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8卷第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VOL 18 No.2 (2006年2月)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Feb.2006) 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牛冲槐 ,张敏 ,张洪潮 ,李 刚 (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2.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266510) [摘要]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人才的合理流动就会产生人才的聚集现象,当人才聚集现象发生 质变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效应。从人才聚集现象入手,认真研究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科学确定 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及特征,时我国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06)02一O016—04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经济要素的观点,已被人 内才可能有效率地完成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 们所公认,类似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对人才的合理 2.聚类性。人才聚集现象既有人才数量上的集 流动及所产生的聚集效应的研究却处于探索阶段。 中,也有人才汇集中的“聚类”,表现为在某一地区 (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中集中了大 一、人才聚集现象及其特征 量同类型人才。人才聚集现象即体现出按类集聚的 (一)人才聚集现象 聚类特征。 经济要素和相关活动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 3.规模性。人才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人才在空 总是呈现局部集中特征。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要 问上的集中,这种活动持续进行,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素,它在物理空间或者逻辑空间上的集中会导致人 后才会呈现出规模化特征 』。 才在这两类空间中的密度高于其他空间,形成人才 聚集现象。所谓的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 二、人才聚集效应及其特征 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 (一)人才聚集效应 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 人才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 人才聚集现象是一种规模经济现象。人才聚集 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 的前提是人口聚集,有人才聚集现象必然要有人口 与自然现象一样,人才按照一定内在联系以类 聚集现象。众所周知,现代经济生活与城市化进程 聚集,可能发挥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北京的 密不可分,经济生活越发达,城市化进程越快,人口聚 中关村、美国的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科技名城,与 集现象就越突出,而人口的聚集又带来了人才的聚 具有一定联系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所发挥的加总作用 集。因此人才聚集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是分不开的。 (二)人才聚集现象的特征 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要素及相关活动在空间 人才聚集现象是人才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也 范围内局部集中达到一定规模时,往往会演变出这 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其主要特征是: 些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分散状态所没有的高效 1.空间性。在人才聚集过程中,人才资源通过 率,同时引发出其他经济现象,并发生质变,如高新 人力市场不断重新配置,或聚集在众多企业中,或游 技术开发区的辐射效应。这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 离在企业之外,或聚集在人才市场中等待重新配置, “质变”,我们称之为“聚集效应”。 或聚集在专业性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拟进行人力 人才作为生产要素,随着在一定时期和区域空 资本投资。这些都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紧密 间上的不断集中,也会产生一种质变,表现为所在区 的联系,无法分离。一般来说,只有在特定空间范围 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加倍放大,高于 }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DGQI 11092)。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牛冲槐(1956一),男,山西夏县人.管理学博士,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8卷第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2月 集中前处于分散状态的水平。这实际上就是“人才 聚集效应”。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流动的结果,是人才聚集 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般来说,人才聚集现 象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以量变为主, 突出表现为人才聚集数量的增加,高级阶段则以聚 集效应的出现为标志,突出表现为人才之间的融合 度提高,并出现人才使用中的加总作用。人才聚集 效应出现后,往往还具有“马太效应”特征,即人才 越聚集,区域人才吸引力越大,人才聚集度越高,人 才的加总作用越强,这时的人才聚集现象就会蜕变 为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聚集效应实际上有正负效应之分。正效应 是人才聚集所产生的加总作用,而负效应则是人才 在聚集现象中所产生的离散作用。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只将正效应作为人才聚集 效应,即将人才聚集现象所产生的大于各自独立作 用的加总作用,称为人才聚集效应,而将负效应归为 人才积聚现象之中。 (二)人才聚集效应的特征 人才聚集效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共享效应。人才聚集现象因克服时间空 间障碍导致信息成本降低,使得信息经营者可能推 出一些极低成本信息或者免费信息供大家共享,产 生信息共享效应。 2.知识溢出效应。在人类的知识海洋中,既有 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通常被称之为经 验或者直觉,很难通过畅通信息流和渠道进行传递, 只有人才聚集在一起,才可以在面对面的接触中来 彼此学习、彼此交流所获得的经验,使得隐性知识显 性化并产生“溢出”,继而得以传播,产生所谓的“知 识溢出效应” 。 3.创新效应。创新效应是知识溢出效应的联动 效应。知识溢出是隐性知识的显现和交流,与其对 应的是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非面对面的过 程或通过正常信息流和信息渠道被广泛相互交流与 学习,为众多人口占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创新,难度 大,概率低。而隐性知识只能通过面对面过程领悟, 由于人才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获得这些知识比 获得显性知识的难度要大,不但不具备广泛特征,相 反表现为稀缺性。加上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会出 现各种各样的创新表现,形成创新效应。人才聚集 的创新效应会大大降低创新风险,创新效应的自反 馈作用又会产生人才聚集条件下的创新积累优势。 4.集体学习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也是知识溢出 效应的联动效应。为了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人们 更愿意创造一种集体学习的机会,如研讨会形式等, 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放和交互力度。 5.激励效应。人才的聚集过程是人才相互学习 的过程,也是人才在和谐环境中的竞争过程。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聚集与竞争是共生同伴体,传统商品 的市场竞争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良好结 局。提高商品的性价比,会影响市场聚集度。市场 聚集度越高,商品的物美价廉的程度越深。而人才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因相互聚集产生竞争,竞争 会对失败者产生激励作用。一般来说,聚集竞争是 群体性竞争而非个体竞争。对于竞争失败者群体而 言,会通过总结失败经验教训,发现自身人力资本的 缺陷,更加刺激和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 水平,在新一轮的竞争过程中充分扬长避短,实现获 取竞争优势的目的;对于竞争胜利者群体而言,为继 续维持竞争优势,也会更加注重相互隐性知识的学 习和交流,产生更加强烈的激励效应,努力提高人力 资本水平,在新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群体 性竞争的结果会提升聚集区人才群体的能力和水 平,提高人才资源的性价比,在人才聚集群体中不断 产生“激励效应”。 6.时间效应。人才聚集效应的主体是人才,而 人才具有非常显著的时效性。众所周知,随着科学 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与 技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一些人在某一时期,其知 识与技能具有先进性,他的作用就大,就成为这一时 期的人才,在人才聚集过程中,随着和谐环境的出 现,会产生人才的聚集效应;若这些人不重视知识与 技能的更新,过一时期其知识和技能就可能落伍,他 们的独立作用就会降低,而独立作用的降低就会影 响人才聚集的整体加总作用。可见,人的技能与知 识的时效性决定了人才聚集效应也具有时效性。 7.区域效应。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总是在 一定的区域空间内进行的,人才的聚集效应也是如 此。所谓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定地域空间。它 是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 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 同质性的地域单位,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区域分为多种类型。一般来看,分为自然区域、 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而人才聚集的区域性特征, 既具有行政区域的含义,也更具有经济区域的含义。 经济区域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区内趋同性,即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8卷第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2月 任何一个经济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往往都体现出某种 同质性。这种同质性通常表现为经济发展基础和条 (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解除人才流动羁绊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件的同一性;追求基本一致的经济发展目标,面临相 济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要素的配置 都是通过计划手段来完成的,而现行的户籍管理制 度对控制劳动力的流失,保证劳动力的稳定具有一 定的作用。但它人为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 与大城市之问、各行政区域之间设置了诸多障碍,成 同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面临着类似的发展障碍等,经 济区域内的经济行为也往往在技术、管理、人员上相 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从世界 发达国家人才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人才只有在一 定区域的有机组合才能发挥人才的加总作用。我国 经济现象中的商业一条街效应往往会高于其他独立 商业位置效应就是与聚集具有区域性有关。 8.规模效应。规模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数量或程 度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经济, 同样,没有一定的人才聚集规模也就没有聚集效应。 一个人在一个区域内工作,是不可能发生加总效应 的。加总效应的产生就是以一定的规模为条件的, 有了一定规模不一定必然发生规模效应,但没有一 定的规模,肯定不会发生规模效应 。 人才聚集效应规模性特征的例子很多,美国的 硅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90年到1996年,硅谷 创办4000多家企业,有27%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办 的,他们取得了成功。这说明硅谷是中国人和印度人 比较集中的地方,只有集中到一定的规模,聚集效应 才能表现出来,加总作用才可能产生。 三、加速人才流动,构建和谐 环境,促进人才聚集现象 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 人才流动是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没 有人才的流动就很难形成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的 人才聚集规模,即不会产生人才的聚集现象,没有人 才聚集现象必然不会出现人才聚集效应。因此搞好 人才流动是孵育人才聚集效应的前提。 (一)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搞活人事管理,加快 人才流动 要打破现有人事单位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管理 权限,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使人才能够在全国 范围内自由流动。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就 是要使人事关系与人员使用分开,即单位管用人, 国务院人事管理部门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人事管理 派出机构,代用人单位进行人事管理。应让所有人 才都尽量参与市场调节,而用人单位只负责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地区 之间的人才封闭状况,从而实现人才社会所有,加 快人才的自由流动,促使人才聚集现象的形成。 18 为人才合理流动的羁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管理体制的逐步确立,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越来 越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户口的约束使许多人 才难以流动,想走的走不成,想来的来不了,难以形 成人尽其才的合理机制,更谈不上产生人才聚集效 应,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影响了我国的科技进步 和技术创新。因此加快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迫在 眉睫。目前,应尽快放开户口管制,打破对人才流 动的户口限制,对高层次人才应实行人才“绿卡” 制,使他们不受户籍限制,能够自由流动,在一定区 域内形成人才聚集并产生人才聚集效应。 (三)健全人才交流市场,畅通人才流动信息。 加快人才聚集 人才交流市场是各类人才获得需求信息、进行 交流的场所。它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对于人才流 动能够起到导航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人才聚集,形成 人才聚集效应。否则,要想实现人才社会所有、顺畅 人才交流、形成人才聚集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完善 我国人才市场、建立人才交流市场体系是十分必要 的。从我国人才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健 全我国人才交流市场的重点是完善人才市场的信息 获取与反馈功能、人才交流的服务功能,使人才交流 和聚集有一个顺畅的渠道。 (四)构建宽松环境,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 聚集效应转变 人才聚集的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现象,也 可能出现人才聚集效应,而人才聚集现象是人才聚 集的负效应,不但不能产生人才的加总作用,相反, 还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实现人才聚集现象向人 才聚集效应转变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实 现人才聚集现象向聚集效应转变的关键就是构建宽 松而又良好的人才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良好的 环境是人才聚集的沃土,也是产生人才聚集效应的 基础。培育和优化人才聚集的环境主要应做好以下 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充分尊重人才主权,使人才 价值能够自主保护,自主实现。其次,将人才价值产 权化。人才价值的真正体现是产权,只有将人才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8卷第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VO1.18 No.2 (2006年2月)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Feb.2oo6) 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 王志红 (华北工学院分院,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体生命、对于“生”以及“死”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生与死是一 个生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是因为死才凸现了“生”的意义,意识到死才会只争朝夕,充实自我.热爱生命。 [关键词】中方;西方;文化;个体生命;生;死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06)02—0019—03 在《现代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时黑子与欧文的不同表现,其实那就是典型的中国 第二册第五课的课后练习中关于“break”一词有这 人的“宁折不弯”与西方人的“宁弯不折”。 么一句话“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很多老 还记得某个电视剧中儿子与曾经为革命出生入 师在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时犯了难。我们中国有句 死的父亲争执时说“……当我们中国人为那些死去 话叫“宁折不弯”,可这句话却分明是“宁弯不折”。 的人修建纪念碑的时候,西方人却为那些胜利归来 这可怎么办? 的人修建了凯旋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笔者认为这些教师这样对号入座地翻译首先是 了中西方文化中关于生命价值的极大差异。上述情 生搬硬套,其次是缺乏文化意识。看过电影《黄河 形也引发了笔者对中西方文化中关于生命、生死以 绝恋》的人应该记得当黑子的女儿落入13本人之手 及生命价值等差异的兴趣和思考。 价值通过知识产权、技术股份等商品形式有效地反 的一种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1,(3):49-51. 映出来,才能保护人才的知识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 [2]袁莉.聚集效应与西部竞争优势的培育[M].北京:经济管理 成果,调动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第三,创造 出版社。2002:77_78. 具有活力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使人才能够心情愉快 [3]钟定国.企业生命周期与人才激励机制[J].中国人才,2003, 地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第四,搭建人才团队 (2):33-34. 的桥梁,强化人才知识协同,为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 [4]蔡宁,杨闩柱.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 “创新网络”[J].科研管理。2004。(4):107. 提供组织保证。 [5]牛冲槐,任朝江.提高全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安虎森.空间接近与不确定性的降低——经济活动聚集与分散 [J].生产力研究,2003,(5):107-109. A Study on Effect of Talent Accumulation Niu Chonghuai ,Zhang Min ,ZhangHongchao ,Li Gang’ (1.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2.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an) [Abstract]Talents are the most excellent group of personnels in human l ̄SOurees.The reasonable lfowage of talent could result in the phenomenon of talent accumulation,whose qualitative change will in turn bring about the effect of talent accumul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talent accumulation,to careful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 non of talent accumulation and effect of tlaent accumulation,and to scientiifcal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effect of talent accu- mul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ill make for the reasonable flowage of Chinese talents in order to bring their energy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talent;phenomenon of talent accumulation;effect of talent accumulation [责任编辑唯舜] [收稿日期】2005一ll一29 [作者简介】王志红(1976一),女,山西长治人,华北工学院分院教师。 l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