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教案
执教人: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 周光荣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宋词阅读兴趣。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意象,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学习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意象,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名句赏析的方法
教学时数
1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人生无定,聚少散多。自古以来,离别都是痛苦的。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朋友之间的“惨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亡妻之间的“梦别” 。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别”的。
二、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三、揭示学习目标:
(一)情感目标: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宋词阅读兴趣。
2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意象,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学习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背诵全词。
四、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谈谈你对这首词的整体感受
五、再读全词——鉴赏意境
1.自读词的上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
要求:
先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后,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
归纳:长亭送别时的情景——实写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篷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几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此时,在江边停泊的小船上,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不断地高喊着:“上船喽——,开船喽——”。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四目凝视,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
3
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天色越来越暗,只见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连成一片。
2.诵读词的下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片中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
要求:先在组内交流,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
归纳:想象别后羁旅生活——虚写
词人和心上人离别后,自己一夜飘流,仿佛来到异乡。醒来时,东方即将吐白,只见头顶上悬挂着一弯残月,近处,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在瑟瑟秋风中微微摇曳。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愁眉不展,若有所思。
六、三读全词,赏析名句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全词,大家思考:我最欣赏哪几句词?为什么?
要求: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在班上交流 ,其他组的同学作补充。
鉴赏示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象分析:“酒”——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遣愁了。
“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
4
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后人用“柳”代表惜别。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愁的象征,何况是残月。“残月”意味着恋人之间无法重圆相聚,只能天涯一方,心境凄凉。
“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是凄凉、悲凉的感觉。
小结:首先,它将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独,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其次,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又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将更远,那离愁也将更浓更长!
作者运用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通过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名句鉴赏方法小结:
赏析名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描写的意象、意境和形象,表达的情感;
2.作者的写法,即表现手法;
5
3.语言特点。
七、 四读全词,教师小结
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作者一语道破。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婆娑,好一幅缠绵悱恻、凄凉伤感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有情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幅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融情入景等手法,使全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八、课堂背诵。
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或背诵这首词
教师评价。
九、拓展延伸
欣赏邓丽君演唱的柳永词《雨霖铃》和电视连续剧《书剑情侠柳三变》的片尾曲,然后说说谁的演唱与柳永所要表达的感情更贴近,并说明理由。
请与本组或邻近的同学探讨交流,然后请两三组的代表发言,教师做点评。
十、课后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6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我同意“关键”之说;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