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体会陆游对小儿子子聿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背诵陆游的《示儿》
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呢?
2、谈话揭题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又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置之脑后,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1)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2)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3、古人读书学习是如何不遗余力的?你想到了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成语?
(1)勤奋学习的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2)勤奋学习的成语: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4、师:古人读书学习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二)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板书:持之以恒)
3、从“少壮”、“老”两个词语,你会想到哪些类似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师:做学问,要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否则,只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谁知道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齐白石,老年才名扬中外;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写成《国榷》)
(三)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读了这两句诗,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
3、师:看来,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4、同学们,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赵括为什么会兵败呢?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
5、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践出真知。)
(四)、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怎样?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请你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五、巩固古诗,明白事理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南宋诗人(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
2、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