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大家先看整个单元的目录,这个单元都属于革命传统作品,有报告文学,有小说,而《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 念》都是散文。我们如果要在“散文”前面加定语,应该加什么呢?
生:鲁迅的散文。
生:记人写事的散文。 师:或者说,记人写事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今天的学习要 扣住这样几个点,一个是关于革命作品的“革命”,二是关于散文怎么读,尤其是鲁迅特有的“鲁迅风”散文。
师:大家先看投影(略)。《新民晚报》在2021年10月3日刊登了虹口区专门举办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与左 联五烈士”主题展,因为 2021 年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大家想一想投影上“‘____140 周年’和‘____90 周年’”中的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呢?
生:鲁迅诞辰140周年。
师:什么事的90周年纪念?大家一时答不上来,请看课下注释。 生:左联烈士牺牲90周年。
师:正因如此,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虹口区的这个展览,没有做成“数字敦煌”那样可以“云看展”,现在上网查不到相关展览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试着以一个策展人 的身份,设计这个主题展览。我们通过解读这篇文章,办好这个展。我们的具体任务是:第一,在这些空空的展柜里,根据这篇文章可以放哪些实物;第二,做第一块展板,要进行左联 五烈士的事迹简介;第三,第二块展板,对《为了忘却的记念》的“金句”作细览;最后,我们写写门票的主题宣传语。
展柜:实物 师:首先,如果要展出实物,可以展出什么呢?老师这里先提供两个范例,比如刚才《新民晚报》报道中作为配图的这件毛线背心,这件有很多弹孔的背心非常有名,这是冯铿烈 士就义时所穿的,目前在龙华烈士纪念馆里,到时我们要“借展”。我们还可以展出鲁迅书写的一个文件袋,这个封面书写的内容是鲁迅在柔石遇害之后,整理了他的诗稿和木刻版画 《牺牲》。大家看一下课文,你觉得还有哪些实物可以展出?
生:柔石的诗集。
生:裴多菲“生命诚宝贵”的诗。 生:鲁迅写的《无题》这首诗。 师:还可展出鲁迅这首诗的手稿。 生:白莽大热天穿的棉袍。
师:如果有的话,真的太好了,就怕实物没有。 生:《奔流》《拓荒者》这两本杂志。 生:《文艺新闻》上面报道烈士被杀害的文章。
师:对,那篇就是“隐约其辞”的文章。 生:珂勒惠支木刻《牺牲》。
师:还可以展出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手稿。
展板一:烈士简介 1. 总介:连连看
师:第一个展板,我们总体介绍五位烈士,这五位青年烈士最大的29岁,最小的21岁。一般展板的上方是人物像,下方是生卒年等。因为主题是“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与左 联五烈士”,人像的下方我们就写鲁迅对他们的评价,老师在投影上列了9句典型的话语,大家先想想,能不能马上“连连看”?
(投影。)
①“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 ②“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 ③“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④一起走路的时候,“简直是扶住我”。 ⑤热爱彼得斐的诗,翻译彼得斐的诗。 ⑥“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 ⑦在上海见过一次面。 ⑧大热天,“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 (学生发言,点明每一句一一对应的人物。) 师:我们选最典型的放在人像的下方。
2. 排序。
师:目前投影上这五个人的遗像排序是随意的。如果是 “鲁迅与左联五烈士”展,我们就要根据鲁迅跟五人的亲疏程度排序,你觉得应该把哪个放在最前面?
生:与柔石交往最密,放最前面,第二个是白莽。 师:第三个应该放谁比较好?
生:第三个是冯铿,第四个是胡也频,最后应该是李伟森, 因为没有见过面。
师: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同是纪念烈士的散文,但是它们大有不同。鲁迅很集中地、概括地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但在这篇文章中却费了很多的笔墨,一、二两个部分共写了5页来记叙自己与他们的交往。大家看看,两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篇写起来似乎没有那么集中,拉拉杂杂,细细碎碎,很零杂的感觉。 生:相比刘和珍,鲁迅与五烈士尤其是柔石、白莽的关系更紧密,但《记念刘和珍君》反而抒情味更浓一点,用意更重;而《为了忘却的记念》看似很淡。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先关注文本的一个细节。大家看,文章结尾标注的是“二月七——八日”,但是这一天《鲁迅全集·日记》却是这样写的(投影):
昙,下午雨。柔石于前年是夜遇害,作文以为记念。
师:这篇文章这么长,他可能是二月七日晚上开夜车写到 凌晨,但也有可能七日就写完了,而特意写成“七——八日”。大家看一下文章内容,来画一画支持有关特意这么写的理由 的句子,体会一下其中的深意。
生:文章有两段都提到了。第二段“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第49页第二段“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 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师:用两年后写纪念文章的日子“二月七——八日”来回 应他们牺牲的日期,寄托自己对他们的哀思。可以认为,这是有意为之,寄予深情。我们也可以由此认识,这篇文章的用意曲深到了如此细微之处。读出深意,是我们读这篇文章的要义。基于对这个写作时间的仔细推敲,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何两文表达有这样的区别?
生:这篇文章,看上去很质朴,很平淡,但是蕴含了很深的情感。 (投影。)
从个人交谊的角度入手,所以感人;叙事真实,描述如实,善抓细节,所以真切。(任访秋《论鲁迅几篇纪念性杂文》)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 在文字考究的表达上潜藏深意,越是深情,越不能够喷薄而出,我们把这样的写法称为“由细见情”。
3. 分展名言。
师:刚刚我们是做了五个人的总简介展板,我们可能还要分展板逐一介绍五个烈士。一般一个展板上面都有一句他的格言,比如“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延年烈士的展板上方就有“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我们以柔石为例,下方陈列柔石的《二月》、书信手稿、日记和柔石的评传等。你们觉得根据课文内容,上方的格言展出哪句话最适宜?
生:只要学起来!
师:这句很典型,质朴却震撼人心,“只要学起来”中有他的坚韧不屈,有他的硬气。
展板二:《为了忘却的记念》“金句”细览
师:接下来我们做展板二,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如果要把《为了忘却的记念》里重要的句子作条幅展览,我们仿照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陈展方式来做一个展板, 除了鲁迅的人像再辅以相关文字,用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还可以听到具体解说内容(投影)。
师: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有很多表情各异的形象,你觉得这篇文章中的鲁迅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就其中某一句具体的话而言,鲁迅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大家先在各自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
(学生思考。)
师:大家先看屏幕(投影):
师:老师找了这样5张鲁迅的图片,图②是网上找的修过的图,这没有对先生的不敬之意,要表达的无非是他的极度愤恨之情。最后一张空着,是留给我们班的画画高手,要求根据 对文意的理解自己来手绘。大家思考,这几张图分别应该对应文中的哪些句子呢?
1. 示例图①配文。 师:我们先以大家比较困惑的图①来作范例,剩下的四张留给同学们讨论、设计。文中有这样咧开嘴大笑的鲁迅吗?
生:大笑着的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不明显,应该愤怒才是。这似乎不是太合理。
师:是的,我赞成你的看法,鲁迅大多时候都是横眉冷目的。 生:我觉得可以配最后一句,“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师:配这句话有道理。这句话很有意味,是不是?语音解说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对革命必将胜利,烈士必将有人来纪念的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是对革命怀有愿景的鲁迅。
师:请大家现在开始前后桌组合,分小组来讨论,依照刚才的示例,在任务单里完成每张图所对应的文字以及解说关键词的填写——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用将解说内容具体地写出来。
(学生讨论。)
2. 为图②~图④配文。
师:我们按照几张图的顺序,请几个小组来分享。图②、图③可找的句子非常多,大家选择最典型的句子来配图。图④、图⑤会相对难一些。
生:图②配的句子是“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语音解说关键词可以是忧愤的、悲痛不已的、愤恨反动派痛下杀手的鲁迅。
生:图③配的句子是“原来如此”,解说关键词是一个疾恶如仇的、极端鄙视反动派的鲁迅。
师:或者横眉冷对、勇于揭露反动派黑暗统治的鲁迅。
师:图②、图③这样配文很明显大家都没有异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过程
中,疑惑图④配文及解说关键词。老师选的这个图,其实是别有深意的。大家先看一下,鲁迅站在这里似乎 在演讲,很多年轻人在翘首聆听。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左联的领袖,根据下面投影上的内容,你们说一说,应该填哪句体现他对后生青年的引领?
1929年8月20日:为柔石《二月》写《柔石作〈二月〉小引》。五作家牺牲后,鲁迅精心收集他们的遗稿 ,为殷夫诗集《孩儿塔》作序,称“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师:鲁迅对青年的引领在哪里? 生:作序,介绍出书。
师:是的,作为青年领袖的鲁迅,这篇文章主要体现的是刊出他们的文章等。那么,可以配文中的哪些句子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选了一幅珂勒惠支的木刻,名曰《牺牲》……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这句。
生:写跟白莽交往时,“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
师:他们牺牲之后,又撰写此文来纪念他们。那么,语音解说词要写什么? 生:一个关怀后辈的鲁迅。 生:一个春风化雨的鲁迅。 师:“春风化雨”这个成语更多的是指老师对学生,用在这里恐怕不是太合适。
3. 为“原来如此”配图。
师:再来看老师拍的同学们自己画的两张图(投影):
师:看来对于“原来如此!……”这句大家有争议,刚才同学是用以配图③。而这两位同学则是用以配掩面很痛苦的鲁迅和怒目圆瞪的鲁迅,“原来如此”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是愤恨的,还是愤恨中有压抑?我们先来研读一下“原来如此!……”一句中的情感内蕴。
师:大家比对一下两文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生:这篇文章更加深沉,《记念刘和珍君》更直接、浓烈。
师:是的,本文含蓄、深沉、节制。《记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表达是显豁的、炽烈的、直露的、恣肆的。“原来如此!……” 中的省略号显然是典型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紧接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之后,这里情感没有喷薄出来,很节制。依照《记念刘和珍君》直接显露的表达方式,你们口头表达试一试。
生:原来如此!他们竟然下这样的毒手!
生:原来如此!他们这样对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
师:这些话为什么不写出来?我们常说文字表达“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这里看上去很平静,但文字背后是奔涌、激荡的情感,是言语简洁而情感丰沛的典型,很有张力。我们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称为“似澹实澜”。
4. 为三个典故配图。
师:同学们都没有讲到三个典故所在的语句应该配哪张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三个典故。
生:图②与图③都可以。
师:到底选哪张好,我们要先梳理一下这三个典故的深意。典故表面上看是讲柔石像方孝孺,讲自己不能像高僧坐化,讲自己懂得了向秀用笔的原因,但其实都有深层所指,这 个背后指向的是什么?
生:朱棣的残暴统治和秦桧对岳飞的赶尽杀绝,第三个指向的是司马氏的黑暗统治。
师:但鲁迅都没有明说。显然,图②与图③比较,可能图③更合适,表情凝重,情感内敛,但心里是极其愤怒的。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以曲写愤”。大家再看,还有更深的曲笔在“高僧坐化”这里,这个典故还有更深的用意,需要我们探讨。
(投影。)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师:大家先看一下,这里有一个共同的词语“不”——“不明不白”“谁也不明白”,其实对应着“高僧坐化”这个典故中 没有写出来的文字。
生: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师:国民党以“不明不白”的原因杀害了五烈士。 (投影。)
打杂的笔墨,是也得给各个编辑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的, 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南腔北调集·题记》)
师:用笔曲深至如此,可以说用笔越是隐晦,愤恨越是突出,但他压制着自己的愤恨。那么,用哪张图更合适呢?
生:这样理解后,感觉图③更合适。 师:我们需要重识“甘为孺子牛”。我们常说鲁迅以他的 杂文作为投枪匕首,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一生不懈地斗争是他的精神底色。但是他特别讲究战斗的方法和技巧,不是 硬碰硬,不逞一时之意气,而是用高明的战斗策略显出进攻的威力和反击的智慧。这还可以从我们之前说过鲁迅一生用过140多个笔名那里找到佐证。
师:大家觉得这样用笔曲深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下面投影上的话语,分列三条原因。
[原因1______]①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
[原因2______]②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原因3______]③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生:是写在“两年”之后的纪念文。
师:写作时间是两年之后,是痛定思痛的文字,所以情感 相对会克制些。 生:第二句根据注释看应是反动统治的文化围剿和高压。 师:第二个原因是“无写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 社会环境。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图⑤的配图文字上来。
5. 为图⑤配文。
生:图⑤是鲁迅大步流星地在走,可以配上文字“我于是就逃走”,我的同桌说,鲁迅“跑路”了。
师:“跑路”这个词在文章中是一个什么意思?认真读过课文的同学会发现课本有注释。
生:干革命。
师:好,这个理解非常重要,如何“干革命”,以怎样的方式“干革命”,我们来作深入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下面投影上的三句话,理解鲁迅“避”与“逃”的实质,进而来概括其笔墨曲深的第三个原因。
[鲁迅的“避”与“逃”:_________ ]
①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但请愿是 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记念刘和珍君》)
②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 大大的失算。(《华盖集续编·空谈》)
③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这 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华盖集续编·空谈》)
师:这三句表明的其实是鲁迅的革命态度,你们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吗? 生:讲求有实效的革命斗争。 生:革命者不能随便白白地牺牲。
师: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审视鲁迅“避”与“逃” 的实质是什么。你准备在横线上填什么?
生:纪念。 生:写。
师:很好,鲁迅选择“逃走”是为了写,为了保存他的实力。那么图⑤的语音解说关键词可以写什么呢?
生:讲求革命方式的鲁迅。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概括笔墨曲深的第三个原因是讲求战斗方式,不能在白色恐怖下直斥反动政府,所以用了曲笔。
师:我们概括起来可以看到,作为精英知识分子,鲁迅的 “跑路”是以“写”的方式来干革命,以好好地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重
识“甘为孺子牛”,他的“甘 为孺子牛”主要是用他的批判、他的启蒙、他的唤醒来对待人民大众、对待青年,有别于他人的“干革命”是鲁迅作为“思想战士”的独特性之所在。
6. 给图①~图⑤排序。
师:现在的展馆会采用高科技将照片加以动态展示。我们这个展览,也想让照片动态展示,请问这5张图动态展示时顺序应该怎么安排呢?大家迅速想一想,并说明原因。
生:图④可以放第一,因为要体现鲁迅对青年的这种深沉的情感;接下来是图②,对烈士的被杀害愤恨不已;但是他不能直接这样表现,于是就表现为图③的压抑自我情感;接着是 图⑤的“逃走”;最后是图①,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师:图④和图⑤的顺序也可以互换,这个排序未必有确切的答案,我们借此是为了了解文中鲁迅先生的情感流变。
师:正因如此,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虹口区的这个展览,没有做成“数字敦煌”那样可以“云看展”,现在上网查不到相关展览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试着以一个策展人 的身份,设计这个主题展览。我们通过解读这篇文章,办好这个展。我们的具体任务是:第一,在这些空空的展柜里,根据这篇文章可以放哪些实物;第二,做第一块展板,要进行左联 五烈士的事迹简介;第三,第二块展板,对《为了忘却的记念》的“金句”作细览;最后,我们写写门票的主题宣传语。
撰写门票主题宣传语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设计免费门票的主题宣传语。请看下面投影的林觉民烈士的主题展门票,主标题是“林觉民:许国与许卿”,下方有三行表现烈士精神的文字。参照这种样式,我们这个主题展的主标题也可以设计为“鲁迅与左联五烈士:____与 ____”的样式,这里的横线上可以填哪两个词语呢?
师: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要思考,同样是为了革命而死,林觉民式的牺牲,是鲁迅所赞成的吗?鲁迅认可的干革命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意义的牺牲,所以填“牺牲与意义”。 生:革命与书写。 师:也可以是“苦难与新生”,我们要探讨,苦难是不是真的就迎来了新生?鲁迅比一般人要更加清醒、理性。这就是鲁迅通过这篇文章揭示出来的自己对“干革命”的独到思考。
师:后面还有个小任务,就是门票上的三句话,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刚所说的鲁迅对革命的态度课下去写。
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