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评《花瓣飘香》_常州市东方小学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展示实物给学生直观感受,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较难,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有分段的能力,通过出示时间词语,教师恰当提示,这就降低了难度,体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

  3、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4、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线索,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三、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学习的习惯,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相机小黑板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后还要整体回顾)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自学,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很好的方式,同时也很有效的方法)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

  投影出示第二节。指名读。

  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表演动作。

  同桌互相模拟表演。

  指名上台实物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节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在表演中促进读书,并理解体会文章内容。如果能表演出来就说明学生能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动手,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3、学生评价。

  4、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5、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或齐读。

  (设计意图: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读好课文应该是水到渠成,所以这部分读的训练不需要花大力气就行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