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方面: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非洲木雕工艺品图片、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1、复习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2、运用词语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是非洲的两大特色,想不想去看看?

  (1)、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谁能用一个或几个积累的四字词夸夸它吗?(课件出示)

  (3)、出示“木雕图”(看了这些木雕,你脑海中蹦出了哪些四字词语?)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1、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谁遇到了遗憾的事?

  2、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引导理解:遗憾

  3、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②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课件出示)

  4、指导自主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①理解少年为什么遗憾?引导学习第一次对话。

  ②、指导朗读(读出年“诚恳”、“猜测”的语气)。

  ③、理解“我”为什么遗憾?

  ④、小结:

  过渡:“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少年是怎样做的?(等、赠木雕)

  交流第二个问题(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

  ①理解我是怎么做的?

  ②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读10-15自然段

  ③、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只木雕,这木雕里饱含了对我沉甸甸的情谊。(板书礼轻情意重)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什么?(板书我们是朋友)

  ⑤、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读一读。

  三、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四、情感升华

  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1)、学生自由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填一填: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德(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2把你要对这位少年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3、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新结识的伙伴》,把感受写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的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大胆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整堂课下来,自己觉得有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激情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再者,课堂气氛不活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