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工资超过劳动者当月收入的20%,且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违法。除法定情形外,其他扣工资行为也违法。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20%。若扣除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需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分析
扣工资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收入的20%,且扣除后工资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这个是违法的。同时,除了法律规定的允许扣工资的几种情形,基于其他情形而进行扣工资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拓展延伸
保障劳动者权益:如何应对工资被无理扣减的情况?
工资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应当受到充分保障。当工资被无理扣减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首先,劳动者应详细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的合法性。其次,与雇主进行沟通,明确工资扣减的原因,并要求合理解释。如果无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寻求法律支持与维权。同时,劳动者还可以寻求劳动仲裁或提起劳动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应对工资被无理扣减的情况时,劳动者应保持冷静,合理维权,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结语
合理维权,确保工资合法。扣工资超过20%且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违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除法定情形外,非法扣工资行为均不允许。劳动者应了解法律,与雇主沟通,要求合理解释。如无法解决,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法律支持。劳动仲裁或诉讼也是维权途径。冷静维权,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二条【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五条【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