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

来源:一二三四网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

【课例呈现】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对于理解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与老师的有效对话中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内涵。对此,我进行了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的第二、三两节,圈出这两节中带数字的词语。

(生默读二、三两节) 师:谁来交流?

生:我从这两节中找到的词语有“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13年、三次、一次”。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词语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再来读一读二、三两节,你从这些数字中能读出什么?

(生再读二、三两节,我在学生间巡视,并与个别学生交流,及时鼓励有自己感受的同学。)

生:我从“吃尽了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读出大禹为了治水吃了很多苦。

生:我从“走遍了千山万水”这个词语知道大禹走过了一千座山,一万条河。

师:大禹为治理洪水走过的路可真多。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生很投入地读。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为了治理洪水吃了很多苦。

生:我从“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两个词语中读出大禹为了治水带领老百姓做了很多工作。

师:这真是一个(生:治水的伟大英雄。)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节。

生:我从“13年”知道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用了很长的时间。 生:我从“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知道大禹治理洪水是很忙的,没有时间回家。

生:我从“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进去看一看”读出大禹害怕洪水没被制服又要冲到房屋、淹没农田,给老百姓带来灾难。

师:大禹真是“关心百姓、一心为百姓着想”。你能读出他的这种品质吗?

生读课文第三节,但没有读出大禹的品质。

师:读得比较流利,老师想和你比一比,行吗?(生点点头)其他小朋友也要仔细听,并且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师范读)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好,因为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好,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注意了几个带有数字的词语。

师:谢谢你们的评价!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读得像老师一样好呢?(生齐声说:“想”。)为了能读得好,你们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练习。

生:从这些数字中,我还读出大禹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师:这真是一个(生: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读出大禹的伟大吧!

(生齐读二、三两节) 【反思评析】

《大禹治水》是低年级阅读教学课,我力求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互动的氛围,并且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功效,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归纳起来说,本课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有效的对话话题和内容是实施有效对话的课堂基础。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有效的对话话题和内容的设计,要求我们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即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体现问题设计的整体性、关联性。

在这个课例中,我先引导学生圈出这两节中带数字的词语,当学生找到这些词语以后,我接着引导学生再来读一读二、三两节,你从这些数字中能读出什么?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课堂有效对话的良好氛围。

作为课堂平等对话的引领者,教师只有俯下身子,亲近学生,才能让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充溢着课堂,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表达呈现多样化,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对话。

在这个课例中,从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扬,到及时鼓励有自己感受的同学;从教师在课堂上真诚的笑容,到循循善诱的话语,都给了

学生莫大的鼓励,消除了学生与老师课堂有效对话的障碍,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实现有效对话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教师在对话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对话的首席,是课堂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因为还课堂给学生就忽视甚至漠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对话中学生思想的深度和表达的高度,往往是在教师有效的引领下达成的。

在这个课例中,当学生对“千山万水”这个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时,我没有斥责他,而是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巧妙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这个词语是为了告诉我们大禹走了很多路。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就能轻松地走进文本,并能走出文本,体会文本的内涵,感受到大禹的伟大之处。

总之,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交流,有效的对话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在这样的教学对话中不断探索高效的策略,才能达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