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2、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课件出示“蚕”图),问:谁认识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板书:“蚕”,指名读,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天虫”有什么用吗?(出示一块丝巾)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就是蚕姑娘的作品。
揭示课题:2、蚕姑娘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4、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过渡: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一定开始喜欢蚕姑娘了,相信你读了课文,会更喜欢蚕。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
蚕 卵 桑叶 蚕床 脱下 蛾姑娘 又白又嫩
茧子 渐渐 长胖 吐出 旧衣裳 又黄又瘦
(2)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4、交流。(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指名读。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事?(出示“蚕卵”图)这就是蚕卵,需要一定的温度蚕姑娘才能钻出来。
3、出示卡片:暖洋洋 读好这个词语。
4、齐读第1自然段。
第二节:
1、指名读。
2、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课文第二节用了一个词语,什么?出示卡片:又黑又小
3、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出来以后是怎样生长的呢?
(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4、师: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
5、蚕眠后蚕姑娘有什么变化?(点击“变”、“黄”)
6、多有趣的变化呀!你能读出那种惊喜的样子来吗?
(1)指读第二节、评价。(2)再指读、齐读。
7、试背第二小节。出示填空:(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第三~五节
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请你自己读三~五节,看看她的样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书中找出关键的词语。
1、学生小组学习。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四次)
(2)它的外行、颜色有什么变化呢?你能在老师的板书下面接着写下来吗?
(3)学生试着板书:
又黑又小 吃 睡 醒 脱下 变 黄姑娘
又黄又瘦 吃 睡 醒 脱下 变 白姑娘
又白又嫩 吃 睡 醒 脱下 变 胖姑娘
又白又胖 吃 睡 醒 脱下 变 亮姑娘
4、指导朗读:啊!多有趣的变化呀!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1)自由练读。(2)指名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4)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
5、看着板书试着背一下。
第六~七节
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
1、 交流:爬到蚕山上结茧。
(1)(画面 “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
(2)“要盖新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
(3)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多媒体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
(4)指导朗读: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读好第六节。
3、呆在茧子里的蚕姑娘在干什么呢?出示卡片:一声也不响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蚕蛹。
4、过了好几天,蚕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咬破茧子,飞出来就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
5、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指导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
6、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三、总结:
1、学了课文,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2、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3、上网查找有关蚕姑娘的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