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班会主题:

很多技工学校学生都有“前松后紧”的毛病,消费无计划性;生活追求物质,喜欢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很多成为“月光族”。请你以此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

一、总体设计

【1-1、班会题目】

精打细算,体谅父母;细水长流,钱包不愁。

【1-2、教育目标】

1、通过对本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消费现象。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培养有节制的、良好的消费习惯。

【1-3、班情分析】

18级烹饪1班共有40人,30名男生,10名女生。有59%以上的学生现住城镇,有49%以上现住农村。有54%以上的学生父母是打工,40%以上的学生父母是做生意。有37%以上的家庭月总收入在3000-6000块,有35%以上的家庭月总收入在6000-9000块,有16%以上的家庭月总收入在10000块以上,只有10%以上的家庭月总收入在3000块以下的。

【1-4、设计思路】

课前问卷调查,分组调查消费现象,案例引入、分析讨论、观看视频、交流心得、分析问卷、榜样学习、教师引导、总结升华。

【1-5、活动准备】

1、准备调查问卷,课前完成问卷 2、确定学生主持人 3、寻找确立优秀学生榜样

4、课前分组完成现代中职学生的消费现象 5、准备相关案例 6、准备相关图片 7、准备相关视频

8、准备关于“节俭”的名言诗句

二、实施过程

【2-1、教育方法】

课堂讨论法、启发法、榜样示范法

【2-2、内容安排】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课开始 (二)案例导入 (三)案例分析讨论

(四)学生代表对中职类学生的消费现象汇总 (五)主持人对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归纳 (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消费现象进行引导分析

(七)主持人邀请班级1-2位勤工俭学的优秀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八)教师引导启发,寻找对策 (九)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十)主持人宣布班会课结束

【2-3、实施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课开始

(二)案例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展示) 《父母卖血,儿摆阔》

青海一农民老陈,为了供儿子小良完成中学、大学学业,年近五十的他和老伴连续6年卖血换钱。然而,小良却荒废学业,最后自动退学。

2001年12月30日,老陈接到小良的班主任老师的信,请他务必去一趟学校。第二天,老陈赶到了学校。郭老师问的第一句话就把他给打懵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家里的独生子吗?”原来这就是小良在同学们中为自己父亲树立的“形象”。

2002年5月30日,央视《聊天》节目播出了老陈对儿子的泣血呼唤。老陈清楚地记得,小良四年大学一共向家里要了63500元钱。老陈说,小良上大学四年给家里写了十六七封信,没有一封不是要钱的。“这不是信,是债!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 !”

为供儿子上大学,贫困的父母几年间辗转卖的血可以装满两个汽油桶,儿子却在学校冒充包工头的独生子挥霍无度、荒废学业。

(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

分析案例《父母卖血,儿摆阔》中小良的行为,在案例中得出哪些启示,分组讨论,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四)对中职类学生的消费现象进行汇总

教师让学生课前分组调查中职类学生的消费现象,并派学生代表归纳汇总: 1、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

不是广告品牌的食品不吃,不是广告流行的饮料不喝。 2、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

中职学生穿名贵衣衫已不鲜见,名牌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部分学生把时间放在“精品屋”、“服装城”里。

3、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

无论游戏厅、歌舞厅、酒吧或网吧,不难发现中职学生的身影。尽管学校对此明令禁止,可部分中职学生仍难以拒绝诱惑,甚至以逃课为代价。

4、人情消费:跟着大人学

庆贺生日是中职学生最具普遍的人情消费。而日常人情消费的花样也不少: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奖,要请客。

5、日用品消费:要的就是“酷”

“同学都换了流行的、酷的,我不换就太老土了”。七八成新的物品说扔就扔,只有新的、酷的才好。在商场化妆品专柜经常可以看到中职学生流连忘返,护肤品也上了学生的梳妆台。连男孩子也开始佩戴项链、戒指等饰物。

6、新科技消费:越陷越受伤

中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抗拒手机、网络游戏诱惑能力较弱,从而使手机、网络消费不断增加。隐藏在手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赌博、淫秽、暴力等内容,令一部分学生沉迷而不能自控。

(五)对零用钱的调查(多媒体展示)

教师在课前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持人对调查内容分析归纳。

经调查得出:75%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21%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左右,27%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8%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18%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加之同学们每月生活费200~4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

对于零钱的使用,40%的同学用于购物、娱乐或其它,54%的同学会将零钱存起来。 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应该能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我们班部分同学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部分同学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一部分同

学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

(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消费现象,进行引导分析: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中职类学生现在消费状况的情况调查,特别指出:中职类学生在穿戴上的讲究名牌,在电子产品上的不断升级,并且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学生活动:就此现象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有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设问:大家怎么看到这种消费行为?

学生活动:就此现象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行为,讲究实惠,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七)主持人邀请班级1-2位勤工俭学的优秀同学代表上台发言(榜样学习)

(八)教师引导启发,寻找对策

作为中职类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充分讨论,启发大家寻找对策: 1、合理预算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预算。

首先,让同学将自己每月的消费进行归纳分类,统计哪些属于生存性消费、哪些属于享受性消费、哪些属于发展性消费。三种消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其次,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

购物经历,讨论各人的消费构成,从中了解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

2、疏通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

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度消费,不要盲目从众和攀比。例如某同学爱好音乐,家里给买了电子琴或钢琴。如果你没有这个爱好或专长就没必要跟着去买,买了也只能闲置一旁。所以同学们购买日常学习、生活必需品,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自己需要的才是合理的。要适度消费,就是克服盲目从众和攀比的消费偏向,买东西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计划,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性。

第二,对日常生活要有正确的认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正确合理的消费。首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保持朴素、纯洁的本色,着装应以大方得体为主。不管家庭条件好或者不好,都不应该刻意追求名牌,都不应过于奢侈。其次,不要过分追求时尚。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时尚的影响,从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如衣着服饰,到人们与社会接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行为、意识形态等等,都会留下时尚的印迹。学生在顺应时尚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消费,避免花冤枉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上流行的不一定就适合你,你也没有必要去赶这个潮流。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来消费。如果随意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我们的良心也会不安。

第三,控制在交往应酬上的消费。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开销,但要控制,比如,同学过生日,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这样比送昂贵的礼物更能代表你的心意,因为同学之间真正的友谊不是靠金钱来维持和衡量的。其次,你还没有经济来源,送东西花的是父母的钱,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一个懂事的孩子,应该体恤父母的辛勤劳动。

(九)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全班齐读:(情感升华)

●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奢侈品消费应量力而行,切莫攀比。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唐)李商隐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十)主持人宣布班会课结束

【2-4、总结反思】

本次班会,我们是以分析中职学生的消费现象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为目的来开展的。本次班会的亮点在于以分析现代青少年消费现象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分析中感受、深思,从而得到启发。不仅加深了同学对正确消费观的认识,同时也给了同学反思自己,感恩父母的一次机会。在活动中,我们尽可能把更多的组织参与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发言,给予学生话语权,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从现象出发,结合自身情况,得的启发较为深刻,从而自然地把我们本次班会课的主题引申到了一个更深的理论层次:同学们主动承诺以实际行动来饯行正确的消费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