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日 期(周次) 授课题目: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重点难点: 一、重点聚焦 1.知道空气的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占78%或4/5,氧气占21%或1/5,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则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液体淡蓝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 如:非金属+氧气 金属+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例:碳+氧气金属氧化物 例:铁+氧气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原理: 高锰酸钾 氯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 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区别二者的关键是抓住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5.能对区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两种;而氧化反应特点是:跟氧发生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是同一分类标准,他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1
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知识网络 三、方法整合 专题一 空气成分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大多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原理,另外解题时要求认真分析题目所给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来作答。 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6-1所示的是小明用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①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的部分按体积分为5等分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2
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还可以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5)如上述实验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试分析其原因:(至少答出一点) 。 (6) 小勇觉得小明的实验装置有欠缺,他经过反思,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6-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有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描述现象要准确。 【解析】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进入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红磷不能持续燃烧,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大约为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剩余的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也不能溶于水;此实验的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严密,红磷量充足,否则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小明的装置在点燃红磷时要打开塞子,这个过程中就会有瓶内气体跑出或者进入,使实验有误差,改进的装置始终严密,实验结果准确,且操作方便。 【答案】 (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3)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氮气难溶于水。 (5)装置气密性不好;放入的红磷不是足量的;未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等。 (6)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且操作方便。 【总结升华】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致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引起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大气压压着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变式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其体积分数为 ; (2)体积分数约占0.94%,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气体是 ; (3)小兰同学用图6-3的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测得的气体的体积大于1/5,请你帮助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点即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3
可) 。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根据各成分的体积含量可判断(2)为稀有气体;(1)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此气体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3)本试题打破常规,来分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向瓶口塞入胶塞时太慢,导致气体逸出,使瓶内气体减少大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流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体积的1/5,据此得出此结论。 【答案】(1)氧气 21% (2)稀有气体 (3)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或操作不当使瓶中气体逸出或止水夹没有夹紧或胶皮管没有夹紧或没有止水夹等) 【变式2】小明用图6-4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答案】C 【解析】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量充足是实验成功的保障;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因此进入容器的水约占容器的1/5;故A、B不正确。红磷一燃烧完,钟罩内温度高,压强大,如果理解打开止水夹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结果不准确,D不正确。只有C的描述正确。 专题二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这些性质决定其具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主要用途。此部分的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一般为容易题;解决此部分习题的关键是注意现象描述时用词的准确和全面,以及了解性质决定用途。 题2、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熟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是物态变化,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氧气没有可燃性;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正确。 【答案】D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4
【总结升华】要分清助燃性和可燃性,氧气是能助燃而不可燃。 举一反三: 【变式3】(2011. 辽宁省大连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答案】B【解析】氧气支持燃烧,助燃,但是不能自身燃烧,不可做燃料。 【变式4】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能量的性质的是( )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用途,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能量的性质的是气焊、宇航;利用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是动植物呼吸、医疗、潜水。 专题三 氧气的制取 (一)从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方面考查 制取氧气部分通常考查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反应步骤、仪器装置等,同时考查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阅读题目要求,认真分析,即可做出正确答案。 题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A.分离空气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解过氧化氢 D.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图6-5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6-6所示: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5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实验室制氧气。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操作要点是解题发关键。 【解析】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试管品放上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实验结束时要从水槽中撤出导管,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甲装置可以控制过氧化氢的加入量,因此可以控制生成氧气的速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时要从长管进,短管易于排出空气。 【答案】⑴加热氯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等⑵①试管 ②集气瓶,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导管)⑶甲 a 【总结升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要了解各种制法的优缺点以及装置和实验步骤。 举一反三: 【变式5】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用图6-7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 【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6
(2)①③⑤⑦(A套) ①③⑦⑧⑨(B套) ①③④⑤⑥(C套) ①③④⑥⑧⑨(D套) (3)装置简单(对应A、B套装置) 添加药品方便(对应C、D套装置)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对应A、C套装置);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对应B、D套装置) 【解析】选择反应的装置时要注意要有反应容器和收集仪器;①③可以做反应容器,④⑤⑥⑦⑧⑨是辅助仪器,③是收集仪器,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可组装出多套装置,每套装置各有优点,如:有的装置简单,有的添加药品方便等。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有:用排空气法收集是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满;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则是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则满。 【变式6】图6-8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 图6-8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大量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最好选用上述哪些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ACDEG或BCDEFG (3)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二)以实验探究形式考查 实验探究题是最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的必考题型,它能考查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此类题注意反复读题,全面分析弄清题意,然后才能根据所掌握知识做出答案。 题4、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反应条件 \浓度 无催化剂、不加热 无催化剂、加热 MnO2催化剂、加热
30% H2O2 几乎不反应 360 10 15% H2O2 几乎不反应 480 25 10% H2O2 几乎不反应 540 60 5% H2O2 几乎不反应 720 120 7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请你分析回答: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速率和哪些因素有关。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然后分析所得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催化剂和浓度有关, 温度高反应速度加快。二氧化锰可以 加快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1)温度 催化剂 (2)温度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或使用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总结升华】解答实验探究题要注意先阅读,弄懂题意,然后再作答。 举一反三: 【变式7】某研究小组对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 往盛有5 mL 5 % 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 往盛有5 mL w % 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 g 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 往盛有5 mL w % 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 经检验,②、③ 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 g 二氧化锰和a g氧化铁。 问题:(1)二氧化锰、氧化铁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 。 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用10mL H2O2制取150mL所需的时间(秒) 30% 过氧化氢 15% 过氧化氢 加入a g 二氧化锰 加入a g 氧化铁 0.2 0.8 5% 过氧化氢 2.0 7.0 9.0 16.0 问题:(2)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催化作用 (2)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浓度的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反应的时间不同,对比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结论一致,从而可以得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8
【变式8】做家庭小实验:取2个石棉网,分别放上一小匙白糖,在其中的一小匙白糖上面洒满普通香烟的烟灰然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点燃二处的白糖,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哪一块石棉网上的白糖燃烧?火焰 的焰色呈什么色?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另一块未燃烧的白糖上面,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观察现象。请回答烟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未洒香烟灰的白糖点燃时不燃烧。洒满烟灰的白糖点燃能够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另一块未燃烧的白糖上面,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糖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 【解析】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做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要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化学知识理解一些简单化学问题。洒满烟灰的白糖能够被点燃,未洒烟灰的白糖不能点燃,这说明烟灰能改变白糖着火点。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未燃烧的白糖上面,白糖依旧可以被点燃,这说明烟灰在白糖燃烧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