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XX公司XX煤矿
XX采煤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生 产 矿 长: 安 全 矿 长: 采 煤 副 总: 地 测 副 总: 通 风 副 总: 通风区工程师: 安检科工程师: 采区工程师 :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兴山煤矿
2014年 12月
XX采煤工作面 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为保证XX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科学有效治理矿井瓦斯,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依据抚顺煤科院提供的《瓦斯抽采基本指标》、XX矿抽采达标竣工验收资料和瓦斯抽采专职人员测定资料,特编制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
一、XX采煤工作面基本概况:
1、该区为XX采面,平均倾斜长X米,走向长X米,本区煤层结构较复杂,平均煤厚Xm,煤层倾角平均为X°。煤层直接顶板情况,老顶情况,底板情况,煤层情况,煤岩类型情况。
2、本煤层经沈阳煤炭科研所鉴定为非突出危险煤层,该煤层单项指标没有全部达到或超过临界指标,因此该煤层不是突出煤层。根据本矿已采过X层和其它煤层均无冲击地压的现象。
3、本矿是煤与瓦斯突矿井,随着矿井的延深、加之地质构造复杂,瓦斯积聚可能性增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要求,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必抽,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开采前对该区进行瓦斯抽采,开采期间做好探放瓦斯工作。本区开采期间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为Xm3/min,相对瓦斯量为:Xm3/T。
4、该X号煤层瓦斯含量Xm3/T,瓦斯压力XMpa,根据鉴定结果该煤层不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3
二、XX采煤工作面采取的瓦斯防治措施(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1、抽采措施
该区自岩巷开拓进组前,同步编制瓦斯抽采整体施工设计(详见附件1: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施工设计),开拓进组后,自岩巷内施工底板穿层钻孔,有效解决煤掘进组前条带预抽,煤掘进组后,始终执行超前钻探控制有效距离,溜子道滞后40米施工本煤层平行预抽钻孔,材料道每隔30米布置一个仰斜钻场,施工顶板高位仰斜边采边抽钻孔。 2、工艺方案:
该区提报了专项瓦斯抽采工艺施工方案设计。(附件2: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工艺方案设计) 3、抽采计划:
该区计划2010年5月份-2014年12月份进行瓦斯抽采治理,实际打钻开工日期为2010年5月21日,竣工日期为2014年11月7日,累计抽采时间1800天。 4、抽采情况:
本采面从2010年5月对孔抽采至今,累计抽采1800天,抽采瓦斯浓度平均为4%,抽采流量平均为15m3/min,抽采瓦斯总量为154.3万m3/min,块段预抽率为39.9%。 5、钻场、钻孔施工情况:
累计施工穿层钻孔及顺层钻孔、仰斜钻孔488个,实际累计施工穿层钻孔及顺层钻孔、仰斜钻孔488个,穿层孔共计362个,本煤层顺层孔69个,仰斜钻孔57个。(附件3: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竣工报告)
三、XX采煤工作面基础条件评判(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4
1、抽采系统:采用地面永久抽采瓦斯系统,泵站采用水环式真空泵进行抽采瓦斯,型号:2BEA-403-0,工作流量:110m3/min,配用电机功率220KW,共安设抽采瓦斯泵2台,1台使用1台备用,设双电源供电线路,保证抽采瓦斯泵连续、稳定、可靠运转。
2、抽采管路:管路为¢280mmPE塑钢管,预抽由三水平北大巷副巷接至穿层钻场及22层溜子道,边采边抽由副巷回风巷接至材料道钻场。 3、观测计量情况:
瓦斯抽采系统的抽采计量观测孔为溜子道顺层孔总管、材料道总管各安设1个,10个穿层钻场分别安设支管观测孔及单孔观测导流管。平行孔安设单孔导流管。测点布置满足达标评判要求,采用郑州光力科技的CJZ-70多参数测定仪,平均每七天对该区布置的测点进行一次测量。 4、抽采管理情况:
本区所有抽采钻场均挂牌管理,牌板内容详细,溜子道顺层钻场悬挂2块,单孔管理标牌69个,底板穿层钻场悬挂14块,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要求,每七天观测时及时更新观测参数。 5、结论:
该区瓦斯抽采系统建立健全、能力符合要求;管路接设到位,钻场观测及牌板齐全,测点布置符合要求;编制提报本区抽采工艺方案设计,抽采规划及计划按时编制并纳入矿井“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符合本矿自评价体系统要求,抽采管理制度健全;基础条件评判合格达标。
四、XX采煤工作面抽采瓦斯效果评判(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1、抽采钻孔有效范围界定(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 (一)顺层钻孔
钻孔有效控制范围按钻孔长度方向的控制边缘线、最边缘2个钻
5
孔及钻孔开孔位置连线确定。钻孔长度方向的控制边缘线为钻孔有效孔深点连线,相邻有效钻孔中较短孔的终孔点作为相邻钻孔有效孔深点。 本区共计施工60个本煤层顺层钻孔,孔号为1-60号孔,其中1号及60号为最边缘2个钻孔,将其开孔位置连线,然后将1-60号每个钻孔的实际终孔位置点进行连线,最终连线区域为有效范围,具体情况见竣工图所示。 (二)穿层钻孔
钻孔有效控制范围取相邻有效边缘孔的见煤点之间的连线所圈定的范围。
本区共计施工10组方位50个钻孔,将每组方位钻孔实际见煤情况投射至平面图上然后将其连线所圈定的区域为有效范围,具体情况见实际钻孔施工平剖面图及竣工图。
2、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 (一)预抽钻孔间距不得大于设计间距。
根据本区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测定结论,预抽时间3个月内,抽采半径为3米,所以本区本煤层顺层钻孔设计间距6米,实际预抽钻孔均按设计施工,孔间距最大6米,部分间距小于6米。 (二)划分一个评价单元。
将钻孔间距基本相同和预抽时间基本一致(预抽时间差异系数小于30%)的区域划为一个评价单元。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之比。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下式计算:
6
TmaxTmin100% Tmax式中:—预抽时间差异系数,%;
Tmax—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d;
Tmin—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d。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1-60号可划为一个评价单元。 (三)评价单元内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计算
对同一评价单元预抽瓦斯效果评价时,首先应根据抽采计量等参数按公式一、公式二计算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按公式三计算可解吸瓦斯量,当其满足下表规定的预期达标指标要求后,再进行现场实测预抽瓦斯效果指标。 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公式一:WCY=(W0G-Q)/G
式种:WCY—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3/t; W0—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3/t;
Q—评价单元钻孔预抽排放瓦斯总量,m3; G—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量,t。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L-H1-H2+2R)(l-h1-h2+R)m γ 式中:L—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l—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m; H1、H2——分别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为 0;
h1、h2—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7
如果无巷道则为 0;
R—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m; m—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 γ —评价单元煤的密度,t/m 3。 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表
巷道煤壁暴露时间(t/d) 不同煤种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m) 无烟煤 瘦煤及焦煤 肥煤气煤及长焰煤 25 50 100 160 200 250 >300 6.5 7.4 9.0 10.5 11 12 13 9.0 10.5 12.4 14.2 15.4 16.9 18 11.5 13 16 18 19.7 21.5 23 预排瓦斯等值宽度亦可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低变质煤:0.808*t0.55
高变质煤: (13.85*0.0183t)/(1+0.0183t)
由于三水平南一石门30层上段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为 L=387m,倾向长度为 l=132m,通过上表可 知 H1为18m,H2 为0m,h1、h2 各为 0m,抽采钻孔有效影响半径为6m,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为6.5m,煤的密度为 1.4t/m3。则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25.38万 t;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 W0=5.4596m3/t; 评价单元钻孔抽放瓦斯总量 Q=154.3万 m3。 综上可计算出煤的残余瓦斯含量 WCY=3.30m3/t。
8
②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
公式二: 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
WCYabPP100AdMad1CY0.1CY0.11b(P10010.31MadPaCY0.1)
式中:WCY—残余瓦斯含量,m3/t;
a、b—吸附常数
Pcy—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Pa—标准大气压,
0.101325MPa; Ad—煤的灰分,%; Mad—煤的水分,%
π —煤的孔隙率,m /m ;
γ —煤的容重(假密度) ,t/m 。
根据兴山矿防突实验室的报告可知: 吸附常数和孔隙率测定结果吸附常数 a,及煤质分析孔隙率 b。
a值23.784 b值0.719
煤的容重 γ =1.4m3/t,残余瓦斯含量 WCY=3.30m3/t。 综上可计算出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 Pcy=0.26MPa ③可解析瓦斯量的计算 公式三:Wj=WCY-WCC
式中:Wj—煤的可解析瓦斯含量,m3/t; WCY—抽采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m3/t;
WCC—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下式计算。
WCC0.1ab100AdMad1π 10.1b10010.31Mad9
综上可计算出 Wj=1.9m
3
/t。不可解析1.4
④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煤的可解吸瓦斯量应达到的指标
工作面日产量(t) ≤1000 1001~2500 2501~4000 4001~6000 6001~8000 8001~10000 >10000 可解吸瓦斯量Wj(m 3/t) ≤8 ≤7 ≤6 ≤5.5 ≤5 ≤4.5 ≤4 3、抽采瓦斯效果评判指标测定(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 按《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以下简称《含量测定方法》)现场测定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按《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以下简称《压力测定方法》)现场测定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依据现场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按下列公式。 (一)测点布置
用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或回采区域煤层瓦斯时,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1组测定点。当预抽区段宽度(两侧回采巷道间距加回采巷道外侧控制范围)或预抽回采区域采煤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时,每组测点沿工作面方向至少布置1个测定点,否则至少布置2个测点;
本区实际布置X个测点,布置情况详见附件4:测点布置图。 (二)现场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测定
本区共计布置X个参数测点,情况见下表。
10
测点序号 测点位置(坐标) 测点孔长 测量时间 备注 取样测定结果详见附件5:瓦斯含量测定报告单。 (三)现场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测定
本区共计布置X个压力观测点,情况见下表。
观测点序号 观测点位置(坐标) 观测方法 观测时间 备注说明 压力测定结果详见附件6:瓦斯压力测定报告单。 (四)计算煤层可解吸瓦斯量 可解析瓦斯量的计算 Wj=WCY-WCC
式中:Wj—煤的可解析瓦斯含量,m3/t; WCY—现场实测残余瓦斯含量,m3/t;
WCC—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下式计算。
WCC0.1ab100AdMad1π 10.1b10010.31Mad3
综上可计算出 Wj=Xm/t。不可解析Y
4、抽采瓦斯效果达标评判(暂行规定第二十七至三十条) (一)抽采钻孔有效范围评判
根据上述第四款第1项内容,有效范围评判合格达标。 (二)布孔均匀程度评判
根据上述第四款第1项内容,布孔均匀程度评判合格达标。 (三)预抽效果评判
①对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于开采层的采煤工作面,评价范围内煤的可解吸瓦斯量满足上述《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煤的可解吸瓦斯量应达到的指
11
标》规定的,判定采煤工作面评价范围瓦斯抽采效果达标,根据本区上述计算过程,结论合格达标。
②对于突出煤层,当评价范围内所有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时,则评判为突出煤层评价范围预抽瓦斯防突效果达标;否则,判定以超标点为圆心、半径100m范围未达标。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按煤层始突深度处的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取值;没有考察出煤层始突深度处的煤层瓦斯压力或含量时,分别按照0.74MPa、8m3/t取值,本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喷孔、顶钻及其它动力现象,且评价范围内所测定参数均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结论合格达标。
③对于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于突出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只有当瓦斯预抽防突效果和煤的可解吸瓦斯量指标都满足达标要求时,方可判定该工作面瓦斯预抽效果达标。 (四)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①工作面瓦斯抽采率
对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于邻近层或围岩的采煤工作面,计算的瓦斯抽采率满足下表规定时,其瓦斯抽采效果判定为达标。 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应达到的指标
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m3/min) 5≤Q<10 10≤Q<20 20≤Q<40 40≤Q<70 70≤Q<100 100≤Q 工作面瓦斯抽采率(%) ≥20 ≥30 ≥40 ≥50 ≥60 ≥70 12
根据 mQmcQmcQmf
式中:m—工作面瓦斯抽采率,%
Qmc—回采期间,当月工作面月平均瓦斯抽采量,其测定和计算方法为:在工作面范围内包括地面钻井、井下抽采(含移动抽采)各瓦斯抽采干管上安装瓦斯抽采检测、监测装置,每周至少测定3次,按月取各测定值的平均值之和为当月工作面平均瓦斯抽采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
Qmf ─当月工作面风排瓦斯量,其测定和计算方法为:工作面所有回风流排出瓦斯量减去所有进风流带入的瓦斯量,按天取平均值为当天回采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取一月中最大一天的风排瓦斯量为当月回采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 经测算 Qmf=1.03m3/min, Qmc=0.49m3/min,所以可计算出工作面抽采率m=32.2%,符合上表规定,合格达标。 ②风速、风流瓦斯浓度
采掘工作面同时满足风速不超过4m/s、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时,判定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达标。
本区按照规程规定风速最大为4 m/s,巷道断面为13.5m2,风量为3240m3/min最小风速为0.25 m/s,风量为202.5m3/min,工作面日产量为1200吨,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含量为3.86 m3/t,则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00*3.86=4632m3,则按最大风速计算为4632/3240/1440=0.1%,该区设计配风不小于410m3/min,按设计最小风量计算,风速为0.5 m/s,则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为4632/410/1440=0.78%,均小于1%,合格达标。 ③矿井瓦斯抽采率
13
矿井瓦斯抽采率满足下表规定时,判定矿井瓦斯抽采率达标。 矿井瓦斯抽采率应达到的指标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Q(m3/min) Q<20 20≤Q<40 40≤Q<80 80≤Q<160 160≤Q<300 300≤Q<500 500≤Q 根据
矿井瓦斯抽采率(%) ≥25 ≥35 ≥40 ≥45 ≥50 ≥55 ≥60
kQkcQkcQkf
式中:k ─矿井瓦斯抽采率,%;
Qkc─当月矿井平均瓦斯抽采量,在井田范围内地面钻井抽采、
井下抽采(含移动抽采)各瓦斯抽采站的抽采主管上安装瓦斯抽采检测、监测装置,每天测定不少于 12 次,按月取各测定 值的平均值之和为当月矿井平均瓦斯抽采量(标准状态力下纯瓦斯量) ;
Qkf─当月矿井风排瓦斯量。其测定、计算方法为:按天取各回风
井回风瓦斯平均值之和为当天矿井风排瓦斯量,取一月中最大一 天的风排瓦斯量为当月矿井风排瓦斯量。
经 测 算Qkf=17.76m3/min ,Qkc=9.77m3/min , 经 计 算 全 矿 井 的 抽 采 率k=45%,符合上表规定,合格达标。
五、XX采煤工作面抽采瓦斯效果评判结论
综上所述及评判过程,最终结论
XX采煤工作面抽采瓦斯效果合格达
标。
附件1:XX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