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探析 吴秀军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北 唐山 064000) 【摘 要】目的:对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DOC)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方法:将目的:方法:68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在DOC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未按DOC原则指导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结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结论:【关键词】骨盆骨折;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608-01 2011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对接收的68例骨盆骨折患者2 结果 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DOC)的指导下进行救治,取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远低于对照组的32.4%(1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 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 讨论 1.1一般资料 骨盆骨折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现象。骨盆骨折损伤患者早期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会出现严重的大出血休克现象,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患者手术后的并发23例,年龄28-45岁,平均(30.2±2.9)岁;对照组中,男19例,症较多,甚至出现死亡现象[1]。DOC原则在骨盆骨折患者治疗中进行应用,女15例,年龄27-49岁,平均(31.1±2.7)岁,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能够有效控制出血现象,在患者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中效果十分显著。 统计学差异。 文章对骨盆骨折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损伤控制策略和应用效1.2方法 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实验组患者在DOC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医生将治疗工作分为3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且本次研究结果与赵资坚等人的个重要的阶段,在接到120呼救之后,医院派有专业的急诊外科经验的《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的建立及医生出车到达现场,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迅速的判断,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临床应用》[2]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将DOC原骨盆骨折。对患者的致伤原因进行判断,例如严重的交通损伤、高出坠则应用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中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落伤害;检查患者的会阴、臀部以及腹股沟等部位的受伤情况,检查患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者是否存在肉眼能看到的骨盆畸形现象,对于已经休克的患者使用抗休结语: 克裤立即转院。 总而言之,在骨盆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将DOC原则应用其中,效果对照组患者未在DOC原则指导下进行急救: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折类型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在急诊X线片诊断未对患者进行骨盆固参考文献: 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要进行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对于严重患[1]汤华,林坤波,饶梓辉,等.损伤控制骨科学对19例骨盆骨折救治的者将在手术后送入ICU病房进行观察。 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8(26):84-85. 1.3统计学方法 [3]赵资坚,蔡史健,张荣臻,等.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表示,并行卡方加以检验。P<0.05表明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015,9(06):561-565.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王 原 王 林 余亮科 张瑞凤 刘 斌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将目的:方法:7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丁苯酞软胶囊。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结果:别为83.33%、5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疗效有很大意义,可推广应用。 结论:【关键词】丁苯酞;缺血性脑血管;急性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608-02 丁苯酞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一种新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有1.3 评价标准 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根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痊愈、好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丁苯酞的疗效。具体报转和无效三个评分等级,其中,痊愈:病残程度为0,功能缺损评分减道如下。 少46%~100%;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范围1 资料与方法 为0~17%。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1 一般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72例均参照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经临床检一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验证实,排除颅内出血、心脏肺等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P<0.05为有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统计学意义。 平均年龄(57.2±9.3)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 结果 (56.2±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2.1 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组,差异显著(X²=6.56,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差异,给予一定量的阿司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匹林肠溶片,调节控制患者血压和糖尿病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观察组 36 8(22.22) 22(61.11) 6(16.67) 30(83.33) 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丁苯酞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聊城对照组 36 5(13.89) 15(41.67) 16(44.44) 20(55.56) 为两周。观察记录两组的疗效。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6.34,P<0.05)。 表2 两组患者终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6 17.51±5.29 5.51±1.21 对照组 36 18.01±5.31 9.56±2.31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等特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更为严重,起病急,难治愈。丁苯酞是一种较新的药,主要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相关的左旋芹菜甲素(消旋-3-正丁基苯酞)等成分[1],多年研究证明,该种药物在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能减少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从而促进血循环的建立,最终减少血栓的面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目前,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能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609· 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减少其血管的收缩,并对患者的预后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丁苯酞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大帮助[2]。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软胶囊,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55.56%;此外,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为较对照组变化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医学研究中也要加大对该种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丁苯酞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吴丽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凋亡机制以及丁苯酞对其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2(11):142-144. [2]张丽娜,安中平.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04(09):51-52. 普罗布考对CKD1期患者造影剂肾病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杨旭东 刘千红 (河北宣钢医院心内科 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摘 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方法:将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1目的:方法: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前及术后3 d口服普罗布考500 mg,2次/d。结果结果:结果:应用造影剂后2 d及5 d的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肾小球功能指标(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管功能指标(尿β2- mg、尿NAG、C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造影剂肾病1例, 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论:结论: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CKD1期患造影剂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普罗布考;慢性肾脏病;造影剂肾病;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609-01 普罗布考具有降脂及强力抗氧化作用,被广泛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500 mg,,2次/d及常规水化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水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造影前48 h(基础状态)、造影后48 h以及5 化, 但能否应用普罗布考来预防CIN发生,目前相关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d时检测血BUN、 Cr尿β2- mg、尿NAG、CH2O、KIM-1,计算内生Cr(CKD)期应用普罗布考能否预防CIN的发生。 清除率( CrCl)。 1.4 CIN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24-72 h血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年在我院心内清肌酐水平较原有基础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umol/L。 科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诊疗的冠心病合并CKD1期患者70例。排除标准: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近期急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计数资料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环孢素、氨基糖甙类、甾体类)、服用ACEI或2 结果 ARB、造影剂过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两组患者造影后情况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 d及术后3 d口服普罗布考—表1 两组API患者造影前后各指标的变化(x±s) SCr BUN CCr 尿β2- mg NAG KIM-1 CH2O 组别 例数 -7-1-1umol/l·L mmol/l·L (ml·min) (ug/l) (u/l) (ug/l) (ml/l) 对照组 造影前 93.22±9.8 7.6±5.2 65.7±22.8 179.8±51.2 14.9±2.5 0.37±0.17 -20.9±23.7 35 造影后48h 128.±10.8 10.8±2.4 58.9±24.9 279.5±95.6 27.1±6.8 4.27±0.72 -7.3±16.2 造影后5d 124.±10.7 9.5±1.8 58.3±21.9 273.7±77.9 20.9±6.8 1.27±0.23 -14.±20.7k 观察组 造影前 90.25±10.2 7.9±4.5 68.0±21.4 186.2±64.8 13.9±3.7 0.33±0.20 -23.9±24.5 35 造影后48h 105.5±14.3 8.1±1.6 66.3±19.4 257.8±87.9 26.14±5.2 2.13±0.88 -16.1±19.9 造影后5d 89.9±10.9 7.8±1.6 70.7±20.9 188.4±60.9 15.8±4.2 0.42±0,12 -21.9±26.7 促进阳离子并与之结合后形成稳定的酚氧基,有效降2.1 肾小球功能改变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在应用造影剂后48 氧化而发生断链,[1]低血浆氧自由基水平。在我们的研究中,选择了术后Scr、Ccr、BUNh,肾小球功能受损,血BUN和Cr升高,而且Ccr水平有所下降,造影后5 d肾小球功能明显恢复;但观察组48 h的血BUN和Cr值明显低于作为肾功能的指标,普罗布考预处理明显一致了以上三项的峰值,提示对照组,而Ccr高于对照组,造影后5 d肾小球功能恢复到造影前水平,普罗布考对于PCI中接受造影剂的患者有预防记性肾损伤的作用,从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达到对肾脏的保护。 2.2 肾小管功能改变 两组患者在造影后48 h,肾小管功能均显著普罗布考具有调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组共发生造受损(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剂肾病6例(8.51%),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造影后5 d,观察组肾小管功能较48 h明显恢复,但未达到造影前水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对拟行PCI治疗平,而对照组造影后5 d,尿β2- mg值降低,尿NAG较48h无明显变的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使用普罗布考,有保护肾脏,减轻肾损害的作用。化,且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观察组(P<0.05)。 且普罗布考安全、不良反应小、口服方便、患者较易接受,所以在临床2.3 CIN发生率:两组共发生造影剂肾病6例,观察组1例,对照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参考文献: 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赵凯,杨万松,李永健.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活性物普罗布考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其分子内所含的酚羟基很容易被质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