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美术变废为宝小巧手教学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小学美术变废为宝小巧手教学案

小学  三   年级  美术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课题

变废为宝小巧手

课时

2课时

执笔人

教学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设计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课件学生欣赏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猜谜活动,打开思路2.交流作品特点、做法 3、闭眼感受,启发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一)课前准备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大海啊故乡”为背景音乐,一个赶海的小姑娘为主体,引领孩子们去看大海赋予我们的“废旧财富”(如贝壳、珊瑚、还草、鱼骨、鹅卵石等等),感受他们本身的美,再去小姑娘家欣赏用这些废旧物制作的装饰品装扮的海边的玻璃房,感受变废为宝的美妙。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用猜谜语的方法,先用露出作品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花纹色彩来猜测,你看到的会是什么;再用影响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外形进行猜测想象你看到的是什么;还可以把物品装在盒子里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再猜,你摸到的是什么?这样从物体的色彩、形状、质感方面进行联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路打开。2、再用大屏幕为孩子们多提供一些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讨论作品使用了哪些废旧材料将它表现出来的,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3、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倾听大海的声音,想想自己就在海边,你希望见到什么样的贝壳,想用他们做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打开思路“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些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4、老师示范作画5、出示粘贴画,学生探索做法6、总结造型表现方法。三、学习体验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四、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1、谈收获2、课后拓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4、用几根小树枝,和一些红色、黄色的圆形瓶盖,再加上一张大的夜空为背景的旧挂历纸,20秒钟内在学生的注视下,做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梅花图,再用毛笔提上一首梅花诗,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意境中,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5、出示一张用铅笔屑粘贴的野菊花,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主动探索,找出制作思路和制作方法,再亲手添加一朵花试试看,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体验成功。这样有做成一些半立体作品。6、通过观察总结制作方法:卷、插、贴、剪、组合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打开桌子上的大盒子,看看里面有没有你想要的东西,你能用它做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小屋吗。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作品展示的时候可以用“诉说梦想小屋的”的方法来进行,孩子们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与优美的大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污染的废弃物随处可见的海边的画面相比,打破了美好的梦想,进孩子拉回到残酷的现实,这是孩子们就会发自肺腑的痛恨那些污染环境的欣慰,这时顺势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最后在拓展到生活中的废旧物很多,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美,我们还可以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作出跟大的贡献。

2页,当前第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