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四部分定了小标题,迅速抓住主要内容,效果较好。围绕问题学生品读词句,深入品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又是比较成功的。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
《詹天佑》教学反思
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让学生看课件,充分感受詹天佑的伟大和杰出。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读完《当代神农氏》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他常常是把一分钟当两分钟来用,是呀我们只知成功却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发明人员是多么辛苦呀!
学了这篇文章,我更加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热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着,寒冷的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寻找着.即使在十年动乱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放弃!但是命运是会冲着努力者来的,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自己说行,那你就行,说不行,那是你没自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