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液透析长期双腔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干预

来源:一二三四网
・82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年9月第16卷第9期CJITWN,September2015Vo1.16,No.9 .血液透析长期双腔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干预 陈 嘉① 李玉婷①  ml/h,持续4 h,结束后 目前我国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由于上肢血管条件 水,分别连接动静脉端,泵人速度为12差,例如肥胖、糖尿病、老年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带 常规消毒,用生理盐水20 ml将导管内冲洗干净,分别注入肝素 Cuf的深静脉双腔导管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但难以建 原液2 ml封管。若血流量仍低,则连续尿激酶泵入6 d。若导 对于溶栓效果不佳者则给予更 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管通路。据报道,其1年 管通畅后仍改为静脉滴注治疗,维持率在49%一57%之间 J。长期透析过程中,导管失功给 换导管。 医患双方带来了诸多困扰,甚至拔出导管,其中纤维蛋白鞘的 4使用尿激酶滴注的注意事项 (1)事先告知患者使用 形成为导管失功最主要的原因。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预防导 尿激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执行;(2)溶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有无皮 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对置 栓治疗前,应检查凝血功能试验,手术患者,暂 管后2周患者进行每2周,给予尿激酶滴注干预方法治疗,针 肤黏膜出血和皮下血肿等。近期有出血性疾病,对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病人采取尿激酶微量泵人方法干预治 不行溶栓治疗;(3)对于导管堵塞,生理盐水无法顺利推人导管 反之则可溶栓治疗。 疗,取得满意效果。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 者,则放弃溶栓,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纤维蛋白鞘形成24例病人均采取定期尿激酶滴注法, 脉压升高,导管失功情况,发生率为20.8%。5例导管失功患 1临床资料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4月~2014年 l9例导管通畅,仍有5例患者出现血流量小于250 mL/min,静 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长期双腔置管患者32例,男 仍有2例患 l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岁。置管时间1—24个月,置管位 者使用尿激酶微量泵持续泵入后,导管复功3例,血流量仍低,不能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给予长期导管更 置均为右侧颈内静脉,透析时间为每周2—3次,低分子肝素钠 者, 抗凝,透析结束后肝素原液封管。其中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肾病 换术。15例占46.9%,慢性肾炎8例占25%,高血压肾病6例占 18.8%,多囊肾3例占9.4%。所有长期置管患者,颈内静脉置 管1月后均行彩超检查导管置管处,32例患者均可见导管管壁 讨 论 导管失功包括纤维蛋白鞘形成和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 所有 增厚,多呈偏心状不对称增厚,24例颈内静脉导管外壁可见高 是造成管路失功的最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及尸检已证实,类别的深静脉管路都有周围覆盖物,即纤维蛋白鞘形成 。纤 回声物质。 2诊断标准包裹于中心静脉导 血流量小于250 m]/min,静脉压升高,生理 维蛋白鞘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为主体,盐水可顺利推入导管,但是血液不能顺利抽出者,结合彩超结 管表面,内皮细胞覆盖于静脉腔侧的膜状物,开始于导管与静 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联。在静脉置管24 h后,在 果颈内静脉导管外壁出现不同程度毛刺状或条索状高回声覆 脉壁的接触点,盖物,可明确诊断纤维蛋白鞘形成。 3治疗方法根据病人是否形成纤维蛋白鞘、凝血功能 对于所有纤维蛋白鞘形成患者使用 导管和静脉壁接触点纤维蛋白鞘开始形成,然后沿管壁延伸, 达到管壁约需要5—7 d的时间[31。Xiang等 发现,在置管 1周后纤维蛋白鞘的发生率可达100%。纤维蛋白鞘可沿导管 及血流量,静脉压等情况,决定使用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法。 3.1尿激酶滴注法壁全段形成,包裹导管侧孔,使得侧孔处形成单向阀门装置,造 动脉端引血时导管 均采用定期尿激酶滴注法;长期置管1月后,每隔2周,透析前 成静脉端回血时血流冲开鞘壁,顺利进入,血液难以抽出,血流量下降,易导致管路凝血,严重 使用安尔碘消毒导管的动静脉接头,抽出导管内肝素及残余血 人口封闭,液,约2 ml,将总量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使 影响透析效果。 用两付输液器分别连接动静脉端,缓慢静脉滴注,60 min滴完, 我院透析中心长期置管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原发疾病以 动静脉 结束后直接连接透析管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 糖尿病肾病为主。考虑女性及糖尿病患者血管条件差,钠抗凝,透析结束后常规消毒导管动静脉接头,用生理盐水 内瘘手术成功率低,需依赖长期颈内静脉置管通路。32例长期 20 ml将动静脉导管内血液冲洗干净,分别注入肝素原液2 ml 置管患者纤维蛋白鞘形成者24例,占75%。关于纤维蛋白鞘 形成的原因,国内外El前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导管相关血栓 封管。 3.2尿激酶泵入法 对于采用定期尿激酶滴注法,透析 可能是形成的基础。长期导管置人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局部血 涡流形成,血流瘀滞;同时,导管异物激活 过程中仍出现血流量小于250 ml/min,静脉压升高者,采用尿 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激酶微量泵持续泵人法。常规消毒导管动静脉接头,抽出导管 体内凝血机制,以上三种因素,被认为是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 静脉造 内肝素及残余血液,尿激酶总量20万单位加入5O ml生理盐 制。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蛋白鞘的影像学诊断无金标准,①△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通讯作者 (襄阳441000) 2015年9月第l6卷第9期CJITwN,September 2015,Vo1.16,No.9 ・825・ 影为普遍认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该方法多需要拔管,只能 延长了导管使用寿命。 诊断晚期形成的完整的鞘,有一定局限性。我院采取彩超检查 关于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根据 寻找经济、安全、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对纤维蛋白 方法,通过测导管管壁厚度和观察颈内静脉导管外壁是否出现 我国国情,毛刺状或条索状高回声覆盖物,进行诊断,若血栓形成,超声则 鞘进行早期干预,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示静脉增宽,内见低回声,血流显像示管腔变窄,血流断续或 完全无血流信号。超声安全无刨,经济方便,是检查和诊断纤 厚的患者,超声观察效果欠佳。 参考文献 牟利军,陈宜方,等.带Cuff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老年 维蛋白鞘的理想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脂肪层较 1.陈建国,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O):1356 —当前报道的对导管失功的治疗方法分为4种:经导管溶栓 剂灌注技术、管路置换技术、经皮股静脉纤维蛋白鞘剥除术和 管路内圈套器技术 。在这4种方法中,目前没有明确的循证 医学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效果更好。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对于长 期置管患者,均予肝素原液封管,1月后,每2周行尿激酶滴注 法,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纤溶酶 原,形成纤溶酶,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I、凝血因子V和 凝血因子Ⅷ,从而溶解导管前端包裹的纤维蛋白鞘,保持导管 通畅。若滴注法效果差,则采用微量泵持续泵人法,并加大尿 1357. 2.Damascelli B,Patelli G,Frigeric LF,et a1.Placement of long— 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outpatients:study of 134 patients over 24.596 catheter days.Am J Roentgenol,1997,168(5): 1235—1239. 3.Hoshal VL,Ause RG,Hoskins PA.Fibrin sleeve formation on in・ dwelling 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Arch Surg,197 1, 102(4):353—358. 4.Xiang DZ,Verbeken BK,Van Lomae ATL,et a1.Composition and 激酶剂量,以脉冲的方式注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没有增加 病人出血风险。 静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引起血液净化医护人员广泛关 formation of the sleeve envelop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 Vasc Surg,1998,28(2):260—261. 纤维蛋白鞘可以直接导致长期静脉导管失功,并且是中心 5.段青青,张丽红,王保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研 究进展.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0):784—785. (收稿:2015—05—27修回:2015—07—06) 注。我们采用定期尿激酶滴注法配合尿激酶泵入法,可有效保 障透析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明显 丹红注射液对尿蛋白和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任松①②李贵森①②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主要临 丹参可降低血脂、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 床表现之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蛋白尿在CKD 从而改善肾脏供血,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已有动物实验证 的发病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崔惠敏 研究表明尿 明,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动物尿蛋白及肾功能水平 “J。一 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有明确的相关性,有利于 些临床试验也证明在使用传统降尿蛋白药物的基础上,加用 CKD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总共包含了超过100万人 DH可以进一步降低这些患者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但 的Meta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和尿蛋白水平与这些个体的 是这些研究的样本较小。因此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对CKD患者 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相关 J。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与。肾 蛋白尿水平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用药及下一步研究 小球滤过率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上具有互补作用,二者 提供参考。 联合可以更准确、更充分的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J。降 低蛋白尿水平能够明显降低CKD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风险 。 目前治疗CKD患者蛋白尿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管紧 资料与方法 1纳入与排除标准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的 1.1文献纳入标准选取丹红注射液对尿蛋白或肾功能 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但上述措施治疗效果并 影响的临床研究,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研究药物使用的方 不理想,并且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存在较大的副作用, 法、时间描述正确;预期获得的结局判断标准明确。 包括患者出现感染、免疫力低下、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事件。 因此,探索一些新的治疗蛋白尿的措施势在必行。 取物,其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酸、红花红色素、红花酚苷等。 1.2文献排除标准研究对象非人类;研究方法不是病 例对照研究;治疗组的干预措施除了丹红注射液以外,还给予 丹红注射液(danhong injection,DH)是植物丹参、红花的提 了对照组未使用的其他方法;对照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还给予 了其他处理方法;统计方法不恰当,数据不完整;重复发表,质 ①②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暨肾脏病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成都610072) (成都6100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