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 第6期 2 O O 6 核动力工程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Vb1.27.NO.6 Dec.2 0 0 6 年l2月 文章编号:0258.0926(2006)06.0 1 03.04 高气压电离室的设计研究 刘春雨 ,韩伟实 ,李建平 ,任怡昌 ,刘曙东2,万国庆 (I.哈尔滨工程大学。I5000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3.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没计了一种高气压氩气电离室。在设计中,以MCNP和EGSnrc程序的计算结果作为指导选 取高气压电离室工作气体及壁材。通过分析电离室的壁厚、直径和工作气体压力等因素对电离室性能的影响, 找出合适的参数。实验标定的结果表明:该电离室的能量响应性能良好。 关键词:电离室;MCNP;EGSnrc;能量响应 中图分类号:TL811 .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电离室的能量响应是影响电离室灵敏度的 重要因素,它主要受电离室壁材及工作气体等因 素的影响。 在一般的电离室设计中,工作气体及壁材的 选取通常通过查阅相关气体及材料的能量响应曲 线来确定。如果没有相关图表,则需要通过实验 确定相关曲线。为克服这一设计上的缺点,本文 以核物理数值计算软件MCNP和EGSnrc程序作 为指导,模拟不同气体及壁材的能量响应情况, 从中选取适合环境^y辐射场的工作气体及壁材; 模拟不同的电离室壁材厚度、直径和工作气体压 力等因素对探头性能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参数。 用MCNP程序建立电离室模型,进行仿真,结果 说明电离室的能量响应性能较好。比较通过模拟 得出的电离室整体能量响应曲线与通过单能x射 线实验对研制成的样机作出的能量响应曲线,两 者较为相似。 球形电离室因其角响应好、室壁所受应力均 匀而被采用。 为了模拟气体的能量响应,在MCNP中建立 一个半径为l5 cm的面源,面源产生不同能级的 单能 射线,通过这些射线对一个半径为12.5 cm 的球形空间照射,球形空间中充l MPa的气体(图 l 。 单能.Y射线 /被照射\,,,—、、、 面源 \、气体/\ / 图1气体能量响应模型 Fig.1 Energy Response Model of Gas 考虑到环境辐射场的特点,本文主要模拟了 l 1000 keV能级的单能^y射线。 图2是氩气、空气、氮气以及氩气.氮气混合 气体的能量响应模拟结果。从图2可以看出,氩 气、氩气.氮气混合气体在低能量^y射线照射下电 2高气压电离室的工作气体选择 本文通过MCNP程序模拟、比较不同气体在 ^y射线辐照下的性能。MCNP程序不能完全模拟 整个电离室的电离输出过程,只能得出在一定的 ^y射线辐照下该种气体所产生的电子数,从而判 断该气体的能量响应特性。本文主要对氩气、空 气、氮气以及氩气.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比较。 子产出较高,在较高能量^y射线照射下电子产出 较平稳;空气、氮气在低能量^y射线照射下电子 产出有一个陡峭的下降过程,在较高能量^y射线 照射下电子产出较平稳。比较这几种气体的能量 响应性能,纯氩气和氩气.氮气混合气体的能量响 应较好。从图2还可以看出,在200 keV以上纯 氩气的电子产出在0.35~0.4之间,而氩气.氮气混 收稿日期:2006 ̄6.15;修回日期:2006—10-3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核动力工程 VO1.27.NO.6.2006 雾 兰 一i孑j ;: …一。~一一。。 : 射线能量/keV 图2工作气体能量响应图 Fig.2 Energy Response Curve of Working Gas 合气体的电子产出只有0.20 ̄0.35,同等条件下两 者的电子产出相差较大。如果选用电子产出小的 气体,探测器所产生的电流就比较小,不利于后 续电路的电流检测。因此,选取纯氩气作为电离 室的工作气体。 3室壁材料选择 本文主要对不锈钢、铝合金及铜合金进行性 能的比较。 (1)对 射线的阻挡:图3是用EGSnrc程序 对以上3种材料进行仿真得出的曲线。从图3可 以看出,3种材料中,铝合金对 射线的阻挡最 弱,这是因为铝的质量数比较小,它与 射线作 用的几率相对较小;不锈钢和铜合金对 射线的 阻挡相对较强。因此,铝作为电离室的壁材较好, 不锈钢次之。 霞 衄 厚度/mm 图3材料对.y射线的阻挡 Fig.3 Material Absorption for Gamma Ray (2)材料的力学性能:电离室需要充入高气压 的氩气,壁材应能承受大载荷。这就需要选取 值较大的材料。不锈钢的 值为205MPa,铝为 50MPa,铜为70MPa{ 1,在这3种材料中,不锈 钢的力学性能最好,铜次之。 另外,这3种材料中,不锈钢的防腐性最强, 铜合金次之,而铝合金最差。对于加工性能,由 于要做成球形,需要冲压。这几种材料中,不锈 钢的冲压最好,铜次之,铝则较难加工。 综上所述,虽然铝合金对 射线的阻挡最 弱,但它的强度太小,耐腐蚀性差。不锈钢的综 合性能是这几种材料中最好的。因此,选择不锈 钢作为壁材。 4壁厚、充气气压及直径的确定 电离室的壁厚会影响探测器的性能。如果壁 太厚,对 射线的阻挡太大,进入探测器内的 射线强度减弱,产生的电流过小,不利于电信号 的探测。如果壁太薄,则需降低所充气体的气压 或减小探测器直径,这两者都将导致探测器与 射线作用的几率变低,使产生的电流变小,对探 测器很不利。为了选定合适的厚度,本文建立了 模型(图4),模拟壁厚与电离室产生的电流之间的 关系。 通过改变不锈钢壳的厚度,得出厚度从 1.1 ̄2.3 mm之间产生电子的情况(图5)。 1MeV单能.y射线 —————————————— —————————————— 不锈钢壳 图4厚度与电流关系模型 Fig.4 Model of Electric Current VS.Thickness 厚度/mm 图5不锈钢壁厚与电流关系图 Fig.5 Curve of Electric Current VS.Thickness of Stainless Steel W l 从图5可见,壁厚1.6 ̄1.9mm之间的电子产 出出现一个峰值。这是因为随着壁厚的增加, 射线与壁作用的几率也增加,产生的电子进入电 离室的腔室,使气体电离的份额加大。而厚度增 加到一定值后,产生的电子无法穿越壁室,电子 的产出就降下来了。壁厚确定在1.6--1.9mm之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春雨等:高气压电离室的设计研究 lO5 是最好的。 高压电离室充气气压一般在2~3 MPa之间。 为便于携带,直径在200~300 mm。 最终确定电离室的壁厚为1.8 mm,压力为 2.5MPa,直径为250 mm。 5电离室的整体能量响应性能 为了解电离室的性能,按选定的参数对电离 室的整体建模,并用MCNP程序进行模拟(图6)。 由图6可见,电离室的能量响应在l50 keV 以下范围内较高,在200 keV附近有少量降低, 在大于200 keV的能谱上响应比较平直,电离室 的能量响应性能良好。从图6还可看出,整个电 离室的电子产出较高,能够保证电离室有较好的 灵敏度。 O.6 孥0.5 圈0.3 母0.2 O.1 O 2oo 400 60o 800 1O0o l200 射线能m/keY 图6电离室能量响应模拟图 Fig.6 Simulation Curve of Energy Response of Ionization Chamber 6探测器的标定 按上述结构参数设计的球形电离室,直径为 250 mm,壁厚为1.8mm,内充2.5MPa纯氩气。 电离室的能响实验是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完成的课题“环境Y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检定 标准’’中进行的。用 。Co、 Cs、 26Ra、 Am 4 种放射源进行标定的结果见表1,用单能x射线 标定的结果见图7。 由图7、表1可见,该电离室在50 keV~ 目 1 射线能量/keV 图7电离室能量响应图 Fig.7 Energy Response Curve of Ionization Chamber 表I放射源标定结果 辐射源 “’Co Ij Cs : 。Ra l! Am 校准因子 0.1435 O.1303 O.1274 I O、1231 能量归一值 1.1Ol I_OO 0.977 l 0、945 与 Cs的偏差 lO.1% 一2.2%I 一5.5% 1.25MeV的能量范围内有较平坦的能量响应 根 据理论推算,该电离室的能量响应范围可达50 keV~3 MeV。 7结论 在电离室的设计中,通过使用MCNP和 EGSnrc程序对探测器的各种参数进行模拟,确定 了高气压电离室的形状、工作气体、壁材料、壁 厚、气压及直径大小。用MCNP程序建立了各参 数确定后的电离室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得出的 电离室能量响应曲线较好。通过实验,对研制成 的样机进行能量响应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此电离 室在50 keV~3 MeV的能量范围内有较平坦的能 量响应。 参考文献: 【l】邹振戊.五金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 (下转第ll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l2 核动力一I:程 Vo1.27.N0.6.2006 Preliminary Radiological Consequence Assessment of China Pilot HTR Power Plant Qu Jing—yuan,CAO Jian—zhu,LI Hong,LIU Yuan—zhong,FANG Dong (Institute of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resulst of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the radiological impact Of China pilot HTR power plant.They include the calculation of inventorv of radio—nuclides in the reactor core,release of radioactivity into he attmosphere during routine operation。source term of release and tJ1e re— suiting radiation dose in the event of an accident.The resuls tof this ssessmenta have shown hatt he tradiation dose received by he genertal public as a result of radioactiviy trelease under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will be far below the dose limit defined in national regulations.The potential exposure to the population in the event of design basis accidents will be signiicantfly lower han the tgeneric intervention levels for taking shel— tering. . Key words:Modular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Pilot power plnt,Sourace term,Accident consequence assessment 作者简介: 曲静原(1956~), 男,研究员,博士。1991年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 研究。 曹建主(1966~), 男,副研究员,硕士。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现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 研究。 李红(1968~),女,副研究员,硕士。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现从事辐射防护和环境评价研究。 (责任编辑:刘胜吾) (上接第105页) Study on Design of High Pressure Ionization Chamber LIU Chun.yu ,HAN Wei.shi .,LI Jian.pinglREN Yi.chang ,LIU Shu.dong ,WAN Guo.qing ,(1.Ha ̄in Engineering Universiy,150001,Chitna;2.Instiutte ofHigh Energy Physics,CAS,Beijing,100049,China 3.National Istinutte ofMetrology P=R.China,Beijing,100013)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 High Pressure Argon Ionization Chamber.The choosing of the working gas nd a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 i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st of he MCNP tprograrn nd tahe EGSnrc program.Fit parameters re agained by analyzing the efrect of various factors。such as thick. lfess of the wall,dimetaer of the wall,and the pressure of the working gas,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oniza. tion chamb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response ofthe ionization chamber iS fairly wel1. Key WOrdS:Ionization chamber,MCNP,EGSnrc,Energy response 作者简介: 刘春雨(1976一),男,讲师。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辐射防 护方面的研究。 韩伟实(1949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获硕士学位。现 主要从事核动力设备研究。 李建平(1936一),男,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现主要从事辐射防护方 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尚作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