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一二三四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2010年11月November2010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翟金玲,黄晓丽(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摘要]高职专科院校学校教育转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教育,必须抓住重点,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树立信心,分析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制定良策,从办学机制、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实施转型,形成科学、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中图分类号】(;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10)06—0161—03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应了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它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它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应用型本科大学能够承担起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这不仅打通了高层次职业教育通道,促进了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协调的开放的“立交桥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着重于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区域和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人才的目标定位。为此,要透彻了解区域和地方(行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把握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产学合作教育,紧密依托当地政府,建立高校和产业界互利互惠合作机制,研究和实践各种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校企人才与管理优势、设备与技术优势,建立产学合作的企业实习基地,在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展应用性科研,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在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中,企业更愿意用学校的优秀学生,他们得到的实训机会就更多,收获就越大。其结果就更优秀;基础差的学生就相反,出现了两个极端。因此,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对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调整,切实解决优秀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工种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岗【收稿日期]2010—09—24位,优秀学生在实践基地要耐心地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争取达到所有学生在实践中共同成长,使优秀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都有收获;培养过程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把学校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凭借产业优势,把学生的培养放到企业中去,学校各个专业都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途径,把学生推到了生产第一线。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经验参鉴(一)北京联合大学模式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北京联合大学率先明确提出了“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以“应用”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系,创新应用型教育理念,开展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改革实践,自2004年起学校采取整体稳步推进与试点改革突破的策略,理论研究和试点实践并举,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龙头,进行了整体改革试点。探索学院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模式;同时学校先后遴选了11个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包括8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和3个两年制专升本专业),探索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等四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二)德国模式德国应用科学大学(rn)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以致用”理念,构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基础适度、知识适用。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应用知识。基础适度、知识适用。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上不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针对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构建专业基[作者简介]翟金玲(1964一),女,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万方数据162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础,为专业教学服务;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设置上保持适度,确保一定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三、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困境(一)办学机制转变滞后在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背景下,高职专科院校办学时间较长,很多办学理念都已经根深蒂固,转变非常困难。传统上只是教学,教学之后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学生毕业是否真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些问题都不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有悖于实现“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的办学理念。因此,为了在宏观教育背景下,更好的发展教育,高职专科院校应慢慢地转变办学机制,实现由传统固化向灵活多样的转变,丢弃单纯的教与学,更多的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二)师资队伍不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师理应拥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许多学者以“双师型”教师取向来定位应用型本科教师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师生比例失调,意味着应用型本科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更为繁重。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以“双师型”取向来规约每一位应用型本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教师来说难以在知识的习得与技能的发展之间达成有效平衡,最终将导致应用型本科教师各方面都有所闻而各方面又无所立。况且以“双师型”取向来定位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的现实条件尚不具备。因为,虽然教师学历层次有本科生提升为研究生,但并不意味着应用型本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还存在一个适切性的问题。就像一位合格的大学教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称职的小学教师一样,期根源就在于素质结构的适切性不同。所以,随着高职专科院校学校教育转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教育,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双师型”教师取向不仅难以从理论图式转化为现实建构,反而会成为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的羁绊。(四)教材建设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教材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性应用人才。目前真正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偏少,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其教育教学的需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选用的高职高专教材,内容仍然陈旧过时,且偏重理论性,更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不能反映一线岗位对相应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甚至个别教材,由于从筹划到编写出版发行的时间过于仓促(错误率极高,不堪选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中出现以上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匮乏;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鼓励;教材出版、发行的利益驱动等导致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的短期行为;担任教材编写与出版组织工作的主体未形成或未能到位等等。四、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一)明晰办学定位明晰的办学定位既是应用型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万方数据当代转型社会中面临生存与发展调整的全新的生存方式的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此类战略问题,着手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战略目标,而确定大学发展战略目标首先必须要对自己准确定位。每所大学高职院只有有了准确的定位,制定的目标才会符合学校实际,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突出岗位技能。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贡献率、行业满意率。(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涉及到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等两类应用型知识,前者涉及事实、概念及原理等知识,后者涉及到经验和策略等知识。与科学性原则对应的课程开发置于由专业学科构成的结构逻辑框架之中,即所谓的学科体系。它传授的是客观的陈述性知识,即理论。回答了.“是什么(事实和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和规律等)”等问题,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核心途径;与情境原则对应的课程开发置于由实际情境构成的过程逻辑之中,即所谓的行动体系。该课程体系利于受教育者自我建构主观知识,其目标是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得更好(策略)”的问题。显然,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途径;而当课程开发处于科学性原则与情境性原则的交叉区域时,则由这一区域的大小、区域内学科知识与行动内容,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比例确定理论与实践各有侧重的各类人才,包括技术型、工程型(管理型)人才等。假如课程的行动内容与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和走向决定了由技能型人才向学术型人才过渡轨迹,那么,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开发应该以情境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而这一主辅比例则决定了人才类型。(三)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必须把教师发展置于突出地位,以“双师型”教师取向来定位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借鉴中小学教师的发展经验,带有明显的基础教育理论痕迹。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考虑把应用型本科教师划分为理论教育岗教师与实践教育岗教师。理论教育岗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教育岗教师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两类教师的比例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划分。同时,可以对不同岗位的教师采取分类考评的方式。其中,对理论教育岗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拥有知识的完整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科研评价上应凸显科研的基础性、引导理论教育岗教师从事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实践教育岗教师的放学评价,则应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评价方面应凸显科研的实用性、引导实践教育岗教师开展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四)加强教材建设,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应用型本科第6期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63教育教材编写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尽快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双师型、学习型教师队伍,优化师生比,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教改与研究活动中担负起重任,并努力使其成果物化为教材。教材要及时制止错误率高、水平低且不能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出版和被选用。同时,加强与实践部门、科研机构等一线岗位的联系,定期让教师到一线岗位中,由此来带动双师型、学习型师资队伍建设,并促动一线岗位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从而带动能够反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的高职教材建设。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走的路还很长,学校应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适合本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和办学特色道路。【参考文献][1]张德良,程荣福.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创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3):37—38.[2]予果.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J].2007,(6):14—26.[3]鲍洁,梁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7):5—9.(责任编辑张福彦)ConstructionofTrainingModeofVocationalCollegesintheirTransformationtothe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ZHAIIin—ling.}H7ANGXiao—li(QiqiharVocationalColeges。Qiqihar161005。China)Keywords:theappfieafion—orientedcolleges;trainingmode;transformationAbstract:Intheprocessofvocationalcolleges’transformationtothe印plicafion—orientedcoHeges,theywillconstructthescien-titlcandfeasibletrainingmodeforability—orientedgraduatesintermsofschoolrunningmechanism,teachingmethodologyandteach-in8result-textbookanalysisofreformbyfocusingthekeypoints,makingproperevaluationoftheiradvantages。establishingconfidence。makingoutthedifficultiesandeontradietionsandworkingeffectivepolicies.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