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来源:一二三四网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

过程三点来探讨一下对话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 对话 互动 文本

语文课堂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的重建必须在智慧理念层次的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体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矫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生生、师生间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课堂洋益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一、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皆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推动。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用幽默为课堂速写为无限春光。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抛开功利色彩,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①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口语交际“学会道歉”这一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因为活动和富有情节的教学会使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为使教学更有亲和力,学生很感兴趣。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采访:“我

111

- !

有个好朋友叫红红,星期天帮妈妈干家务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们说该怎么办?”“红红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向妈妈道个歉,妈妈不会生气的。”“妈妈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不说,妈妈才会生气呢!”我故意问:“可这是红红妈妈心爱的花瓶啊,肯定会生气的。”“可以这样跟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知道您会生气,可还是要告诉您,因为我想做诚实的孩子。”“果这样做了妈妈还生气,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瞧多机灵的孩子啊!接着我又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不愿意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用各种道理进行说服。在妙趣横生⑦的情境教学⑤中,在师生互动的真情对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情感认识有了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讨论,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教师有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帮会有交流的局面,才能实现 互动生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

二、优化预设,留出“空白” 让学生对话

语文课堂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体意识在课堂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显示现,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说,有“空白”,才有吸引力。这里的空白,不应该仅仅是教材中空间上的空白,还应该指时间上、情感上的空白,唯有多一些空白,不要将课堂填得很满,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出现个性化思想和精彩的对话,也才能激起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火花。

222

②③

- !

以《灰椋鸟》的教学为例,下课前最后的10分钟里,教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段作者徐秀娟勇救丹顶鹤、以身殉职的动画。凄美的画面、感人的叙述和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打动了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比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这样设计:

看到这儿,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林场工人说,想对徐秀娟姐姐说,想对鸟儿们说,想对大家说……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言,吏可以是一首小诗。让我们的心声,在我们的笔尖倾诉,在我们的笔下流淌……

在这里,内容的空白,情感的空白,时间的空白,都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最后的3-4分钟里,交流所写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智慧与情感的迸发:有写给徐秀娟在姐姐的——您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没有对动物的爱,哪会有课文中那生动优美的语句?谢谢您!有写给林场工人的——你用辛勤的劳动,为鸟儿们营造了安乐、幸福的家园,你们是无私的,我敬佩你们!更有这样的诗句——你,为了救掉入沼泽的受伤的丹顶鹤,献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时,你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因为你爱鸟……

课堂教学中留空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文本、与作者、与课文的主人翁⑧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三、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 过程

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关于文

333

- !

本的对话等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前文所述,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为对话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为此,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上,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阅读,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主动积极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

让学生的精神始终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在充满了深厚人文关怀⑥的亲密、和谐、围炉般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表达意见的倾听者、欣赏者与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是真体验、真感受。教师不试图去控制这种对话,学生不需要看老师的眼色行事,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值得珍视。打破了教师课堂专断造成的局面,学生就能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学生的智慧、灵感、才华也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

总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让我们的师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注释

①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②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③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④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

444

- !

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⑥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⑦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或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⑧主人翁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主人翁意识,其实主人翁为一成语,意思是当家作主的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孙建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1日 2.《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李吉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4.《爱弥尔》 卢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5.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 方斐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沈龙明 中国出版社 2006年4月

7.《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与教学指导》 张焕梅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年09月1日 8.《 小学语文教学法》 魏薇 齐鲁书社 2010年1月1日

555

- !

6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