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对学问的钻研锲而不舍。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作为民主战士的他,报着“至今热血犹殷红”的壮志,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力誓涤尽一切人间污秽,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A.qiè yān dǒu huìB.qiè yān dòu suì C.qì yīn dòu huìD.qì yīn dǒu s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尽管功勋卓著,但并不是一个妇儒皆知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光辉写照。 B.鲁迅先生做事是非常严谨的,青年人写信或写文章倘若写得太潦草,太敷衍,他是 深恶痛极的。
C.那天上课,我感到十分诧异。教室没有一点宣闹,先生在教室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D.我对关东原野怀着挚痛的热爱,常常想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丰饶的粮食,嗥鸣的蒙古狗,斑斓的山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正确地审查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定会开出鲜花。 B.中国再次重申了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强调一国的安全不应建立在伤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 C.年少的他初入职场,难免表现得锋芒毕露;直至后来,年岁逐增,才变得内敛深沉。是经历磨圆了棱角。 D.他因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是卓越杰出的学者;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是大勇无畏的革命烈士。
B.看完《邓稼先传》一书,我内心引起了强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这位核科学家而感到骄傲?
C.天一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二、默写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⑤我多么渴望有一间置于苍翠竹林中的小屋,兴之所至,可以抚琴而歌,那“______,_______”的意境何等惬意!(请选用王维《竹里馆》中诗句填空)
⑥因“柳”谐“留”音,故古人折柳表示送别之情,或盼望亲人归来。《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此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导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像_______(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每天催促着自己要多做,赶快做,根本没有休息的概念。北宋司马光主编的《____》里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苦读典籍,令人刮目相看。而_______国(国别)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则写了一个顽皮少年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渴望学习的情景。 (2)阅读《骆驼祥子》小说中的两段话,按要求回答。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甲、乙两文中各是一个怎样的祥子形象?简要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语言运用题。
“听一首诗”是《杭州日报》一公众网络读诗栏目,目的是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表达真实情感,倡导诗意生活。该栏目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读诗,与诗歌结缘。平时喜爱朗诵的七年级(2)班学生静秋很喜欢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一诗,很想自荐读该诗,与人分享。请你代静秋给编辑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她的请求。只写正文,不超过100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 题。 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准备去八楼手术。病房门口,一位小女孩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我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讨厌。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的。”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这天,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想,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她智商不高,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我说:“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改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人物心理。 ①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我”的丈夫,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我”是怎样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 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 ③及准出陕(____________) ④咏徐曰(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B.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C.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D.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寇准都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八、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倘佯,我发现如此自由美妙;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场误会摩擦,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一路前行,一路发现,自我面貌渐渐清晰。
请以“那一刻,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对学问的钻研锲而不舍。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作为民主战士的他,报着“至今热血犹殷红”的壮志,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力誓涤尽一切人间污秽,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A.qiè yān dǒu huìB.qiè yān dòu suì C.qì yīn dòu huìD.qì yīn dǒu suì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斗”指的是“斗牛星”,此处应该读三声,容易误读作四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尽管功勋卓著,但并不是一个妇儒皆知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光辉写照。 B.鲁迅先生做事是非常严谨的,青年人写信或写文章倘若写得太潦草,太敷衍,他是 深恶痛极的。
C.那天上课,我感到十分诧异。教室没有一点宣闹,先生在教室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D.我对关东原野怀着挚痛的热爱,常常想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丰饶的粮食,嗥鸣的蒙古狗,斑斓的山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应为“妇孺皆知”,B项应为“深恶痛疾”,C项应为“喧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正确地审查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定会开出鲜花。 B.中国再次重申了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强调一国的安全不应建立在伤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 C.年少的他初入职场,难免表现得锋芒毕露;直至后来,年岁逐增,才变得内敛深沉。是经历磨圆了棱角。 D.他因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审查”是对某项事情、情况的核实、核查,此处应用“审视”;B项应把“伤害”改为“妨害”;D项“当之无愧”意思是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不符合此处语境。 点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从是否符合句子语境,语义是否矛盾,使用对象是否正确,成语是否望文生义等。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是卓越杰出的学者;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是大勇无畏的革命烈士。
B.看完《邓稼先传》一书,我内心引起了强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这位核科学家而感到骄傲?
C.天一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应把“我说”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D项表示约数,应把顿号去掉。
二、默写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⑤我多么渴望有一间置于苍翠竹林中的小屋,兴之所至,可以抚琴而歌,那“______,_______”的意境何等惬意!(请选用王维《竹里馆》中诗句填空)
⑥因“柳”谐“留”音,故古人折柳表示送别之情,或盼望亲人归来。《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此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袖”“篁”“琴”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三、名著导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像_______(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每天催促着自己要多做,赶快做,根本没有休息的概念。北宋司马光主编的《____》里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苦读典籍,令人刮目相看。而_______国(国别)小说家都
德的《最后一课》则写了一个顽皮少年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渴望学习的情景。 (2)阅读《骆驼祥子》小说中的两段话,按要求回答。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甲、乙两文中各是一个怎样的祥子形象?简要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萧红 资治通鉴 法 甲文勤劳、热爱生活、有理想;乙文偷懒、狡诈、毫无进取心。原因:祥子在拥有自己的车的过程中被敲诈,被抢劫,生活中也遭遇了很多不如意,是当时社会的黑暗使他堕落。
【解析】第(1)小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注意积累。第(2)小题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开始时祥子发愤图强,力求上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后来走向堕落,变成了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四、综合性学习
语言运用题。
“听一首诗”是《杭州日报》一公众网络读诗栏目,目的是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表达真实情感,倡导诗意生活。该栏目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读诗,与诗歌结缘。平时喜爱朗诵的七年级(2)班学生静秋很喜欢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一诗,很想自荐读该诗,与人分享。请你代静秋给编辑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她的请求。只写正文,不超过100字。
【答案】我叫静秋,七年级学生,我平时喜爱朗诵,特别喜欢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一诗,该诗节奏明朗,主题积极,我想借助“听一首诗”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声音,表达美好祝愿。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言语通顺,观点明确,说理有据即可。本题要表达的观点是希望在平台为同学和老师读一首诗,有序表达即可,注意语言得体的表达自己的请求。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 题。 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准备去八楼手术。病房门口,一位小女孩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我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讨厌。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的。”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这天,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想,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她智商不高,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我说:“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改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答案】②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 。④“我”了解到真相; ⑤“我”给小女孩留了钱和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③-⑧(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⑨-⑭(因牵挂小女孩)“我”了解到真相;⑮“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2】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人物心理。 ①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现了老公急于帮助小女孩的热切心理。②表现了“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伤害到她。
【解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赏析。词语的赏析一般的格式为:解释该词语(该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加上该词语的浅层含义(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最后说一下该词语的深层含义(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这两句都按这种格式赏析。
【3】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我”的丈夫,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从情节上看,丈夫的数落为“我”的意识转变作了铺垫,才会有后面的牵挂与询问。从表 现中心看,丈夫身上寄寓了作者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美好愿望。(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很明显是将“老公的态度”和“众人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
【4】“我”是怎样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戒备心强,有些世俗:跟着病房里的人一样不愿理会小女孩;知错就改,富有同情心:“我”最后被小女孩的情形感动并给她捐钱。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我看不下去了”“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富有同情心;“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表明“我”戒备心强;“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知错能改。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 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 ③及准出陕(____________) ④咏徐曰(____________)
【答案】①重新 ②用 ③等到 ④慢慢地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及”在这里是“等待”的意思。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B.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C.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D.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可以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节奏。
点睛: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②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岂”“博士”“教”。
【4】【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寇准都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从吕蒙接受孙权建议读书长才和寇准明了张咏的教导用意,可以看出两人都具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勤奋好学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吕蒙和寇准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从“蒙乃始就学”“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可知他们虚心,勤奋好学。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概括江郎山山势高直、陡险的特点。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 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八、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倘佯,我发现如此自由美妙;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场误会摩擦,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一路前行,一路发现,自我面貌渐渐清晰。
请以“那一刻,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那一刻我发现了自己 自我,美丽,如风景—题记
人在路上,行色匆匆,不知方向,总会说;“我迷路了”。
可人们却常常迷失的不是方向,不是路途。这羊肠小道,一线天地上,承载着多少人生路上的彷徨。
他们迷路了,他们并没能发现那个真正的自己,他们甚至没有朝上看看,看看那天高云淡,只是依旧行色匆匆。依旧的山重水尽,不复得路。
远方飘来几声雁鸣,刹那间,我发现走在路上的自己好像那些迷路的人,行色匆匆的人,好像好像。
除了气温,我也只能从这雁鸣中来感觉秋意了,我甚至不能抬头去看看那“红于二月花”的秋叶,去感受感受那“望断南飞雁”的诗意。我只是注视着那愈来愈陡的台阶,不停地登高着。
映入我眼帘的,只剩下怪石嶙峋,全然不见了迷人秋景,风景般的自我。
我已经过了半山腰,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可我还是想要突破自己,突破极限,去登那个山顶。因为,我看到了无数人的上上下下,不想落后。
我好像在走一个漫长的人生路。
可是,霎时间,我蓦然发觉,我迷路了,也迷失了迷人的秋景,只剩下怪石嶙峋,我感觉自己好像那些行色匆匆的人,好像好像。
我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只是一味地去攀登,不顾一切地去攀登。
我甚至开始患得患失,生怕自己付出了这么多,还攀不上高处。那自我的迷失,好像越陷越深,沉入深渊了。 我终于体力不支,精疲力竭,我终于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去注视,那天高云淡南飞燕,那满山红叶染青山。刹那间,我发现路上的风景,竟是如此美丽。
我不禁忆起了临川先生一千年前,在褒禅山上的吟唱:尽吾力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这也许便是自我的真谛。 望着那湖光山色,我不禁自问:何谓自我?也许,它就像那满山红叶一样迷人,它是一种尽力而无悔,忘怀得失的境界,拥有了它,好像一切都那么重要,又不那么重要。
休整一下,再走吧,至少,我大汗淋漓;至少,我竭尽全力;至少,我还有满山红叶。 前方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自我,如风景,在无悔的路上。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发现了自我”,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题目难度不大。在写作时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这一刻”,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一是“我发现了自己”,就是我的所思所为,通过一件事情,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原本没发现的品质或者毅力,写作文时,这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所兼顾。 “这一刻”应该有与之对应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等等,“我发现了自己”应该是心理描写与之对应。
点睛: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