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因疾病或非工伤需停工,治疗期根据工作年限给予3至24个月。实际工作年限<10年、单位工作<5年者给予3个月医疗;工作≥5年者给予6个月。工作≥10年者6个月以下,工作<5年者6个月,工作≥5年但<10年者12个月。工作≥10年但<15年者18个月,工作≥15年但<20年者为24个月。
法律分析
企业员工因疾病或与工作无关的伤害而需要停止工作时,应根据其实际工作年限和工作年限,给予3至24个月的治疗。
1、实际工作年限少于10年的,其单位工作不足5年的,给予三个月的医疗;如果工作了五年以上,则应给予六个月的医疗。
2、工作10年以上的,六个月以下;工作5年以下的,六个月;工作五年以上但小于10年的,十二个月。工作超过10年但少于15年的人;工作超过15年但少于20年的人为18个月;工作超过20年的人为24个月。
拓展延伸
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间的时限如何计算?
根据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间的时限计算方式是根据员工实际患病的天数来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从员工请假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包括请假当天。其次,连续患病的天数被视为病假期间,不包括非患病的休息日或法定节假日。最后,病假期间的时限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病假期间的时限通常在疾病诊断证明有效期内,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因此,员工在请病假时应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与雇主协商确定具体的病假期间。
结语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员工因疾病或与工作无关的伤害需要停止工作时,应根据其实际工作年限给予适当的治疗时间。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年限的不同,治疗期可在3至24个月之间。具体计算方法根据员工实际患病天数来确定,连续患病的天数被视为病假期间。病假期间的时限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员工请病假时应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与雇主协商确定具体的病假期间。
法律依据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四条规定,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