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新课标下对《静女》、《氓》的教学探讨

来源:一二三四网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新课标下对《静女》、《氓》的教学探讨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在语文科方面的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它对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及情感体验。针对这一变化,在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注意贯彻这些新的理念,本学期在处理高一语文(必修1)(粤教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中《诗经》(两首)之《静女》、《氓》时,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实验精神,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两首诗歌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迁移写作,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处理这两首诗歌的:

首先是完成文本的解读。文本的解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熟读诗句,能背能诵;其二是把握文本承载的诗歌内容与诗歌思想。关于文本的解读是由师生共同研讨来完成的,由于古典诗歌距今时间久远,学生对其解读存在障碍,因此在解读诗歌内容与思想时,我们采取老师点拨、学生接受体会的教学模式,老师提示学生诗歌属于叙事诗,其以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为写作题材,反映古代年轻人的爱情、婚姻生活。然后引导学生由身边存在的爱情、婚姻生活事例,切入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处理学生能较快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明确诗歌刻画塑造的人物形象,至此文本的解读得以完成。

其次是情感体验与教育。文本解读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的结束,依照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要求来说,这还只完成了教学的初级阶段,接下来还需借助文本承载的内容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育,这是教学工作的高级阶段。初中生进入高中以后,生理与心理要面临青春期的考验,其在此阶段接受的教育、受到的影响,将对其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态度、性格品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此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借助课本内容对其施加积极、健康的影响将有利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现实中高中生比较反感生硬的说教,因而通过课文教学,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则成为理想的途径。这两首诗歌论及的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课题——爱情、婚姻生活,对高中生来说,这是一个既敏感又神秘,既有诱惑力又富有挑战性的话题,需要他们正确地认识、积极地面对。

《静女》、《氓》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反映的就是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爱情这一话题,古老而又年轻,对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们今天的高中生也不例外。当今,早恋现象的普遍化和低龄化牵动着我们教育者的神经。这一社会化的课题正式

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我们教育工作者自然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好、引导好我们的学生。就爱情生活而言,高中生已经开始了青春期的萌动。《静女》中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见面的过程,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并且在诗歌的第二、三节中有“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诗句,它的含义表明爱情的可贵、精神生活的崇高,这正暗合我们今天在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当中应该重精神轻物质的生活观念,这既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教育,这样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就婚姻生活而言,《氓》中描述了一对男女相识、相爱、结婚、共同生活、决裂的生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爱情生活的美好,也有婚后生活的平淡和艰辛。既有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忠诚、奉献(“女也不爽”、“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也有男子对爱情婚姻的负心、薄幸(“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借助其内容,我们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就爱情生活的美好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奋斗精神;婚后生活的平淡与艰辛,则可以教育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也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既有平坦顺畅,可它也不乏坎坷艰辛。从而使学生对将来面临的生活有心理适应的准备,明白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关于女子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我们予以肯定彰扬,而对男子辜负女子的行径则予以道德的谴责批判。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教学,我们能使学生在情感生活方面受到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以利于他们积极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这其实也是语文的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的体现。

再者就是学习迁移与写作训练。学以致用是我们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个要求,这两首诗歌在事件叙述与场景描写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模仿、运用的地方,并且诗歌的内容还能成为我们作文训练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完成对诗歌文本的解读、诗歌情感的体验教育之后,又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要求学生用描写性、记叙性的语言再现《静女》中男女青年约会的全过程以及《氓》中第二节中女子等待“氓”来迎娶自己的场景,要求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尽可能的运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等一切描写手段来再现其过程、场景。这样做既能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歌蕴含的情感进行再体验,也是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提高,一举三得,从而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理论框架下,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真正对学生实施“和谐的教育,全面的提高”。

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作文训练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乐于学习这样的教学内容,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开展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究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我

们看来,本着新课标的有关精神,立足教材,借助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