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来源:一二三四网

  初三思想政治 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教时 课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由于这一政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例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几方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讲授新课:第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问: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

  民主

  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本目标:

  领导——中国共产党

  基础——人民当家作主

  内容——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自治协商年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依法治国

  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问: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民主集中制

  人员组成:人民选举代表

  机构性质:权力机关

  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国务院——行政机关

  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说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2、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人民代表产生——选举——直接、间接

  观看录象

  3、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确保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参与国家管理、既保证中央集中领导,又发挥地方积极性。

  七、测标内容:

  判断: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八、教后小记

  第二教时 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介绍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怎样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难以较深刻地理解这一基本

  方略。

  三、教学目标 

  1、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板书)

  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是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板书)

  (1)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2)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3)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 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展开、联系实际开展讨论

  2、依法治国的含义(板书)

  投影(由学生自学解决)

  主体:人民群众

  领导:中国共产党

  对象: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目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要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的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板书)

  (1)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或有法可依——前提条件

  (2)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3)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必备条件

  (4)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奠定群众基础

  问:为什么要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

  公民才能做到自觉守法,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风尚。

  讨论:普法教育的重点为什么以国家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为重点?

  七、测标内容:

  1、          依法治国的主体、目的、本质、根本目的

  2、          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八、教后小记

  第三教时 课题: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处理民言辞关系的原则及基本民族政策。

  二、学情分析

  民族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只有汉族人生活的地区,学生体会不深,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以国际、国内形势的结合,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民族分布的特点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自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共有民族?

  56个

  三、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9板书)

  1、我国自古经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说明

  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问:我国民族分析的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表现:汉族集中地杂居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导。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问: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

  2000年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没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作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的富强。

  态度:维护祖国的统一、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义务,必须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说一说: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民族政策?

  七、测标内容: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八、教后小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