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 “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学习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 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习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