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气测录井气油界而识别方法在渤海油田随钻着陆中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一二三四网
・工艺技术・ 气测录井气油界面识别方法 住渤海油田随钻着陆中的研究及应用 陆先0 ¨ { 0一n .俐强m  “j黼獭附 点钻百  、 i  .若可  罗 鹇 李战奎 袁亚东 赵彦泽 张光辉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过通地 取 程过赝 罗鹏,李战奎,袁亚东,赵彦泽,张光辉.气测录井气油界面识别方法在渤海油田随钻着陆中的研究及应用.!《)】7 2 (1):2 1 2:{,: 油重水 砰 一一一一一 界面识别组分变化平 井 着 陆 绎 济 曹 引 的初技 科蝴 问步求成 凹 髓 翦陆 连爆导向 中图分类号: 1、l 1:{! 文献标识码:A 题识方功 通气 电 I)()1:1 0.㈤㈣/J.1 I1. 过油 了 72 录仆都是点样,取样I'ftⅢi为5 m,【 升斜大 腾代表 性较差,无法准确判断足 }Il{ 层;而气测求帅能 渤海';}{1 m的},I:多开发H的 为{lIl气同层或带气 顶油层. 2()l1 2()1 5年…lj:尚 液比关停井数多 达8 LJ。为r避气采油.避免 C J2-突进造成油层产 连续地监测地层tf,烃含 变化.能够反映 油气性 质的变化 ,可以尝试川于气州t 面的识别。 随 钻过程巾利用 洲录外办法以圳气油界面.进一步 指导水平井着陆将是现场地质求J卜重点研究方向。 量急剧下降或l …脱离气液比 天停油井。地质设 计 求 水平井着陆施I 过释『I1(入简)避开气层。 务必 iI}I层r{,着陆。甚于安令孑虑, 渤海油田水 平外善陆过程rI1.随钻测”采川ttj然伽马和电阻率 f}{1线.后期t"il!Jl『fI子孔隙度千¨密度洲Jf 。但是,由丁 通过r{然伽马 电 棼f{f{线小能仃效地判断气层与 油层、识刖 C油界面.需补测If1子孔隙度密度曲线, 冉恨据lfl子一密度“lI线交会幅度判断}Jl{气层,进一步 确认是否着陆 油 『Il。若确认着陆 气层,则需要 进行二次着陆( 1),此举势必增lit'f4 业成本,影响 作业时效。2()1 1年已 ‘2¨"着 上. 进行 次着陆『n i欠作、J 寸 险的基石:{{ 气油界面之 d,增7J『l作业 图l 存在气顶的水平井着陆示意图 成本数 万元。为此.需要 不增力』l作业成本干¨风 j iJlj 肖 』I: { U jlIl I『Ji J1勺上 /} 从求外 段 I 找剑解决问题的办法。 J阿录井和荧光 气测录外方法识圳{I_f1层平lJ 层的研究已经进行 了很多年.陆地油m仵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 r皮 [j前.渤海j}{j H1生J 外的录外项H主要包括岩 眉录仆、荧 录片干¨气测录仆 。 克斯勒烃比值法、烃组分 角肜 板法、气体比率法 程技术分公川从 ()2[】I“ F l11;lIl: 录仆]: 等 .但是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窄,标准也不统一, 现场适应性差.在渤海油田使用率较低。针对上述 问题.通过对渤海油田具有代表性的5O口井600层 般由气层到油层,气测重组分是组分数相对齐全、含 量逐渐增大至稳定的变化趋势。通过重组分随深度 的变化趋势,可以初步判别气油界面。例如:M 12 气层和油层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油气层的气测录井 资料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种现场快速识别气油界面 的气测录井方法:气测重组分变化趋势法和气测比 率参数曲线变化趋势法。本文使用的气测参数有 了、 、 、C 、c 、iC 、nC,、iC 、nC ,为了便于方法的 建立和研究.笔者将其中烃组分分为气测轻组分和 气测重组分两种,其中气测轻组分包括C。、C!和 C 气测重组分包括iC;、nC 、iC 和nC 。 i.! 气测重组分变化趋势法 井2 509.00~2 535.00 m井段气测全烃和各组分值 增大,判断进入油气显示层段,随着深度增加.气测 重组分值逐步增大,井深2522.00 I31之后气测重组 分值趋于稳定,根据气测重组分趋势法判别气油界 面深度为2522.00 m(图2)。经测l井验证,2509.00~ 2 522.00 m井段中子一密度值明 减小,两者}}}{线反 向交叉,达到l0个中子孑L隙度 位,电阻率增大。测 井解释为气层 ;井深2522.00 m之后,中子一密度 值比上部气层增大,两者曲线反向交叉减小。存 1~ 在同一个油藏内部的流体,由于压力、温度以及 6个中子孑L隙度单位,测井解释为油层,最终测井解 释气油界面深度为井深2 522.00 m,与气测重组分 趋势法识别的深度一致。 地球重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会产生分异现象,顶部 轻组分含量多.越往下部重组分含量就越多 。一 图2 M 1 2井气测录井识别气油界面示意图 I.2气测比率参数曲线变化趋势法 R 公式巾分子为重组分,【大J此随着f}1气层向油层 过渡,R 值相应增加,曲线向右倾斜。为了方便使 用.把R。 和R 值大、R 值小的曲线特征表达 为“两大一小”,定义为“正交叉”;R t-和R 值小、 R , 值大的曲线表达为“两小一大”.定义为“反交 叉”。气层曲线特征为“两大一小”正交叉,油层fH1线 特征为“两小一大”反交叉。 气测比率参数曲线趋势法主要涉及:Reserval 气体比率曲线、烃气湿度比值曲线、气体组分比值曲 线、烃比值曲线 】,是一种综合判断方法,需要将4 种比率曲线随深度变化绘制在一张图上.通过各曲 线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和各曲线交叉转折点,确定气 油界面(图2)。相比于前人使用的罔板法。该方法 更加直观方便.能够准确识别气油界面。 (2)烃气湿度比值曲线由3条曲线组成: 烃湿度比Wh一(C;+ )/(C + + + + ) 烃平衡比BI 一(C,+C )/(C.;+C,+C ) 烃特征比(、 一(C +Ci)/c; W 和(、 公式中分子为重组分,随着气层向油 层过渡,W.,和C 会变大(其中(、 的变化幅度较 小),表现为I#j线向右倾斜;B 公式巾分母为重组 分,因此随着气层向油层过渡,B 值会变小,表现为 (1)Reserval气体比率附{线南3条曲线组成: 轻一重烃比率RI.H一100(Cl十C!)/(C +C )。 轻一中烃比率R【_M—l0C。/(C +C )! 重一中烃比率R 一(C +C ) /c。 R¨t和R。. 公式中分子为轻组分,由于气层轻 组分含量高、重组分含量低,随着气层向油层过渡, R¨-和尺 值相应减少,表现为曲线向左倾斜;而 『l}l线阳 斜 点.及时删 井斜 I轨迹. 1层『f】 陆。 (3) f小纠【分比f ((、 L、!、(、 ,【、 、(、 C )随着F}f J 州1 J 过渡.比仉均变小。 现为『{fI线阳左倾斜。 (,1)烃比 ((、../ 、 //~-/ 【、,/ )随着 气层 倾斜。 3 应川实例 水平升着陆过 rf1气测求』卜识别 I 1的力 法 油 过渡.比仇逐渐变人.丧脱乃…I线 丁2O13 2016年 渤海油…7口水平JI 进i 廊川.甲 均每【¨I 节约作qkil ̄l ̄d 12 h.7口井共降小近 万元。 M 5H井足渤海】f∈油…的一¨水、r Jl:发JI:.颅 『1『ji=『.渤海汕It 发R的J川晰集 厚度较薄.fflI 水 顷 .边水底水较多.刈iItt Ⅲ的开发造成 着陆作、l 。如何避开气 着陆成为小场随钻着陆研究 f 大的 难.特刖足水 J 干1Ij良水. iI{lf 的t嘤,,… 测陔J卜 日的层I 邴-叮能发育气层. 定.H 该日的层肛 距离油水界面太近 I1 而不确 6 nl 具底水.地质没汁 此.脱场录 人 要求 场随钻着陆进 气层. ;tll层『fl 陆_J L不能 进入油层,义不能进人汕 过深 。气汕 而的快速识圳、测川 肓J)(段 汕气J 的}Jl圳. I工=I指 水平升I砸 着陆的火键。笔 黹』 川 洲求” 圳气油 巾 力‘法.结合水 井 随钻肯陆 求.彤成一种渤海j1tt…水平什着陆过 rft 汕 l『I ,J以圳力 法翻I作、II,流 ,能够高效地 1 )jlJ “l{I . 成J_JJ指导水平J卜荇陆 、陔方法丰要 脱场钻进至外深2 1 85.00 m,¨然伽 5值fIi l 10 At I降低至Q()AI I,随钻电阻卒fll 1. )Q・n1增 大全1 3 Q・IT1,随即进仃地质循环.利川 洲求”疗 法和流氍识别气汕 。对2 1 6O.0()~2】85.O0 111 J1 段气测录计数 分析许进行综合判断。 (1)气测重 分变化趋势法:通过M H外综 完 罔(罔3)可以判断 2 l6O.()O~ 1 8().()()n1” 也捕以下I步: (1)充分r m f1 、I J{:地质设、I‘和I¨的 f 况. 4’ ttl 的发f 、特点何允分的r解. 此 础I 对该 段气测币=组分值 特续增加.2 ().()()l11之 气测 m组分值趋于稳定。 步判断2 l60.0~2 l 8().0 TI1 外段为气层,2 1 8().0~2 1 85.0 m 段 汕t (2)气测比 参数 线变化趋势法:通过 体比 参数fffI线变化趋势罔(冈3).外段2 1㈤.()()~ 2 l 8j.O0 rll与2 l 6().0~2 l 8O.0 m柑蚶比.Reser ̄ ,il ”油 层进仃{JJ步颅测。 (2) 随 符陆过程中,依据随钻测外自然伽马 f1I电l5H牟liI1线.判断 进入行陆Lj的 后(进入fI1} 气 段.I {然fJJ 0价降低.电阻半仉『IJ{ l!‘增大).进行 地硪循环. 集 洲求Jf:资料. 选利州气测重组分 变化趋势法}Il删 油 而。 (3) :能幸』J 圳 油 面.则进一步利川气洲比 C体比率曲线表脱为R... 明 变小.凡 、 lJi】{IlJ_变小, R 增大的“两小一夫”反交叉特征; f5 度比值 深度;符尢法识 }fI1线表现为B..f』IJ 变小,w 明 增人.(’ ,增人; 半参数变化趋协法准确识刖气汕 圳气汕 .则继续钻进许多次循环判断厶 油界面。 怵组分比值曲线变小至稳定.烃比值IIlI线增大 稳 定.确定21 80.()(]1"11 气油界面。 (1)准确}jl圳 油 而深度 .选择合适的着陆 图 M ll井综合完井图(井段 1 5.O0~ 2‘ ・ 28 ・ 录井工程 [2]陶维祥,丁放,何仕斌,等.国外深水油气勘探述评及 2015: 7. 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前景[J].地质科技情报,2006,25 (6):59-66. [9] 黄鲁蒙,张彦廷,刘美英,等.海洋浮式钻井平台绞车升 沉补偿系统设计[J].石油学报,2o13,34(3):569—573. [1O] 姜浩.海洋浮式钻井平台钻柱升沉补偿系统研究 [3]史琪琪.深水锚泊半潜式钻井平台运动及动力特性 研究E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i. [4]陈春峰.世界深水勘探特点及中国深水勘探现状分 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 27(6):835—837. [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11] 刘剑涛.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系留力分析[J].科技资 讯,2O14,12(25):60—62. El2] 徐勇,孙继森,贺卫.在浮动钻井平台上录井的井深 测量方法[J].录井工程,2008,19(3):24—27. [13] 董星亮,曹式敬,唐海雄.海洋钻井手册[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5]代一丁,孙金山,李建周,等.中国深水录井工程实践 与发展方向探讨[J].录井工程,2014,25(4):1—5. [6]胡海良,唐海雄,罗俊丰,等.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 及取心技术口].石油钻采工艺,2009,31(1):27—30. [7]孙金山,代一丁,李建周,等.南海北部深水录井实践 [J].中国海上油气,2014,26(3):5卜55. [8] 代一丁,孙金山,林炳龙,等.深水录井新技术应用 [14] 冯士明.国外半潜式深水平台新概念设计[J].石油 工程建设,2009,35(2):13-16. [-15] 周涛,喻添惠,郑宾.恶劣环境下半潜式平台侧钻措 施分析EJ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12):I12—119. [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南海深水油气勘探 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返修收稿日期2()l 7 O2一l4编辑李特) (上接第23页)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应用气测录井技术方法综合判断井深 2180.00 m为气油界面,据此设计定向井着陆轨迹, 钻进至井深2 215.0 m着陆中完,从而避免了进入 [1] 王守君,刘振江,谭忠健,等.勘探监督手册(地质分 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储集层过深、触及底水、造成该井报废的风险。 通过补测中子一密度测井曲线(图3),2160.00~ 2 178.00 m井段中子一密度曲线反向交叉,相差1O [2] 任光军.关于气测录井数据的应用探讨[J].录井工 程,2003,14(3):5-12. 个孔隙度单位,解释为气层,2178.00 m之后中子一 密度曲线反向交叉,为4个孔隙度单位,解释为油 层,最终测井确定的气油界面为井深2 178.00 rn。 该井完钻后,通过投大米测迟到时间,实测迟到时间 [3] 余明发,孙越,吴国海,等.常规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中 皮克斯勒曲线的应用方法[J].录井工程,2014,25 (1):48—54. [4] 朱高明.水平井在海上稠油油田综合调整中的应用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4): 51—53. 比理论迟到时间长2 min,导致气测数据比实际推后 2 m出现,造成录井和测井的气油界面误差2 m。经 [5] 张颖,许庆英,龚爱华,等.中子一密度重叠识别气层法 在长庆气田的应用EJ3.测井技术,2007,31(3):86—89, 1O2. 过校正,两者判断结果一致。 4结束语 水平井随钻着陆过程中气测录井识别气油界面 首先是通过气测重组分变化趋势初步识别,然后通 过气测比率参数趋势法进行确认,选择合适的着陆 点位置,避免二次着陆。该方法不仅为生产井着陆 提供准确地质导向,还降低了勘探钻井作业风险,保 证了作业的安全顺利。 该方法于2015—2016年在渤海油田成功进行 了应用,表明对于现场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 [6] 李红英,马奎前,杨威,等.随钻地质建模在X油田水 平井设计与实施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34(9):28—32. [7] 马猛,殷凯,刘朋.渤海油田水平井非正常着陆补救 措施研究[J].录井工程,2011,22(1):26—31. (返修收稿日期20i7 O2 04编辑王丙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