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二三四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3密度》教案

《10.3密度》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

  3、会运用学过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密度的公式,明确要想测出物质密度,需从质量和体积入手思考设计实验;

  2、明确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3、围绕“排液法”的器材选择和实验思路,逐步换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产生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探究性的专题逐步创设成阶梯型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物理知识推导出密度的表达式。

  二、难点:

  1、对于密度测量中的一些非常规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过程的先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

  1、密度的公式:m

  V

  2、常规的器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

  量筒用于测量体积

  3、方法——排液法

  具体方法:浸没时

  V物= V排液= V2-V1

  变化一下:没有量筒,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刻度尺

  强调:排液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提高一下:针对排液法的应用,提出两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1、如果被测固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此时的 V物≠V排液,怎么办?

  方法:悬沉法

  针压法

  2、如果被测固体易于液体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怎么办?

  方法:排面(细沙)法

  方法与排液法相似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

  引伸一下:

  一、思考如果没有天平,怎么办?

  ——提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常规的使用方法

  2、如果提供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可以测小石块的密度吗?

  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现象,提出另一方法的思考——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并且为下一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二、思考没有天平又没有测力计的情况,只有量筒和水,又怎么办?

  (启发学生运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漂浮和下沉,学生清楚方法后,进一步提出要求写 出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 1.将水倒入量杯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

  12.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到水上,读出此时总体积V2

  3.将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总体积V3

  V1V2 V3

  漂浮时, G = F浮 沉底时, V物= V3-V1 表达式: ρ=m / V物

  =G/(V3-V1)g

  =F浮/(V3-V1)g

  =ρ水g(V2-V1)/(V3-V1)g

  =ρ水(V2-V1)/(V3-V1)

  思考一下:

  一、思考如果物体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话,我们可以怎样测物体密度?密度计

  二、并且介绍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了漂浮和下沉的原理之后,对于悬浮原理的思考及灵活应用。)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后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2、如何用细铁丝、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蜡块的密度?

  (进一步改变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后更加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其实测密度的方法根据器材选择的不同还有很多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net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