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一二三四网
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一篇: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危重病人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误吸是危重病人经口进食时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救治,可引发吸人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病程延长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误吸的原因 由于危重病人身体虚弱,咳嗽无力,吞咽、呕吐、咳嗽反射相应减弱,咀嚼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等原因,进食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误吸。2 气管拔管后也是发生误吸的高危时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发生延迟性误吸的原因是会厌反射未完全恢复,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常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以及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对危重病人经口进食的能力评估不足,未慎重根据病情选择食物和进食途径时,极易发生误吸事件。另外,对进食的指导和观察不够细致,未能对患者强调不合适的食物会严重影响病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进食过程未认真观察,每口食物是否被完全咀嚼顺利地吞下,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量的残余食物等。预防措施 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误吸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

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烫伤原因:住院期间单纯使用热水袋取暖烫伤; 偏瘫肢体热水袋烫伤; 麻醉术后热水袋烫伤; 中医拔火罐艾条炙、理疗致烫伤; 红外线烤灯致烫伤;

高频电刀铅板接触肢体皮肤意外放电烫伤; 高频电刀开关失灵致皮肤烫伤; 新生儿洗澡烫伤。 第二篇: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七月份业务学习

危重病人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误吸是危重病人经口进食时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救治,可引发吸人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病程延长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误吸的原因 由于危重病人身体虚弱,咳嗽无力,吞咽、呕吐、咳嗽反射相应减弱,咀嚼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等原因,进食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误吸。气管拔管后也是发生误吸的高危时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发生延迟性误吸的原因是会厌反射未完全恢复,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常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以及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3 对危重病人经口进食的能力评估不足,未慎重根据病情选择食物和进食途径时,极易发生误吸事件。另外,对进食的指导和观察不够细致,未能对患者强调不合适的食物会严重影响病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进食过程未认真观察,每口食物是否被完全咀嚼顺利地吞下,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量的残余食物等。预防措施 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2 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3 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4

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

误吸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第三篇:医院防误吸告知书

医院防误吸告知书

姓名: 病历号: 性别: 年龄: 岁 病区: 病区 床号: 是否需要文化帮助 □不需要 □需要(□盲文 □手语 □翻译及其他) 尊敬的患者/患者亲属/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

这是一份有关预防患者误吸/窒息的告知书。目的是告诉您预防患者误吸/窒息的相关事宜,以避免您/家属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为了防止误吸/窒息事件发生,根据您/家属的身体情况,我们共同努力,希望得到您/家属的配合,特给予告知。

请注意以下事项。

1.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您进行误吸/窒息高危因子评估或饮水实验。 2.重度吞咽障碍者,饮水试验Ⅲ级及以上者请您配合进行胃/肠管留置。

3.平时宜5-15°卧位休息,无特殊禁忌者鼻饲时床头抬高30-60°,进食后应保持坐立30~60min,防止食物反流,避免擅自经口喂食。

4.加强营养,根据病情宜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胨状的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注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舒适,进餐时不要讲话。

6.饮水不建议使用吸水管,如用杯子饮水,杯中的水至少应保留半杯。

7.出现呕吐,应立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告知,以便给予处理。

8.每天坚持进行吞咽功能恢复训练。做空吞咽动作每次5min,不少于10次。

护士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我已认真阅读并理解上述告知内容,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防误吸相关预防工作。

患者/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第四篇:鼻饲患者防误吸的护理

鼻饲患者防误吸的护理

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臵管位臵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重要。临床上误吸的预防从胃管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

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通常在误吸48 h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各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臵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

1.1 意识状态改变

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在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 1.2.1 胃管移位

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臵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臵、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臵长度的测量

传统方法测量留臵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臵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传统法体表留臵长度与实际胃管留臵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臵长度接近。

1.2.3 留臵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

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一方面,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另一方面,胃管的留臵导致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和进一步减弱咽反射,使胃内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而误吸入肺。所用导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亦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

1.3 呕吐

可从几途径产生误吸:(1)患者缺乏足够的反射来保护呼吸道,有突然、高压力的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2)呕吐常使胃管移位,甚至可使胃管末端进入食管。有学者分析,这主要与胃内容物过多、扩张或者与胃肠动力减弱有关。

1.4 持续输注与间断鼻饲喂养

输注的速度和容量明显影响胃内压力和胃食管反流。有些学者主张以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少胃残余量、降低胃内压和食管返流。滴注法匀速地将营养液输入胃肠道,使营养物质与胃肠道充分接触,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确保营养物质有效地被胃肠道黏膜吸收,防止胃潴留,滴速一般为100~150 ml/h。

1.5 口腔卫生不良

因口插管刺激口腔及咽喉部黏液分泌,而口腔和牙齿又是致病菌的良好栖息地。而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执行口腔护理时比较困难,有气管内插管或导管松动之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吸发生率。1.6 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是误吸和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时,

由于咳嗽、上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等更易诱发误吸。另外,机械通气可增加腹压,也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的一个原因。有学者报道,患者机械通气支持每增加1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预防和护理

2.1 留置胃管前的评估

2.1.1 评估患者颅内压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因置管过程刺激咽部喉上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导致脑卒中患者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或呼吸骤停,掌握置管时机非常重要,采用降颅压措施后置管,在生命垂危、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避免置管。

2.1.2 评估患者呼吸道情况 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氧饱和度,听诊肺部的痰鸣音。先清理呼吸道,清除口鼻分泌物,吸尽口咽、气管内痰液,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的感染率。

2.2 胃管的选择 依患者的条件选择胃管的粗细、软硬度、型号,而且尽量使用能长时间放置的材料,以延长更换时间。据观察肥胖患者宜使用稍粗、前端质地较硬的胃管;鼻部畸形、炎症患者宜使用稍细的胃管,有导丝引导及管口塞,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是21~30天,复尔凯鼻胃管患者耐受性良好,留置期可达90~180天。

2.3 胃管置入方法 在为患者插管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置管方法及技巧,以防误入气管或盘折在口腔及在食管内,对于舌后坠患者,徐亚金用侧位拉舌插管法;刘亚红采用侧位置胃管方法避免昏迷患者舌后坠引起的插管困难及误吸;对于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邹萍取加大咽部通道弧度的方法,使饲管顺利插入胃内。

2.4 确保喂养管位置正确 放置胃管后需检查胃管位置。一些昏迷、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不一定有强烈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区别胃管是置入了胃肠道还是呼吸道。X线摄片是确认胃管位置的最有效方法,传统检查胃管位置的方法有听诊、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等。很多研究报道指出,如果导管较细或较软则不易抽出胃液,所以单独使用回抽胃内物方法并不可靠。单独使用听诊方法的准确率为84%,回抽胃内容物的准确率为50%,测pH值法的准确率为56%。传统床边方

法简便易行,有助于了解胃管的位置,但需要认真加以鉴别,防止判断错误。

2.5 留置胃管固定 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固定鼻翼两侧及颊部。用宽3 M透明胶布撕成Y型,从鼻根至鼻尖处,粘贴鼻旁,另两端螺旋绕于胃管上,但胶布黏性易受气候、时间、患者活动度、胃管上的清洁度等因素影响。也可用绷带在患者鼻孔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形成一个“8”字形,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牢固固定胃管,然后经耳廓上缘绕过枕后在面颊部打一个活结,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以鼻胃管刻度线为标准,观察滑脱情况,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2.6 管饲前准备 灌注营养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分泌物,在鼻饲后1 h内尽量不吸痰,若需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者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因体位、吸痰及其他刺激引起反流及呕吐造成误吸。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放气应安排在管饲前15 min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鼻饲用具清洁消毒,鼻饲现备现用,预防肠道感染。

2.7 患者的体位 采取不同床头角度观察发现,床头角度<30°比床头角度≥30°~35°发生呛咳显著增高。证实床头角度≥30°~35°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位,此体位可以避免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对预防误吸有重要意义。所以肠内营养时主张把床头抬高30°~40°角或取半坐卧位。灌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60 min,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情况,发现仰卧位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34%,比半卧位患者高出8%,仰卧的时间越长,误吸的发生率越高。研究发现,抬高床头30°~45°以减少误吸的危险是合理的,如果病情允许,应将患者床头抬高,这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2.8 鼻胃管灌注护理 每次注食前应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灌注流质饮食前后用适量温开水冲洗管道。操作者调整好“四度”,即温度(38 ℃~40 ℃)、速度(30 ml/min)、浓度、床头高度(35°~40°),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置管后24 h用50 ml注射器灌注流质饮食,首先灌注约50 ml,如患者无不适感,则可2 h灌注1次,并逐渐增至200 ml左右。对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开始每天供给量为1000 ml,逐渐增加至2000~2500 ml,分4~6次平均灌入,每次30~60 min注完,灌注时应选择高蛋白、高糖、低脂肪、易消化

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鱼汤、肉汤、新鲜果汁、菜汁等。也可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如用荷兰Nutricia公司的能全力,该制剂为全营养配方,其成分为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

2.9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误吸入气道的物质有3种:口咽细菌、微粒物质或酸性胃内容物。将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误吸入气道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对于预防肺炎十分必要。

2.10 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患者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单靠小容量喂饲或小管径喂饲并不能防止误吸,气管套管上气囊不要充气,套管气囊充气后刺激气管可引起剧烈呛咳。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应定时吸引,保持呼吸通畅,吸痰管插入不宜过深,以防刺激气管发生呛咳,吸痰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刺激。情况允许时,可在停止鼻饲一段时间后再吸引。

2.11 及时发现误吸 大量胃内容物误吸可导致窒息,少量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呕吐、剧烈咳嗽后有呼吸加快,每分钟大于18次,胸部X线片示有新的渗出阴影,体温高于38 ℃。创伤后昏迷患者往往无咳嗽等症状,不易发现误吸。长期卧床患者根据情况鼓励或协助其做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潴留;有胃潴留、恶心、呕吐者,停止喂养,胃负压引流,并酌情给予吗丁啉、灭吐灵等胃动力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管饲过程中或管饲后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或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加重者,应警惕误入气管的可能,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同时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和肺吸入。采用多种方法判断误吸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2.12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士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误吸的患

者生活自理能力差,长期需要人照顾,亲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顾及,因而有59.2%由非亲属照顾,受到照顾者的文化背景、整体素质、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照顾者进行健康宣教和管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中应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教育和指导。

总之,重视对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研究,及时找出误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护措施,对救治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医护人员近年来的努力,这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取得了较多成果,收到了积极效果,但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误吸的原因及预防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作更多的研究,也需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继续给予关注。

第五篇:浅析工伤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工伤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1749 评论:0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劳动保护是国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各类事故、职业病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多年来,由于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贯彻的不好,没有真正落实国家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使我局的工伤事故屡有发生,给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政治影响,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对发生工伤事故原因的分析

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人们短期行为严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合格以及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作祟。综合起来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三个方面。纵观我局多年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领导干部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工作不务实

几年来,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视,摆在“第一的位置”,但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是存在的,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的

时候,为了抢任务,不顾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而是凭侥幸蛮干,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其中1994年我局贮木场滚楞死亡事故,就是为了省力走捷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生产性死亡事故。

有的领导对安全工作虽然有布置,但没有认真落实,没有认真检查,结果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1991年乌斯孟林场中楞装森铁台车,工人作业安全距离不够,针对这种违章现象,局安全监察科在安全检查中,对该工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单,但本人毫无改正重视之意,而单位领导又没进行复查,结果几日之内,被脱落的原条砸在头部,当即死亡。

1.2 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是操作者进行正确操作的依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止“三违”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多次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操作者有章不循或管理混乱造成的,有的林场(所)没能正确贯彻执行作业规程就进行采伐作业,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

1.3 工人技术素质差

①青年工人多,安全意识淡薄,艺高胆大,因此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侥幸心理和盲目蛮干的现象严重,发生事故的频率高。

②缺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有的没经过培训和不持证上岗。象吉岭库林场的油锯助手,没经过安全采伐技术培训,不懂得安全技规,结果被油锯手放树砸死。

③缺乏起码的安全专业知识。1988年物资供应科在使用搅拌机时,不使用电闸开关,直接接在动力线上(未接地),结果因漏电把操作人员电死。

④安全教育走过场。不少单位安全宣传教育只是形式,不讲实效,照本宣科,有的单位发生事故,检查组在调查安全教育情况时,编造一个假的安全教育记录欺骗调查组。有一单位一新工人上岗前不教育,不培训,结果工作三天就发生了事故。

⑤严重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机械传动装置无防护罩,电锯、电刨无防护装置,移动式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器,建筑施工无安全网

等等,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方面。近几年中,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致使1人死亡、3人重伤。

⑥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如林业局贮木场建场时(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对从场区通过的一条道路设计不合理,安全系数低。几年来发生多起折断的起重绳打在过往行人的头部或背部,虽未造成重大事故但隐患严重地干扰了正常作业。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2.1 加强领导,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尤其是提高责任者“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在确保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抓安全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正落到实处,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2.2 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抓好安全工作。而且安全工作不仅是安全监察部门要抓的事,每个生产主管部门都应把安全工作当做第一位的事来抓。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安全工作真正抓好,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要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在“抓安全工作上谁抓都不算越位,怎么抓也不算过分”。在企业内要做到人人都关心安全、人人都过问安全,不能把安全工作只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的事。

2.3 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加强安全的同时,首先要抓好新工人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时间,还要有专人检查落实情况;其次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率达95%,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抓好企业场所、生产指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实行安全生产指挥证(资格证书),力争培训率达100%,持证指挥生产率达100%,杜绝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四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广播、电视、安全知识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使之达到人人懂安全知识、人人遵章守纪。

2.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为使作业现场都按规程操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同时

要抓好现场管理,还必须抓住事故多发的几个环节。一是下班前(抢速度、忽视安全);二是刚上班(思想不集中);三是节假日休假后刚上班;四是家中发生异常情况,上班前没有休息好或饮酒等等。在抓作业现场管理时,必须做到对违章行为坚决制止纠正,决不能姑息迁就,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处理。.5 提足用好安全技术措施费,改善工人作业条件。一是按照国家文件要求,按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10%~20%,提足安全技措费,下在专用资金帐上;二是用好技措费,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管好用好技措费,真正弥补劳动保护设施的欠帐,改善作业条件,更不能挪作它用。

2.6 抓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重要手段。安全检查可分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的频率可以因单位而异,安全检查可先发安民告示,也可采用随机抽查等办法,这样能查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检查后要抓紧事故隐患的整改,并且要定时复查,做到及时反馈。

2.7 按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一是要按规定发放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克扣,也不能以钱代物;二是必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尤其是特种防护用品,一定要到劳动部门批准的定点厂家购买有验收合格证的产品,发放的防护用品必须正确使用。

2.8 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要严肃认真地进行调查处理。发生事故不能隐瞒,必须如实报告,事故发生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报告上级劳动安全部门,并会同工会、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对伤亡事故一定要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重大事故要召开事故追查会,对事故进行认真地调查分析,并吸取教训,以防事故重复发生。

来自: 安全管理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