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考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1 教法 微生物的生长 知道,发现 日期 学法 分析,综合,类比 教具 年 月 日 示意图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细菌生长曲线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识记)。 3.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 1.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及绘图能力。 通过微生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与种群的生长规律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教 学 目 标 (一)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1.研究方法:往往是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群体的生长情况。 2.测定方法: (1)测细菌的细胞数量:如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进行记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2)测重量:如取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菌体的湿重,后烘干教后称干重,再由此计算出其中的细胞总重量。 学3.结果: 内 (1)细菌的生长曲线: 容 (2)各时期对比: 类别 时间 调整期 刚接种至进入快速分裂 对数期 快速分裂至动态稳定 最快。菌数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2n)。繁殖率>死亡率 稳定期 稳定至开始减少 几乎为零。繁殖率=死亡率 衰亡期 急剧减少至种群消亡 生长速率 几乎为零。一般不繁殖 下降。死亡率>繁殖率 主要特征 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及其他细胞成分。其长短与菌种,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材料。 活菌数达到最高峰,种内斗争最激烈,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芽孢的形成也在此期。 细胞形态最多,甚至畸形,有些细胞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 (3)右图表示某细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如果在“Ⅱ”时期加入适合细菌生存但营养成分不同的培养基,细胞出现的变化是 A.代谢活跃,细胞内物质的合成速度加快 B.分裂速度加快,代谢活动加强 C.出现芽孢,可以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 D.若为病菌,此时是感染性最强的时期 4.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实践意义: (1)上产上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以缩短生产周期。 (2)在稳定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产量。 (3)连续培养,缩短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化管理。 (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37℃ 2.PH:最适PH,细菌为6.5~7.5,真菌为5.0~6.0 3.氧:对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好氧型微生物:如大多数真菌等。 厌氧型微生物:如某些链球菌,产甲烷杆菌等。 兼性厌氧微生物:如酵母菌。 (三)补充:微生物生长曲线与种群数量变动曲线相结合: 例: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J”型曲线 过渡繁殖 (2)“S”型曲线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4)D 1.(2004广东生物)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统计细菌的数目。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曲线中,细菌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 典A.衰亡期和调整期 B.调型整期和稳定期 例C.对数期和衰亡期 D.稳定期和对数期 题 2.(2005北京春理综)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______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______期,20h-40h处于______期。 (2)d呈现_______型增长,在100h-20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____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______。(A增多 B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不足和__________的积累。 【答案】(1)J 调整 对数 (2)S 0(或零) B(或减小) (3)降低(或减小) 营养 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 教学教学过程中,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不同时期列表对比教学。对细菌生长曲线,种群增后长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