为l6W 19.如图所示,飞船从圆轨道l变轨至
圆轨道2,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l半径的3倍。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则飞船在轨道2上运行和在轨道1上运行相比
1A.线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 B.向心加速度变为原来的
91C.动能变为原来的 D.运行周期变为原来的3倍
320.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粗细均匀的单匝正
方形闭合线框abcd,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线框从静止开始沿垂直磁场边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穿过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的大小和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
i1 BLt1
B(i3i2)L 2C.0~t1时间内通过线框任一边横截面的电荷量为i1t1
B.线框受到的水平外力的大小
- 4 -
mi32R2D.0~t3间内水平外力所做的功大于 222BL第II卷(必做l57分+选做36分,共193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l8道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1~38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做部分考生须从中选择l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1.(1)(6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操作过程中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由图乙可知小球的直径为 mm;
②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l22.20cm;
③断开电磁铁电源,让小球自由下落;
④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m/s;
⑤以光电门所在处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小球的质量为m(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计算得出小球在最高点时
的机械能为 J,小球在光电门时的机械能为 J。由此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2)(10分)现用以下器材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被测电池(电动势在10 V~15V之间) B.电阻箱(0~20)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 D.定值电阻R0(阻值5 ) E.电流表A1(量程0.6A) F.电流表A2(量程3A) G.电键
H.导线若干
实验中只用到了包括电池和定值电阻R0在内的六种实验器材,并利用实验数据做出了通过电源的电
11流I的倒数和外电路电阻R(R0除外)的关系图线,即-R图
II线,如图所示。则:
- 5 -
①实验时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二者中应选择 ; ②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
③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 ④说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两条即可): 。
22.(18分)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bc粗糙,直轨道cd光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m=0.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a时的速度大小为v=4m/s,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bc的相切处b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bc滑行,到达轨道cd上的d点时速度为零。若滑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0.25m,直轨道bc的倾角=37o,其长度为L=26.25m,d点与水平地面间的高度差为h=0.2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o=0.6。求:
(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直轨道bc问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在直轨道bc上能够运动的时间。 23.(22分)如图所示,半径足够大的两半圆
形区域I和II中存在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两半圆形的圆心分别为O、O’,两条直径之间有一宽度为d的矩形区域,区域内加上电压后形成一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M点沿与直径成=30o角的方向射入区域I,而后从N点沿与直径垂直的方向进入电场,N点与M点间的距离为L0,粒子第一次离开电场时的速度为2v0,随后将两直径间的电压调为原来的2倍,粒子又两进两出电场,最终从P点离开区域II。已知P点与圆心为O’的直径间的距离为L,与最后一次进入区域II时的位置相距
23L,求: 3 (1)区域I内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与方向;
(2)矩形区域内原来的电压和粒子第一次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3)大致画出粒子整个运动过程的轨迹,并求出区域II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
(4)粒子从M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
24.(12分)为了探讨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下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 6 -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 。
(2)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 。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 mol/m2s,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 mol/m2s。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分离与提取”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 。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采用 (植物激素)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l: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5.4: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
25.(10分)图一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A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图一中P结构放大为图三,该图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的原因。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肌肉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为 时,导致肌肉不由自主的收缩;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顺序为 。
(2)图二中,a—c段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b时刻膜内外离子的变化情况是 ,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 。 (3)图三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促进 。而当U中发生了 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冲动引起S释放时, ,使肌肉收缩减少或不发生。
- 7 -
(4)某男子在运动一天后血压仍为145mmHg/98mmHg,医生给其建议之一是低盐饮食,请根据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的有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
26.(10分)在稻田放养鸭,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并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里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为此,研究人员对稻鸭共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草相对优势度 杂草密度 物种丰富 (株/m2) 度(种)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调查杂草密度采用的方法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调查结果的 值。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
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27.(16分)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 bb A Bb A BB aa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 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 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取(3)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
28.(17分)利用天然气可制得以H2、CO等为主要组成的工业原料合成气,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
(1)甲烷与水蒸气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 ,当生成标
准状况下35.84L合成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2)将2 mol CH4和5 mol H2O(g)通入容积为100L的反应
- 8 -
室,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达到A点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v(H2)= ,100℃时平衡常数K= 。 ②图中的Pl P2(填“<”、“>”或“=”),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3)合成气用于合成氨气时需除去C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 H<0, 下列措施中能使
n(CO2)增大的 (选填编号)。
n(H2O) A.降低温度 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 C.将H2从体系中分离 D.再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
可用碳酸钾溶液吸收生成的CO2,常温下pH=10的碳酸钾溶液中水电离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常温下,0.1 mol·L-1KHCO3溶液pH>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
29.(17分)铁、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在潮湿空气中,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转化为Fe(OH)2的反应方程式为 。在含有等浓度硫酸溶液的下列装置中,铁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用序号填写)。
(2)已知:3Fe(s)+2O2(g)=Fe3O4(s) H=-1118 kJ·mol-1 2Al(s)+3/2O2(g)=A12O3(s) H=-1675.7 kJ·mol-1 则焊接钢轨时铝与Fe3O4发生反应生成铁和Al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其电解制法如右图所示,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Na2FeO4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其原理是 。
(4)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若腐蚀铜板后的溶液中,Cu2+、Fe3+和Fe2+浓度均为0.1 mol·L-1 ,结合下图分析,当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时,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 。从图中数据计算Fe(OH)2的溶度积Ksp[Fe(OH)2]= 。
- 9 -
已知: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当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10-5 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30.(19分)根据侯德榜提出的工艺,制碱厂设计生产流程如下:
(1)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向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2)检验产品纯碱中是否含有NaCl的试剂是 。 (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制碱有关工艺。
①若利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是 ,制得的氨气可用下列盛有NaCl溶液的 装置吸收。
②已知用饱和NaNO2与NH4C1溶液加热可制取氮气。该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设计如下装置:
- 10 -
仪器a的名称是 ;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A装置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装置D的作用是①除去N2、H2中的水;② ;③观察并调节气泡速率,控制N2、H2的比例。
有同学认为:从氨合成器(E装置)中出来的气体连续通入F装置的NaCl溶液中,可能会发生倒吸。你认为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
【选做部分】
31.(12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水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硬水软化常用离子交换法。NaR型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失去交换能力,将树脂置于 中浸泡一段时间即可再生。当洗涤用水硬度较大时,洗衣粉与肥皂相比洗涤效果更好,其原因是 。
(2)生活污水常含有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可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氧化成NO3-,其原理为:aNH4++bO2=cH++dNO3-+e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中b= ;该过程需要控制水温为20℃~36℃,其原因是 。硝化后加入甲醇与NO3-生成N2,该过程中甲醇的作用是 。
(3)镀铜废水中含有Cr2O72-,常加入Na2S2O3进行处理后排放,该处理过程使用的方法是 。加入Na2S2O3溶液之前常将废水调整至较强的酸性环境,原因是 。取少量处理后的水样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要使该蓝色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3.(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主要用作食品、化妆品、医药的杀菌防腐剂,以有机物M(分子式C9H10O2)
为原料合成路线如下,其中E与有图中所示转化关系(无机产物略):
已知:当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时,易发生转化RCH=CHOHRCH2CHO。
- 1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F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检验该官能团的试剂是 。上述变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反应编号)。
(2)写出结构简式M ,A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⑤ ;D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M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 II.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III.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1molNaOH反应 35.(12分)【生物——觋代生物科技专题】
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如何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解决这一难题成为热点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1)自体移植供受体为同一个体,最大的优点是 ,但移植器官种类受限。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的治疗性克隆,重组细胞培养时除了保证无菌、无毒环境,还需丰富的营养,通常会在培养液中加入 等天然成分。核移植的胚胎干细胞通常只分裂不分化,所以需在培养液中加入 诱导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用于移植。
(2)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① 期,若想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采用 技术,并且要注意对② 进行均等分割。与试管婴儿不同的是该技术属于 (有性/无性)生殖。
(3)目前临床器官移植多为同种异体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预防排斥反应。为了扩大器官供体的来源,人们尝试异种移植,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手段 抗原决定基因,再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猪器官,从而解决供体短缺问题。获得该转基因猪的核心步骤是 。 36.(12分)【物理—物理3—3】 (1)(4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B.某物体温度升高,则该物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一定增大 C.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制成的
D.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能量都守恒,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 (2)(8分)某次科学实验中,从高温环境中取出一个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导热气缸,把它放在大气压强为P0=1atm、温度为t0=27oC的环境中自然冷却。该气缸内壁光滑,容积为V=1m3,开口端有一厚度可忽略的活塞。开始时,气缸内密
o
封有温度为t=447C、压强为P=1.2atm的理想气体,将气缸开口向右固定在水平面上,假设气缸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
①活塞刚要向左移动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t1; ②最终气缸内气体的体积V1;
③在整个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对外界 (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气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气体内能的减少量。
- 12 -
理科综合能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必做,共10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 1.C 2.D 3.B 4.A 5.C 6.D
24.(12分)
(1)光照强度、温度 蓝紫光和红光
(2)增加(或先减少后增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缺一项扣一分) (3)1.6(2分)
(4)碳酸钙(CaCO3)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5)乙烯或脱落酸 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过程有促进作用(2分) 25.(10分)
(1)c、b、d(c→b→d) g、(N)、f、e
+
(2)协助扩散 膜外Na大量内流 外负内正
(3)肌细胞收缩 自身抗体 只有很少或没有受体与之结合 (4)低盐饮食,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1分),水的重吸收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1分) 26.(10分)
(1)样方法 平均 (2)物种数目 草龙 结构
(3)分解者 无机物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分) 27.(16分,每空2分)
+
(1)液泡膜 H跨膜运输 (2)AABB×AAbb或aaBB×AAbb (3)①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③淡紫色:白色=1:1 (4)5 3/7
34.(12分) (1)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培养基) 外植体消毒(两空可互换) (2)
激素 无菌 高(2分)
(3)有机溶剂萃取法 干燥(脱水) 温度(2分) 35.(12分)
(1)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血清 分化诱导因子(2分) (2)囊胚 胚胎分割 内细胞团 无性
(3)免疫抑制药物 抑制(或除去) (2分)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4年3月诊断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3 -
7.B 8.B 9.A 10.D 11.B 12.C 13.C 28.(17分)
(1)C(碳)(1分) 2.4mol(2分) (2)①0.006mol·L-1·min-1(2分)
6.75×10 mol2·L-2(2分)
-4
② < (2分) KC >KB> KA(2分)
(3)AC(2分) 1×10-4 mol·L-1(2分) >(2分) 29.(17分)
(1)2Fe + O2 + 2H2O = 2Fe(OH)2 (2分) ⑤③②①④(2分)
(2)8Al(s)+3Fe3O4(s)=4Al2O3(s)+9Fe(s) △H= −3348.8 kJ·mol1(2分)
-
(3)Fe + 8OH- -6e-= FeO42- + 4H2O (2分)
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高价的铁被还原成的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能吸附水中杂质。(3分,仅答对1点给2分) (4)2Fe3+ + Cu = 2Fe2+ +Cu2+ (2分)
Cu2+、Fe2+ (2分) 1.010-17(mol·L-1)3(2分)
30.(19分)
(1)CO2、NaCl(溶液)(2分) AC(2分) (2)AgNO3溶液、HNO3溶液(2分) (3)①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2分) b(2分)
②蒸馏烧瓶(1分) B(1分)
因本反应放热,不需持续加热(2分) 使N2、H2混合均匀(2分)
否(1分),该反应生成的氨气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N2和H2,氨气溶于水气压降低不是很大(2分)
【选做部分】
33.(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1)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2分) ①②④(2分) (2)
(3)
(4)
- 14 -
2014年三月份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答案
14.C 15.B 16.BD 17.BC 18.D 19.BC 20.D
21. ⑴ (6分)①12.35 (2分) ④4.94 (2分) ⑤12.22m (1分) 12.20m (1分) ⑵(10分) ①电阻箱 (1分) ②原理图如图所示 (3分) ③12 (2分) ; 1 (2分) ④电流表A2的内阻分压产生的系统误差;电流表读数时产生的差;做-R图线时产生的偶然误差 (2分)
22.(18分)解:⑴在圆轨道最高点a处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偶然误
R E r R0 A2 S 1Iv2mgFNm „„„„„„„„„„„„„„„„„„„„„„„„„„(1分)
Rv2∴FNm(g)=5.4N „„„„„„„„„„„„„„„„„„„„„„„(1分)
R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4N „„„„(1分) ⑵ 从a点到d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RcosLsinh)mgcosL012mv „„„„„„„„(2分) 2v2g(RRcosLsinh)2=0.8 „„„„„„„„„„„„„„„(1分) gLcos⑶设滑块在bc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a1,时间为t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2,时间为t2;在c点时的速度为vc。
由c到d:
12mv=mgh „„„„„„„„„„„„„„„„„„„„„„„(1分) 2cvc=2gh=2m/s „„„„„„„„„„„„„„„„„„„„„„„„„„„(1分)
a点到b点的过程:
1212 „„„„„„„„„„„„„„„„„„„„(2分) mvmgR(1cos)mvb22∴vbv22gR(1cos)=5m/s „„„„„„„„„„„„„„„„„„„(1分)
在轨道bc上: 下滑:Lvbvct1 2t12L=7.5s „„„„„„„„„„„„„„„„„„„„„„„„„„(1分)
vbvc上滑:mgsinmgcosma2„„„„„„„„„„„„„„„„„„„(1分)
a2gsingcos=12.4m/s2 „„„„„„„„„„„„„„„„„„(1分)
- 15 -
0vca2t2 „„„„„„„„„„„„„„„„„„„„„„„„„„„(1分)
tc2va5s=0.16s „„„„„„„„„„„„„„„„„„„„„„„(1分) 231∵>tan,∴滑块在轨道bc上停止后不再下滑„„„„„„„„„„„„(1分) 滑块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t总t1t2(7.50.16)s=7.66s „„„„„„„„„„„„„„„„„(1分)
23.(22分) ⑴粒子在I内速度方向改变了120°,由几何关系知,轨迹对应的圆心角 α=120°„„„„„„„„„„„„„„„„„„(1分)
2r1cos30L0 „„„„„„„„„„„„„„„„„„„„„„„„„(1分)
rL03L012cos303 „„„„„„„„„„„„„„„„„„„„„„(1分) 2由qBvv010mr
1Bmv03mv01qr „„„„„„„„„„„„„„„„„„„„„„„(1分) 1qL0B1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1分) ⑵粒子第一次在电场中运动由动能定理:
qU1m(2v21220)2mv0 „„„„„„„„„„„„„„„„„„„„„(1分) ∴U3mv202q „„„„„„„„„„„„„„„„„„„„„„„„„„(1分)
dv02v02t1 „„„„„„„„„„„„„„„„„„„„„„„„„(1分)
∴t2d13v „„„„„„„„„„„„„„„„(1分)
0
⑶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中,设粒子运动x距离时速度为0
q2Udx012m(2v0)2 „„„„(1分) Ⅰ v0 x2d3 „„„„„„„„„„„„(1分) M θ α N O ∴粒子不能进入区域I,而是由速度为0开始反向d 入区域II,粒子整个运动过程的大致轨迹如图所示。„
Oˊ β φ 对粒子在区域II内运动的最后一段轨迹:
P
- 16 -
Ⅱ 加速进
(1分)
sinL23L33 „„„„„„„(1分) 2β=60°,最后一段轨迹对应的圆心角φ=60°„„„„„„„„„„„„„(1分) ∴r223L „„„„„„„„„„„„„„„„„„„„„„„„„(1分) 3(2v0)2由qB2(2v0)m
r2B22mv03mv0 „„„„„„„„„„„„„„„„„„„„„„(1分) qr2qL⑷在区域I中运动时间t0
2r123L0 „„„„„„„„„„„„„„„„„„„„„„(1分) t03v09v0粒子第二次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2
xt22v0t2 „„„„„„„„„„„„„„„„„„„„„„„„„„(1分) 2x2d „„„„„„„„„„„„„„„„„„„„„„„„„(1分) v03v0从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到最终离开区域II,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总时间 t2′=4t2=
8d „„„„„„„„„„„„„„„„„„„„„„„„„„(1分) 3v0粒子在区域II的所有圆弧上运动的时间:
t32r22r2673L „„„„„„„„„„„„„„„„„„„(1分) 2v09v0粒子从M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 t= t0+ t1+ t2′+ t3=
30d3(2L07L) „„„„„„„„„„„„(1分)
9v036.(12分)解:(1)BC (4分)
(2)①气体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PP0 „„„„„„„„„„„„„„„„„„„„„„„„„„„„„(1分) TT1∴T1=600k „„„„„„„„„„„„„„„„„„„„„„„„„„„„(1分) t1=327℃ „„„„„„„„„„„„„„„„„„„„„„„„„„„„(1分)
- 17 -
②由气态方程,得:
PVP0V1 „„„„„„„„„„„„„„„„„„„„„„„„„„„„(1分) TT0∴V1=0.5m3 „„„„„„„„„„„„„„„„„„„„„„„„„„„„(2分) ③做负功 „„„„„„„„„„„„„„„„„„„„„„„„„„„„(1分) 大于 „„„„„„„„„„„„„„„„„„„„„„„„„„„„„„(1分) 37.(8分)
解:(1)①沿y轴负方向. „„„„„„„„„„„„„„„„„„„„„(1分) 波长λ=0.4m
由v=λf „„„„„„„„„„„„„„„„„„„„„„„„„„„„„(1分) 得振动频率f=2.5Hz „„„„„„„„„„„„„„„„„„„„„„„„(1分) ②从t=0时刻开始,经t1时间M开始振动:t1再经t2时间M第二次到达波峰:t2x10.8s „„„„„„(1分) v7T0.7s „„„„„„„„„„„(1分) 4从t=0时刻开始M第二次到达波峰的时间为:t= t1+ t2=1.5s „„„„„„(1分) (2)①入射角i=180°-∠ABC=60°„„„„„„„„„„„„„„„„(1分) 设光线从圆柱形介质中的出射点为D,出射光线DE 由对称性和光路可逆原理知:α=60°„„„„(1分) 因DE∥BC,故β=60°,∴∠BOD=120°
∴光线在B点的折射角:r=30°„„„„„„(1分)
A i B r O β C D α E sinisin603 „„„(2分)折射率:n sinrsin30②不能 „„„„„„„„„„„„„„„„(1分)
137038. (12分)解:(1) (6分)①13755Cs56Ba-1e (3分) ②
E (1分) ③2101 (2分) 2c (2) (6分)①从释放小车A到弹簧刚恢复原长时,由动量守恒定律: 2m3v2mvBmv „„„„„„„„„„„„„„(2分)
vB3.5v „„„„„„„„„„„„„„„„„„„„(1分)
②两小车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
2m3v(2mm)vA „„„„„„„„„„„„„„(2分) vA2v „„„„„„„„„„„„„„„„„„„„(1分)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