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通过县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和外出考察,通过到两所特教学校现场考察学习,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体会之一: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学校行政班子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或者说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办学品味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必须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以便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们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习,努力提高我校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大计。 体会之二:要着力从精神层面构建学校校园文化
只有师生共同构建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打造出学校的品牌。我们的体会是要发挥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智慧,结合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现状及学校发展,规划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真正让办学理念深入人心,而不是停留在纸上。其次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在工作中努力实践办学理念,在实践办学理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当然这一过程会比较漫长而艰辛。 体会之三: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学校人文环境。
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们也能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们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结合,建立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调动起全校成员的生命潜力。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 体会之四: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布置。
我们计划借学校整体改造工程的春风,整体规划我校的校园环境布置,从学校的建筑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说话,取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推进策略]:
关注文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学校文化是
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因此,我校认真组织领导、教师们学习,共同谋划学校文化发展的推进策略。在县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后我们在校内又组织了全校性的二次培训,把专家们对文化建设的精辟诠释和高深理解带给了全校教师;将从广东考察学习的资料、体会与全体教师共同消化、分享;紧接着我校又组织了校中层以上领导到吴江特殊教育学校和昆山爱心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阶段我校文化建设的推进策略主要包括:
1、主题统揽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我校以“爱”为主题的办学理念。为此,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展开,用主题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中的一切,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让校园处处体现爱,人人感受到爱。这样的校园文化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力,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2、个性塑造策略。认真分析我校的情况,根据听障儿童视觉优势和较强的模仿能力,根据智障儿童智力低下,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文化知识困难的实际情况,我校计划以工艺美术为主打项目,形成学校自身的风格、创办学校特色。 3、分步推进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财力、物力等。我校办学时间不长,目前正在进行整体改造,打算将文化建设实施分步推进策略。先整体设计,再分步实施。之所以强调整体设计,是为了保持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分步实施,是为了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利益与现实的可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浮夸,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4、重点突破推进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面很广,鉴于学校条件的因素,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必须在分析学校现有状况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办几件实事。我校围绕“爱”这一精神文化主线,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为校园文化创建的突破口,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
[整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的十七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弘扬传统文化,承接传统美德,立足本校,放眼社会,突出特色,创出精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建设目标
培育和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开展以工艺美术为主题的特
色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三、主要内容
(一)、以爱心引领,注重精神内涵的提升。
我校围绕“爱”这一精神文化主线,以“博爱”为校训 ,建设让学生“感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学校文化精神内涵。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开发潜能、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育残成才、自食其力”为培养目标,促进残疾孩子和谐发展,努力为残疾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博爱的诠释是为:博爱是一种崇高博大的思想品德。博爱是要爱人、爱群、爱物以及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博爱是要爱学生、爱教师、爱同事、爱周围所有的人,博爱是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二)、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位。
我校计划以“爱”为主题去规划和布置校园文化。教学区的布置围绕“爱心浇灌、自强自立”展开,教学楼命名为“智慧苑”、综合楼命名为“博爱院”。生活区的布置围绕“校园是我家,老师像妈妈”展开,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息。运动区的布置围绕“你行我也行”的榜样激励运动展开。对校园、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等场所进行统一布置。实现“让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让每片绿地都能传情”的效果,使学校每一栋建筑、每一扇围墙、每一块地面都赋予人文的内涵,从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爱”的校园文化融入师生的血液中,成为无坚不催的力量。 (三)、凸显办学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也许有人认为爱残疾孩子就是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话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对于残疾孩子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怜悯,是尊重、平等与自信;是帮助他们建立“你能我也能,你行我也行”的自信和自强不息;是帮助残疾孩子建立起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最终回归主流社会。关注残疾孩子终身发展的爱才是最大的关爱。因此,我校围绕让聋人成才,让智障孩子自食其力的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工艺美术为主的特色教育。
1、聋部工艺美术项目。
聋部的工艺美术项目以“弘扬民间文化,传承传统美德”为主打。江南圣地
高淳的文化底蕴厚重,民间文化精彩纷呈,高淳老街、四方宝塔、游山大佛妇孺皆知。民间工艺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学校开展民间工艺的特色活动,既可以将无限的自然造化浓缩到有限的校园里,又可以将有限的校园延伸到无限
的生活和历史文化中,让学生置身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聋哑孩子听觉有障碍,随即导致了语言的障碍,但他们的视觉功能得到了缺陷补偿,表现为视觉特别敏锐、细致,喜欢动操作手,喜欢模仿。再加上平时我校对聋孩子美术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已使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功底。于是我们充分利用高淳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按照聋哑孩子的特长和需要,设置我校的工艺美术特色活动,主要包括扎塑、泥塑、编织等项目,传承地方文明,收集、整理、挖掘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地方魂魄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制作、创作、展示、欣赏、交流、评赏等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和体验一切来自自然、来自传统、来自社会、来自心灵的美感和快乐,获得身心最和谐的发展。 2、培智部工艺美术项目
智障孩子们由于智力低下的因素,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文化知识非常困难,协调能力也比较弱。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把特色活动重点放在手工、劳技方面,放在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上。主要开设了以剪折为主,以画、贴、游戏为辅的手工课。还打算校企结合,为高淳开发区的源美竹业公司加工制作鹅卵画。从每位老师做起,学好手工制作,为学生创设一个手工制作的氛围。 手工制作不仅能培养智障孩子们的手工制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培养学生稳定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创新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及想像力,使智力落后儿童也插上想像的翅膀,飞进想像的空间。
为了培养智障孩子们的自信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打算为培智部专门设立一个学生作品展览室,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摆出来,并且定期更换新的内容,尽量使孩子们的辛勤劳动都有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自信。
此工艺美术之外,孩子们对舞蹈、体育等方面也颇感兴趣,有些孩子也很有天赋,所以我们也准备投入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们多方面发展,尊重孩子们的需要,尊重孩子们的需要,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以工艺美术为主打项目,带动舞蹈、体育、书法等艺体活动,使残疾孩子们
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努力为残疾孩子们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基础,最终回归主流社会,达到社会的大和谐。
此套方案只是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和短短十几年的办学历程做出的一个初步设想,在科学性、操作性、理论高度方面都有所欠缺,还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还需要不断深入,改进,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