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装置的对比。 ②掌握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③掌握催化剂的定义,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②根据不同的物质类别及条件探究氧气的不同制备装置,为以后讲解气体的制取做下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装置的探究。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讨论]总结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及原理: 知识回顾【提问】
1.自然界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 2.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大量的氧气?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回答】1.光合作用; 2.分离液态空气法;
对重要知识的回顾,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重要知识点,还可以为本课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 【设疑】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①很多的高锰酸钾只能制取很少量的氧气; ②当产生氧气不够时,不能随时添加高锰酸钾; ③操作比较烦琐,试管容易破裂;
④剩余物很难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情景中,反思实验中成功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很好巩固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重要实验。 [提问]制取氧气的原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实验]
小组分别实验,仔细观察各自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 现象 原因 将带火星的香伸入装有过氧化氢(2-3滴 ① 管)的试管中 在上述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少量),用 ② 带火星的香检验 取另一根试管加入过氧化氢(2-3滴管) ③ 和氯化铁溶液(5-10滴),用带火星的香 检验 取另一根试管加入过氧化氢(2-3滴管) ④ 和硫酸铜溶液(5-10滴),用带火星的香 检验 催化剂的概念: 文字表达式: 总结反思:
[教师演示] 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探究]: 实验 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高锰酸钾制氧气 双氧水制氧气 [学生[观察] 观察三个文字表达式,共性是什么? 学生结论: [思考探究一]: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慧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慧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工地上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非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缓慢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 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条伸入试管中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清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还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小结:1、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 2、催化剂的概念。
3、能书写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