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或互联网上3、课堂讨论与实践。
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 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三、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1 / 11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2 / 11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第15课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3 / 11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4 / 11
第16课雕塑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
5 / 11
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第17课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6 / 11
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 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2、讲授新课:
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 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
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7 / 11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
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等。
3、创作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5、小结。 第18课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8 / 11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19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9 / 11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10 / 11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祝学习顺利★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