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潍坊市育华学校 夏瑞英
导入: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乃至一句话,描绘出你眼中的绿。绿不仅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也融入了我们的生命。那么现代散文家陆蠡对绿又有怎样切身的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囚绿记》。
明确学习目标:
1、记住主要字词,积累精彩词句。
2、通过品读关键语段,感受常春藤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感悟人生哲理。
检查预习:
1、作者( ),原名( ),浙江天台人,现代( )家、( )家。
2、字词注音:
瞥( )见 涸辙( )( ) 婆娑( )( )
猗( )郁 揠( )苗助长 葱茏( )( )
蕈( )菌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
1、给段落标上序号。
2、用一句话概括标题中“囚绿”的具体含义。
3、“囚绿”只是内容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内容呢?试仿照“__绿――__绿――囚绿――__绿――__绿”的结构,将其它的内容概括出来。
精读品析:(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描写常春藤美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示例:描写美的语句
如: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品析:通过“伸开”、“攀住”这两个动作,表现了常春藤的生长和蓬勃的生命力。“看”、“怎样”等词表现了我对常春藤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啊!从而体现了我对常春藤的无比喜爱之情。
读一读。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常春藤不美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被囚后,常春藤变得
作者“囚”它的本意是什么?是要它变得不美吗?
从常春藤身上,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课后练笔: 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征,并能寄情于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