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
第⼀章绪论 (1)
第⼆章农业推⼴简史 (3)
第三章农业推⼴学的基本理论 (4)第四章农业推⼴程序和原则 (7)第五章农业推⼴组织 (9)第六章农业推⼴计划 (11)第七章农业推⼴教育 (14)第⼋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6)第九章农业推⼴⼈员 (19)第⼗章农业推⼴⽅式与⽅法 (21)第⼗⼀章农业推⼴⼯作评价 (26)
【使⽤说明】选择题中加粗部分为参考答案;名词及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要重点复习!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农业推⼴是()。
A.⼀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B.⼀种发展提⾼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C.⼀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D.⼀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
2.狭义的农业推⼴,其⼯作业务围⼤都以()。A.畜牧业为主B.种植业为主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义的农业推⼴重点强调的是()为主A.农村社会教育B.种植业的发展C.农村⽣活⽔平的提⾼D.畜牧业和林业
4.⼴义农业推⼴强调()。A.种植业⽣产B.教育过程C.信息传播
D.采⽤技术
5.进⾏“⼿、脑、⾝、⼼”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成年农民B.农村青少年C.农村妇⼥D.农村⽼年⼈
6.现代农业推⼴的涵义更侧重于()A.新技术的传授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D.资源的利⽤
7.农业推⼴是⼀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A.农民的数量B.农民的需要C.农民的素质D.农业⽣产⽔平
8.农业推⼴是⼀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A.国家的需要B.农民的需要C.社会的需要D.农业的需要
9.农业推⼴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是()A.中介作⽤B.科技成果的研究C.科技成果的评价D.科技成果的管理
10.农业推⼴的根本⽬的在于()A.提⾼产量B.增加收⼊C.采⽤新技术D.发展⽣产⼒
11.农业推⼴学的研究对象是()。A.农民B.农民⾏为C.科技成果
D.推⼴机构
12.农业推⼴学科是()。A.经济学科B.技术学科C.社会学科D.⾏为学科
13.农业推⼴学作为⼀门学科⾸先在()。A.美国形成B.前联形成C.英国形成D.中国形成
14.关于农业推⼴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是⾏为科学的⼀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畴15.媒介是()中⼀个常⽤的概念。A.教育学B.经济学C.社会学D.传播学
16.“推⼴”⼀词的提出始于()A.美国B.法国C.英国D.⽇本
17.国外使⽤“农业推⼴”⼀词最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8.关于农业推⼴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技术与⽣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B.作物⽣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于农业⽣产中农民⾏为变⾰的特点和规律
19.公共关系指导、乡村领导⼈才培养和使⽤指导等活动容属于()A.⼴义农业推⼴B.狭义农业推⼴C.⾮农业推⼴D.传统农业推⼴
20.在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标团体(农民、农业⽣产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的是()A.农业新技术B.农业新信息C.农业推⼴D.农业政策
21.农业推⼴通过以下哪种措施来诱导农民⾏为的⾃愿变⾰?()A.有组织的⼲预沟通B.⾏政措施C.经济法规D.技术服务
22.⼈类⾏为的知识层⾯是指()A.⼈们对⼈、事、物的反应B.知识、智能等C.⼈们对技术的反应D.⼈们的操作技能
⼆、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五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分)。
1.农业推⼴学的研究⽅法涉及以下()等⼏个层⾯。A.推⼴理论和⽅法论B.教育法
C.具体研究⽅法与形式D.各种研究技术E.⽥间试验法
2.农业发展的三⼤⽀柱是指()。A.农村B.农业研究C.农民D.农业教育E.农业推⼴
3.构成农业发展的三种要素是()A.农业推⼴B.农业产业化C.农业教育D.农业经济E.农业研究
4.纵观世界各农业先进国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发展农业的三⼤⽀柱是()A.农业⽣产B.农业研究C.农业教育D.农业技术E.农业推⼴
5.从农业推⼴⼯作的特点可看出,农业推⼴()A.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种⼿段B.是“扩散—接受”系统
C.可以诱导农民⾏为的⾃愿变⾰D.是⼀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E.是⼀种沟通过程
6.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多侧重于()A.农村教育B.农村经济C.信息咨询D.信息开发E.技术开发
7.对农村青少年的“四健教育”包括()A.⼿B.脑C.⾝D.⼼E.眼
8.⼈类⾏为可以分为的⼏个层⾯是()A需要B知识 C.态度 D.技能 E.期望三、名词解释
1.狭义的农业推⼴:是指对从事农业⽣产的指导,即把⼤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式介绍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产中应⽤,从⽽提⾼产量、增加收⼊。
2.⼴义的农业推⼴:是指单纯推⼴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活质等⽅⾯。
3.农业推⼴基本概念的涵义:农业推⼴是⼀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四、问答题:
1.简述农业推⼴⼯作的特点?
答:(1)农业推⼴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种政策⼿段。(2)农业推⼴时“扩散—接受”系统。(3)农业推⼴可以诱导农民⾏为的⾃愿变⾰。(4)农业推⼴是⼀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5)农业推⼴时⼀种沟通过程。2.简述农业推⼴在农业发展中的作⽤?(试述农业推⼴在农业发展中的作⽤。)
答:(1)农业推⼴是农业⽣产发展中⼀个必不可少的成分。(2)农业推⼴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3)农业推⼴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具。
3.简述农业推⼴的社会功能?(试述农业推⼴的社会功能)(简述农业推⼴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
答:(1)农业推⼴的中介作⽤(2)农业推⼴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3)农业推⼴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4)农业推⼴时完善推⼴组织、提⾼管理效率的⼯具。4.简述与农业推⼴学相关的学科有哪些?
答:(1)与农村社会学(2)与教育⼼理学(3)与社会⼼理学(4)与⾏政组织学(5)与传播学(6)与⾏为科学5.简述农业推⼴学的⽬的?
答:(1)发展农村⽣产⼒(2)培养农民的个⼈能⼒与素质。6.简述农业推⼴学科的任务?
答:(1)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作的经验与教训。(2)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个⼈⾏为以及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反应。(3)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理论发展,指导农业推⼴实践。返回⽬录
第⼆章农业推⼴简史⼀、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远古时代,最早被封为“后稷”的⼈是()A.姬B.舜C.弃D.禹
2.在我国农业推⼴史上,⾸创培训与试验、⽰、推⼴相结合推⼴例的农学家是()A.贾思勰B.过C.黄道婆D.徐光启
3.中国“农师制”⾸创于()A.西汉B.唐朝C.宋朝
D.清朝
4.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件实事是()。A.成⽴农业⼤学B.兴办农业学堂C.开设农业推⼴课程D.制定农业推⼴法案
5.我国最早的农业推⼴法规《农业推⼴规程》公布的时间是()A.1862B.1914C.1929D.1993
6.中国农业技术推⼴协会是()年成⽴的。A.1949B.1990C.1993D.1995
7.中华⼈民国农业技术推⼴法是在()年颁布的A.1991B.1993C.1995D.1997
8.我国发展农业的政策和策略是()A.⼀靠政策,⼆靠科技,三靠投⼊B.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针C.农业现代化D.农业推⼴理论
9.中国农业推⼴⽹络是以()
A.省、县两级推⼴机构为重点 B.乡、村两级推⼴机构为重点C.县、乡两级推⼴机构为重点 D.地(市)、县两级推⼴机构为重点10.中国农业推⼴机构的中枢和⾻⼲分别是()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11.我国农业推⼴⽹络的中枢和⾻⼲是()
A.部、省级推⼴机构B.省、市级推⼴机构C.市、县级推⼴机构D.县、乡级推⼴机构
12.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下哪种法律,从⽽实现了农业推⼴的法制化?()A.《农业推⼴法》B.《农业管理法》C.《农业合作推⼴法》D.《农业⽣产法》
13.《史密斯—利弗法》出⾃()A.⽇本B.美国C.法国D.德国
14.《农业改良助长法》出⾃()A.美国B.印度C.⽇本D.爱尔兰
⼆、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五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分)
1.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农业推⼴⼯作提供法律保障,特制定了()。A.中华⼈民国农业技术推⼴法B.环境保护法C.⽔利法
D.中华⼈民国农业法E.⼟地法
2.我国古代把农业推⼴活动称为()。A.劝农B.教稼C.后稷D.课桑E.诱导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推⼴体系的特点?
答:(1)是由政府领导,农业⾏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作;(2)是农业推⼴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政府不同部门,各⾃独⽴。(3)是专业推⼴机构按农业、畜牧、⽔产、农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成体系(4)推⼴机构的智能以技术推⼴、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5)是全国农业推⼴⽹络以县、乡两级推⼴机构为重(6)是推⼴队伍由专业科技⼈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返回⽬录
第三章农业推⼴学的基本理论⼀、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学理论的发展由双向沟通的理论进⼊到同质类群向异质类群的转变,可概括为以下哪种推⼴模式?()A.“⽤户导向”式B.“物质援助”式C.“技术传输”式D.“政府导向”式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创新⼀定总是新的东西B.创新可以是新技术或新技能C.创新还包括⽆形的观念D.创新可以是新的产品和设备
3.在社会系统⾥,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这就出现了()A.创新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D.创新的类型
4.农业推⼴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称为()A.试验⽰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
5.农业推⼴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典型⽰到⼤⾯积应⽤的阶段称为()A.试验⽰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
6.⼀项创新在农业⽣产中的推⼴应⽤,基础在()A.成长期B.发展期C.成熟期
D.试验⽰期
7.⼀项创新在农业⽣产中的推⼴应⽤,速度在()A.试验⽰期B.投⼊期C.发展期D.成熟期
8.⼀项创新在农业⽣产中的推⼴应⽤,基础在试验⽰期,速度在()A.交替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
9.⼀项创新在农业⽣产中的推⼴应⽤,发挥效益最⾼的阶段在()A.推⼴期 B.发展期 C.投⼊期 D.成长期10.在⼀个社区中,最早采⽤农业创新的⼈称为()A.早期采⽤者B.创新者C.早期多数D.后期多数
11.在社会系统中,⾸先采⽤创新的⼈被称为()A.早期采⽤者 B.发起⼈C.创新者 D.发明家
12.根据农民对农业创新采⽤时间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群体,称为采⽤者群体。各类采⽤者采⽤农业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其中()
A.从认识到试⽤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B.从试⾏到采⽤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C.从认识到试⽤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D.从认识到采⽤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13.创新成果从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者”进⾏扩散的过程叫()A.跟随阶段B.紧要阶段C.随⼤流阶段D.突破阶段
14.决定创新能否扩散的关键时期是()A.突破阶段B.紧要阶段C.跟随阶段
D.随⼤流阶段
15.在农业创新的采⽤过程中,农民听说某种观念和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此阶段为()A.评价阶段B.认识阶段C.试验阶段D.兴趣阶段
16.⼀般来说,农业创新扩散的曲线呈()A.抛物线 B.直线 C.S型曲线 D.双曲线
17.S曲线表⽰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农业创新的成员占()A.早期多数成员的百分⽐B.创新者的百分⽐C.晚期多数的百分⽐D.全体成员的百分⽐
18.“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A.采⽤农民数B.采⽤农民的百分数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19.“S”型曲线表⽰()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B.在⼀定时间,已采⽤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农业创新的成员⼈数D.在⼀定时间,已采⽤农业创新的成员⼈数
20.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推⼴实践有着⾮常重要的意义,换⾔之这个创新扩散过程已成为⼀种农业推⼴策略,可称为()A.进步农业策略B.进步农村策略C.进步农民策略D.进步策略
21.“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A.推⼴框架理论B.创新扩散理论C.⼲预理论D.沟通理论
22.推⼴服务系统是指()
A.供应农业推⼴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B.供应推⼴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机构、农业推⼴⼈员以及他们所处的⽣存空间D.参与技术推⼴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23.农业推⼴⼯作过程是⼀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系统。A.推⼴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B.推⼴系统和研究系统
C.推⼴服务系统和⽬标团体系统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24.推⼴服务系统和⽬标团体系统的联系⽅式是()A.沟通与援助B.沟通与互助C.沟通与互动D.沟通与运动
25.农业推⼴⼯作系统包括推⼴服务和⽬标团体两个⼦系统,他们的联系⽅式是()。A.扩散与接受B.沟通与互动C.传播与采纳D.传播与反馈
26.农业推⼴系统是()。A.⾏政组织体系B.扩散-接受系统C.接受系统D.宣传系统
27.农业推⼴系统是⼀种()
A⽬标-反馈系统 B扩散-接受系统 C经济系统 D宣传系统28.在S-M-C-R沟通模式中,M代表的含义是()A.发信者(信息源)B.沟通途径C.收信者D.信息
29.在推⼴中⽤于引起变⾰的⼿段是()A.⾏政命令B.法律法规C.沟通
D.新技术
30.农业推⼴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为⾃愿变⾰的核⼼部分是()A.推⼴服务系统B.推⼴组织形式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D.⽬标团体系统
31.农业推⼴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存空间,就是()A.⽬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存环境C.推⼴服务系统
D.推⼴⼈员所处的⽣存环境32.农业推⼴⼲预过程是沟通的()A.⽬的B.⼿段C.信息D.组织
33.推⼴组织机构沟通⼲预活动的⽬标是()A.推⼴服务系统B.⽬标团体系统C.推⼴⼈员D.农民
34.在推⼴中⽤于引起变⾰的⼿段是()A.创新B.扩散C.沟通D.培训
35.⽀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个⾮常重要的假定是()A.⾏为规的不⼀致性B.⼈们⼼理特征的不⼀致性C.⼈们获得资源能⼒的不同D.⽬标⼈⼝的⼀致性
36.⽀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个⾮常重要的假定是⽬标⼈⼝的()A.不⼀致性B.异质性
C.年龄相同或相近
D.⼀致性
37.农业推⼴的两种推⼴战略均强调同⼀结果,即改变()A.农村环境B.农民的⾏为C.传统⽂化D.态度与价值观
38.农业推⼴组织在形式上是⼀种()A.沟通渠道B.推⼴⽬标决策系统C.服务机构
D.推⼴⼯作实施系统
39.推⼴组织机构⼀个重要的运⾏机制是⼲预。⼲预、沟通的⽬的在于()A.改⾰⼈⽽不是物 B.改⾰物⽽不是⼈ C.改⾰⼈与物 D.改⾰物40.由农村居民居住在⼀个特定地域的家庭建⽴的⼀个社会⽂化体系叫()A.⾏政村B.乡(镇)C.农村社区D.农民协会
⼆、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五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分)。
1.下列属于农业知识信息系统亚系统的有()A.⽤户B.推⼴C.贮存D.管理E.研究
2.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A.决策系统B.研究系统C.推⼴系统D.⽤户系统E.反馈系统
3.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包括()A.认识阶段B.突破阶段C.紧要阶段
D.跟随阶段E.随⼤流阶段
4.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般可分为以下哪些阶段?()A.突破B.紧要C.评价D.跟随E.随⼤流
5.我国农业推⼴⼯作者从农业推⼴的⾓度,提出了农业推⼴⼯作的时期(段),包括()A.研究期B.试验⽰期C.发展期D.推⼴期E.交替期
6.“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表现在()A.假定⽬标⼈⼝的⼀致性
B.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者与较早的采⽤者是不同的C.信息失真
D.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E.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有较成功的经验7.利⽤⼤众媒介的沟通形式包括以下要素()A.发讯者B.信息C.途径D.收讯者E.⽅式三、名词解释
1.农业创新:应⽤于农业领域各⽅⾯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2.创新扩散:是指⼀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旦被引⼊到⼀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