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材料20个名词解释

来源:一二三四网


1.固溶强化:通过混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加工硬化:材料在形变时,随着形变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叫细晶强化。

4.弥散强化:当第二相在晶内呈弥散质点分布时,塑性、韧性稍会降低,但可显著提高其强度和硬度。这种合金强化方法称为弥散强化。

5.淬透性: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脆硬层深度的能力。

6.淬硬性: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钢在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7.晶体缺陷: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8.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高熔点的物质,使它在金属液中形成大量分散的固体质点,起到非自发形核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结晶时的形核率,使晶粒显著细化。

9.回火:回火是淬火后在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0.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或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滑动位移的现

象。

11.晶间腐蚀: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散的腐蚀。

12.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和原子聚集状态,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均匀的组成部分。

13.枝晶偏析: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即使液相中原子来得及扩散,固相中也来不及扩散,以至于固溶体先结晶的中心与后结晶部分成分不同,称为晶内偏析,又叫枝晶偏析。

14.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5.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后在环境温度下残存的奥氏体。

16.铁素体:碳溶解在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7.珠光体:共析反应产物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8.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p78;

19.同素异构转变: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20.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