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最小拍控制系统
最小拍有纹波系统
一、实验要求
ERD(Z)1eTsS5S(S1)C 图3-8-1
搭建如图系统,针对阶跃输入进行计算机控制算法D(Z)设计,编程实现最小拍有纹波系统。
二、实验说明
1、 D(Z)算法
U(Z)E(Z)D(Z)K0K1Z1K2Z2K3Z311PZP2Z2P3Z3 1采样周期T=1S,E(Z)为计算机输入,U(Z)输出,有:
式中K1与P1取值范围:-0.9999~0.9999
将D(Z)式写成差分方程,则有:
U(K)K0EKK1EK1K2EK2K3EK3PU1K1PU2K2PU3K3
式中EKEK3误差输入;UKUK3计算机输出。
计算机运算还没有溢出处理,当计算机控制输出超出00H-FFH时(对应于模拟量-5V-+5V),则计算机输出相应的极限值00H或FFH。
每次计算完控制量,计算机立即输出,并且将各次采入的误差与各次计算输出作延时运算,最后再作一部分下次的输出控制量计算。这样当采入下次误差信号时,可减少运算次数,从而缩短计算机的纯延时时间。
2、 模拟连续系统的参数整定
被控对象有模拟电路模拟,因为电路中所接电阻、电容参数有一定误差,所有应加以整定,可先正定一阶惯性环节,再整定积分器,应使二者串连时尽量接近所给传函的数学模型。
三、实验步骤
(1)接线:如图3-8-2所示
(!)由B7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输出OUT作为系统输入R,S2置0.2-6S档,S1置阶跃档,(开关置最顶端)将模块中的S和ST,G和G1用开关连接,观察B7单元的OUT端波形,调幅值电位器使其输出不高于2V,调节调频电位器使其周期为最大。
(2)使用运放模块从左到右依次A2、A6、A7、A4及电位器模块A5搭建图中模拟部分电路。
第四级运放的输入电阻由A5中的330K的电位器来构建(构建方法:A4中IN和H之间的开关拨至OFF,将A7中的OUT端与A5中330K的电位器一端相连,电位器的另一端与A4中的IN相连),最后10K反馈电阻由A4中的F和OUT之间的10K构建。
(3)图中E点接A/D转换模块B5的IN6。
(4)B1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OUT2接至图3-8-2中的第三级运放的输入端。
(2)示例程序:见CP6-1源文件。
(3)运行虚拟示波器。
(4)现象:运行程序,用虚拟示波器CH1和CH2分别观察输出C和B1部分的OUT2端,绘出波形草图。记录Mp、TS、S。用户应结合实验结果,探讨纹波产生的原因和计算,及最小拍控制的性能特点、优劣,如果现象不明显可调节330K的电位器和B7中的调频调幅旋钮。
D/A转换10KE10KR10K10K10K运算环节A/D转换300K2u100KR1300K3uC 图3-8-2
最小拍无纹波设计
一、实验要求
只是D(Z)应按无纹波设计,其余同上
二、实验说明
1、 针对斜坡输入设计实验
针对斜坡输入按无纹波输出计算:
0.76500.7302Z10.1651Z2D(Z)(1Z1)(10.5920Z1)K00.7650K0.76501K20.7650K30.7650P10.4080P20.4080P30.4080P40.4080
2、 饱和设计。
1S(S1),针对阶跃输入按无纹波设计:
对象改为
G0(S)1.58300.5824Z11.583(10.3679Z1)D(Z)10.47Z110.4176Z1U(Z)D(Z)E(Z)R(Z)(1.5830.5824)Z12.53.95751.4560Z1PK00.999910.4176K0.3679P201P30K20K30
三、实验步骤
1、接线:同图3-8-2。
2、示例程序:见CP6-2源文件。
3、 运行虚拟示波器
4、 现象:运行程序,用CH1和CH2分别观察输出C和B1数模转换中的OUT2断口,绘制出波形图。
最小拍无纹波设计,除了消除采样点之间的纹波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控制能量,降低了对参数的敏感度,但它仍然是针对某一特定输入设计的,对其它输入的适应性仍不好,如果现象不明显可调节B7中的调频调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