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对官兵战斗紧张的心理调适

来源:一二三四网


论对官兵战斗紧张情绪的心理调适

张宏

战斗紧张情绪是战争的必然伴随物,心理科学称之为情绪饥饿,它指适当的温情与欢乐被剥夺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如长期受战火硝烟笼罩,使战士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状态之中,缺乏温情与欢乐,就会导致情绪波动。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肌体呼吸、循环、腺体、内脏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语言和动作的协调性显著下降,思维创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灵活性和机敏性显得迟钝,运动反应慌乱,甚至失去自控能力等。因此,要圆满完成军事任务,就要适时对官兵的紧张情绪进行心理调适。

一、心理激励——树立赢得战斗胜利的坚定信心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广义上来说,激励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狭义上来说,激励就是一种刺激,是促进行为的手段,使人们能自觉地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激励,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事物作为诱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形成一种刺激,使人产生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行为。具体说来,就是唤起人们的内在动机,由“被迫做”到“要我做”,由“要我做”到“我要做”,使实现工作目标变成一种“需要”。具体过程可用下列模式表示:

刺激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运用激励法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外界诱因使士兵的情绪朝积极方面转化。例如,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是用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大目标激励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用控诉地主恶霸的罪行来调

1

动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又如,在宣传战友的英雄事迹,揭露敌人的滔天罪行等,激发作战热情,鼓舞杀敌勇气。那么,当前,如何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挥激励作用,我认为除了吸取军内外的历史经验以外,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作战性质,树立坚定信念。积极防御是我军一贯奉行的作战方针,我军的职能是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抗击外来侵略,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这就决定了无论何时何地的战斗,都是反侵略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所以正义永远在我们一面。激励工作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特点,把它作为诱因,激发战士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2、认真研究敌军战法,辩证看待敌我差距。“知已知彼”是军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但可以针对敌军情况制定有效计划,还会起到使人“心中有数”,稳定情绪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战斗准备过程中,努力学习高技术知识,做好科技练兵工作,认真研究近一时期的几次战例,彻底分析外军战法,从而达到战前心中有准备,战斗实施有计划。随着战争中的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我军内部产生了一种“武器第一论”的思想,认为“高技术战争就是武器的较量,人们的作用也就越来越不明显。”这种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影响战斗情绪的重要原因。毛泽东的《持久论》中讲道:战争是有人和武器两大要素构成,其中人起决定性的作用。前不久爆发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过程中,被称作为“无敌号”的F-117隐型战机被捍卫国家主权而英勇奋战的南防空部队击落。这个战例又在高技术战争中充分说明了必须辩证地看待人和武器的作用。

二、心理松弛——减轻战斗的精神压力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都要进行一定量的准备活动,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因赛前紧张而产生的肌肉紧张,心跳加快等一系列症状。从心理学角度看,战前与赛前人们的心理变化机制十分类似,都具有如下的链式结构(“”为升级箭头):

思维障碍

2

平静心态情绪紧张 行动障碍情绪低落 语言障碍

心理学认为具有同样的心理机理症状,治疗方法是互通的。把赛前的准备活动运用到战前同样会起到减轻精神压力的效果。比如,在战斗准备时,运用自我按摩,呼吸,简单的运动等手段来松弛全身肌肉及神经系统。具体方法是:站立,目视前方,全身松弛,作深呼吸,心中默念1、2、3……这样可以减轻生理上的紧张程度。

三、心理暗示——调节对待战斗的从容心态

暗示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的过程。如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对他人的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暗示可以由人施授,如从战友从容的眼神中吸取力量,增加勇气;也可以由情境施授,如看到被敌人摧毁的建筑,烧毁的村庄,激发出愤敌之感。暗示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言语的形式:如通过与领导交谈,与战友聊天,来减轻自己的烦闷心情;也可以用手势:如在战争过程中,或接受任务离行前一个“V”字形手势(VICTORY开头字母“V”表示胜利),可以给予战友无形的力量,增强胜利的信心;还可以用表情或其他暗号等等。暗示的种类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由于单兵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所以自我暗示对于调节未来紧张情绪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战斗中,暗示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战,是为了保护家人,保卫祖国而战,只有振作精神,才能完成光荣的使命……”

四、心理转移——制止残酷战斗造成的紧张情绪

3

心理学家认为,转移法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无法向其所针对的对象直接表达时,有时会转向另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负担。一个被领导批评的职工不敢直接向领导发火,而把一肚子怒气发到孩子身上,就是转移法在起作用。军人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出怯惧、紧张,多半是由于思维定势,注意定向造成的,如光是想战场的凄惨景象等,因此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克服紧张情绪。如利用现有条件,在休战期间开展制作小盆景活动等等都可以制止战士的负联想机制,克服一些紧张情绪。

五、心理体验——打好适应复杂战斗的心理基础

国外一些军队十分注意官兵的心理素质训练。如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约200万军官士兵受过心理试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过心理素质训练的高达700万人。以色列军队建有专业的战场心理创伤医治体制,每个师都有一个心理小组,由6名心理医生和若干办事人员组成。1982年以色列在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心理小组开展了积极的活动,对增强参战军人的心理素质,预防和医治“战斗恐惧症”,调整紧张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心理学认为,人在某种环境下,受到外界的刺激会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在相同的环境下,受到同样的外界刺激,消极情绪的反应会相对降低。因此,克服紧张情绪的最好预防方法就是对官兵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使平时的训练实战化,让大家对战争的环境有所心理体验,提高军队对未来战争的适应能力。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