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讨论式”教学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运用“讨论式”教学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福建莆田湄洲二中 陈志勇 邮编:351154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知识点中的一个或几个重点、难点为主要内容,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过程蕴含着知、情、意、信、行五个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因而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为教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通往彼岸的捷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生命活力。一、讨论法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疑难问题讨论法。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其理论性较强,或因其距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陈观点,然后老师加以点拨,就能加深理解,化难为易。例如,我在教授初二政治,有关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时,曾经向学生提出一个命题: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没有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当该子女成年后,也可以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该命题的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二是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三是双方权利、义务的发生和终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以上复杂关系的多种错误理解,有的是从双方权利、义务的发生和终结,从而认为该命题是正确的;有的是认为该命题的条件有欠缺,要补充条件才能成立。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统一认识,对该命题的教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问题的认识,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设情景,把复杂的法律命题,演变成一个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问题,融法理于生活中,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地展开讨论。 (二)、热点问题讨论法。帕金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比如对社会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怎样认识?作为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怎样理解生活的实际?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就对这些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讨论的问题,学生由于社会生活实践的缺乏,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可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学生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与我国政府现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对此可组织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政府所进行的一些努力,看待我国政府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 (三)、典型事例讨论法。一段时间有些同学在吃饭时将饭菜随意扔掉,浪费很大。对此我联系课本所学内容在教学中组织了以”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还要不要”为讨论题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不管时代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以后,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很少出现了。 (四)、命题引导讨论法。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教学中的在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一些书籍,看一些优秀影视片,参观一些展览,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开展有命题的讨论。比如关于毒品的危害,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戒毒展览,然后开展“毒品离我们有多远”的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的道理,纷纷表示要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五)、论文讨论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一种形式自由的教学方法---小论文的写作成为了考察学生能力的较好方法。小论文能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出题的具体形式一般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规定字数的小论文。在对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易组织,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充分时间进行材料准备和论点论证,所以,理论层次深,教育面较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论题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反映要有一定的预想,必要时,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的意义(一)、讨论式教学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讨论课突出教与学开放性。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方法的开放性、学习途径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等。讨论课以一定的的教学内容为中心,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掌握的信息发表见解,在交流、交锋中鉴别、接受他人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教师一言堂所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方法上,讨论课以生生间或师生间的讨论为中心,融启发式、活动式、研究式学习为一体,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以及班级学习相互补充,参与学习(个体)与合作学习(集体)相互结合,为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条件。在能力层面上,讨论课使能力渗透呈多元性。在讨论中,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得到锻炼、展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启发,在表达、争论、辩论中呈现、获取新信息,并及时加工思考,因此突出了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合作及交往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等。在操作上,讨论课使教与学过程更具灵活性。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发展情况,问题解决的程度及学生的要求等随时进行反馈调控,根据各种信息来调整教学安排,使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发展,灵活多变。同时,与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课相比,讨论课操作过程中,课堂难以料到的因素增多,因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能充分展现。在评价体系上,讨论课要求实施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评价和同学间相互性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促进教与学的提高。例如,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时,我都要求其他小组补充或评价,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的评价除了知识上的,还涉及到了讲话的声音、站立的姿势以及语言的表达等多方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师单方面评价不可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