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34卷第13期 Vo1.34 No.13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15年5月 MaVI2015 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研究 汪尚嘉 。郭亚磊 (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75;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对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初步界定,分析并构建产学研协 同创新中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及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构建产 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为提高产学研参与方各自有序度并达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目的, 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度;研发投入;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3—0117—03 D0I:10.14165 ̄.cnki.hunansci.2015.13.046 Market-oriented produc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nergy degree evaluation research WANG Shang-jia 。GUO Ya—lei (1.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5,China; 2.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study and research statu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preliminary market-oriented production,define,analyze nd buiald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scientiif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 degree of order model of the system and model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on the synergy degree.In combination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constructs the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nergy degre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Finally,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participants their degree of order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roduc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nergy degree,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produc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ordination degree;R&d investment;enterprise performance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从国家 战略层面上开始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方面的要求。2014 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1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协同度的 会议指出:“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促进科学与 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11产 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外学者Lee[z ̄指出,“获取互补 性研究成果、进入新技术领域、提高学术研究是企业参 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动机”。Veugelerst 等认为,“产 学研合作的动机主要来源于企业、大学之间的知识和能 力异质性、节省交易费用、独占知识技术等三方面”。国 内学者何郁冰[羽针对“战略一知识一组织”三重互动的产 学研协同创新,即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主体,在 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下,基于 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联合实施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 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要分为市场导向型、研发导向型 以及技术导向型等。市场导向是产学研协同仓0新的主要 动力与基础,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终成果 ,也是通过 市场得以实践与验证。然而,目前产学研活动的开展过 程中,由于企业与学研方利益倾向不同,导致最终成果 的市场转化率低。因此,需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过 程中,加强对协同创新的协同效果关注,增强产学研协 同创新成果转化率,进而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 收稿日期:2015—03—10 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王 进富、张颖颖等[53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3 各方面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孙思思啕通过引入市场导 向因子,构建了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 型。孟庆松、韩文秀等【7】从系统学角度提出复合系统的复 合因子、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提出一类可以 实际计算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上研究均是对产学 研协同创新的基本理论、动力机制以及绩效等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汪尚嘉(1988一),女,湖北成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工商管理。 但缺少对协同过程中协同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因此,本 文针对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学的基础上, 118 企业技术开发 2015年5月 构架协同度评价模型,为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效率、 成果市场转化率提出建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 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体系构建,模型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 构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本文通过借 鉴国内学者孟庆松与韩文秀『71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构建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首 先,建立产学研子系统有序度模型;然后,构建产学研协 同度模型;最终,建立产学研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 2.1产学研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以产学研为复合系统s={Sl+s +s,},系统复合方式为 S=f{Sl+s2+s3} (I)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子系统sI、s 、s ,其中,子系 统Sj,i∈[1,2,3】。 定义1:定义式(1)中f为复合因子。 若馆皂够通过精确的数学结构进行阐述,则湘当于“算 子”,一般而言,对于复合系统,该情况下伪非线性算子。 考虑产学研子系统sj,j∈[1,2,3】,设产学研发展过 程中序参量为ej ̄-(ejl,ej2,…, j ),其中,n≥1,pi ≤ejt≤ _l, i=l,2,…,n, ¨13j 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分Nej 的 上下限。在确定上下限时,需要考虑协同指标,当协同指 标越大越好时,区间最好值或理想值作为上限 下限B; 则为研究区间最差值。假定ej ,e …,e 为正向指标,即 其取值与协同系统有序程度正相关;假定ej ,ej ,…,e 为逆向指标即取值与系统有序度负相关。在此基础上进 行定义: 定义2:定义式(2)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子系统Si的序 参量分量e. 的系统有序度。 r ^ f ,i∈【1,k] (e i (2) lL  Ot,i∈[k+l,n] jl— i 据以上定义得, ̄j(eji)E【0,1],Ixj(e ̄)数值越大,则序 参量分量e 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产生的正向效用越 高。同时,系统中将会有若干ej 可供选择,对eji值的确定过 大或过小都会对 (eii)产生影响,当eji的取值集中于某一 特定点一定范围内时最为合适,因此,对于此类eji,可以 调整取值 ̄N[13 Otj_],以满足定义2的要求。 通过 (e )的集成,实现序参量分!itej对产学研协同 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总贡献”。而产学研系统总体性取 决于系统的序参量数值大小以及序参量之间的组合形 式,且组合形式也决定“集成”法则。为简捷起见,本文采 取线性加权法的集成形式,即 I ̄i(ej)=∑hil ̄j(eji), I>0,∑hi=1 (3) '_l _.1 定义3:定义式(3)中 (ej)为序参量变量e 的系统有 序度。 与式(2)相同,根据式(3) ,(ej)∈[0,1】, (ej)数值大 小与ej对系统Sj有序的“贡献”正相关,数值越大,“贡献” 越大,子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其中权重 表示序参量分量 e;i在维持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处地位。 2.2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模型 定义4:假定在给定的初始时Nto,系统中企业、高校 与科研机构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分别为 (e )、 :(e,)、 :(e3),在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某一 时刻t。,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序参量有序度为 :(e )、 (e 2)、 (e3),定义CIUR(IUR:Industry—university—re— search institute)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 CIUR=0×(I :(e )一 :(e )I×I (e )一 :(e )l× e )一 I)了 (4) e:= 案 ,3 定义4说明:首先,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评判过 程是一个动态分析过程,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三方系 统的有序度演化过程中分析其协同状态。其次,CIUR为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且CIUR∈卜1,1】,产学研协同 创新发展的程度也随着CIUR数值的增加而提高。再者, 式(4)中e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且仅当 (ej)一 (ei)>0, V._l,2,3时,协同度才是正值,此时,系统处于协同演进 状态。最后,虽然产学研中某一方有序程度大幅提高,但 另外某个或者两个参与方的有序程度增幅较小甚至出现 下降,则产学研并不能处于较好的协同状态,或处于非协 I司状态,此时CIUR∈【__1,O】。 2.3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研究中,在指 标的选取与确定过程中需要遵守如下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指标,必须 有科学的指导,站在市场为导向韵角度构建指标体系。 ②系统性原则。要将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视为统一 的系统,用系统的角度分析指标,整体进行分析。 ③客观性原则。指标必须深入研究市场导向的产学 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筛选。 根据以上原则,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 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提升建议 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协同能 力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并能够描述出系统发 展演化的趋势。因此,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提升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第34卷第13期 汪尚嘉,等: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研究 l19 表1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公司培养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Lee Y S.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research uni versity:a search for the boundar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 laboration【J】.Research Policy,1996,25 (6):843—863. 【2]Veugelers R,Cassiman B.R&D Coop— eration Between Firms and Universi— ti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elgian 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①加强企业自身科研制度建设,提高产学研协同创 Journal of Industiral Organization,2005,(56):355—379. 新意识。做到任何与科研相关的工作都有章可循,使企业 [4】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 创新工作更加规范化,建立专门的协同创新工作体系,充 2012,30(2):165—174. 分整合各方资源。 [5]王进富,张颖颖,苏世彬,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 ②提高市场灵敏度,找准企业产学研成果定位。加强 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 对市场观察,明确市场需求,找准企业成果需求定位,提 (16):1-6. 高协同创新效率,最终实现由市场“跟随者”向市场“引领 [6】孙思思.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大 者”的转变。 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③加强人员投入,充分与学研方沟通。协同创新过程 [7]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 要加强企业自身人员投入,从单一的资金投入逐渐向联 报,2000,33(4):444—446. 合开发过度,通过指派专门人员跟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工 (上接第105页)和协调能力,减少浪费,增加透明度,并 促进新想法和新见解的产生,极大的促进现代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的创新发展。在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制 【1】欧阳劲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投资机会 造业的商业模式正在从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服务。 分析【R].2012,3. 5结语 [2工信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2]--:f”发展规划【EB,0L].http:// wwwaniit.gov.cn/n1 1293472/nl 1293832/nl 1293907/nl 1368223/ 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 14580681.html,2012—5—07. 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超 [3工信部.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 ̄O[EB/OL]. 过10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 http://news.machine.corn.en/show-73803/,2012—05—08. 备产业体系,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4]科技部.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 当今,世界各国始终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 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4/t20120424_93834.htm, 级,而大数据的利用使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 2012-04-24. 展,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得以实现,因此,大数据 [5中国产业洞察网.5]2014—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深度 背景下的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将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 调研报告[EB/OL].http://www.51report.corn/research/3043064. 前景。 htm1.2014-06—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