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鸟的天堂》练习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有关内容。

  2、能体会文中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景象,体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像、挂图。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只要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大榕树就行。)

  2、介绍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畔的大榕树,引出“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3、读课题,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轮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2、巴金爷爷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每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两名同学分别读第一次、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2、按时间,课文分为几段?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过渡:作者喜欢“鸟的天堂”吗?你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

  要求:把你最喜欢的部分用笔画出来,好好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榕树大、茂盛、充满活力

  提问: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近看大榕树又是怎样的呢?

  3、学习7、8两小节

  ①利用挂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看谁描述最精彩。 ②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图上内容的,找出文中学得最好的词句,说说写得好的理由,用什么语气读最合适。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4、作者看到这充满活力的大榕树,心头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可他只写下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简短的句子,如果他要说,会说什么?请用“大榕树啊”的形式表达。

  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大榕树,通读第8小节。

  5、学习课文第三段

  ①边看录像边听朗读12、13小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场面?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抓住“热闹”,体会鸟儿的多,颜色不同,大小不一,姿态各异。

  ②教师简介: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的确很多。

  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可以让学生按书上说,还可以自己想象说。

  ③鸟儿们一大早起来,除了觅食,它们还想干什么?(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

  6、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习第四段

  屏显文字: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看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分组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着重解决两个“鸟的天堂”不同的理解,指名读,齐读)

  8、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环境幽静,农民保护等)

  五、积累资料,课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7、8两小节。

  2、查阅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准备下节课交流,写导游词,做导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