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2020 03
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并愿意用心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将这些品质的培养当成育人目标,将“工匠精神”渗透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素养,帮助学生提高立足社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及未来个人职业的良好发展。三、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几点措施1.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培养“工匠精神”的大氛围“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的要求。中职学校层面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调整站位,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以赛促教、课程融入、主题教育、榜样引领等举措,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工匠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真正在全校营造和创设培养“工匠精神”的大氛围,带动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工匠精神,形成渗透“工匠精神”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使学生不仅习得一技之长,还能意识到品质、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到严谨、科学、坚持、担当、奉献等的重要性,树立起崇高的职业信念。2.创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要将蕴含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装饰企业、定期到企业见习、建设企业文化长廊、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装饰设计和施工全部流程,熟悉并接受装饰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等,以文化引领带动,真正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落实到行动上来。3.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培养,比如在室内设计基础课中,出方案阶段,一定要求学生按照比例来布置平面、立面、顶平面,虽然是出草图,也要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习惯;在效果图表现中,要教会学生起稿必须符合透视原理;在预算、理论研究编辑 张 THEORY雷施工等课程中多引入真实的施工案例,通过一起起因计算或设计失误引发事故给企业带去重大经济损失的例子,教会学生对待工作要勇于负责和担当,从而使学生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以科学、严谨、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职业。4.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培养工匠精神的渗透最主要的力量就是老师。老师只有深谙工匠精神的精髓,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现在学校的教师大部分缺少企业从业经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更无从说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请进来。即从企业聘请优秀的专家、骨干来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他们会将企业一线的技术施工要点及需求及时灌输给学生,同时可以参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研讨,和老师们一起交流研讨,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编制符合社会需求的大纲和教材。二是送出去。将老师们送出去学习。去高校学习最新的理论和观念,去企业顶岗实习,接触和了解最新的材料和工艺,学习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养。5.校企合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渗透除了文化、理论、课堂的渗透,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中,在做中学。学校要加强与建筑装饰企业、建筑大师工作室等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师傅手把手地教,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会如何把图画得更标准,如何把工艺做得更精致,用心体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一种长期的坚持。作为一名装饰专业的教师,笔者愿尽所能,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毕业生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2).[2]张晓丽.“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24).(作者单位:烟台城乡建设学校)OCCUPATION2020 03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