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提供伪造证据构成伪证罪。伪造证据,就是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却或减弱证明作用的情形。
一、虚假行政诉讼后果有哪些
虚假行政诉讼后果有:
1、民事赔偿责任。虚假诉讼对案件外的第三人构成侵权,因此受害者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2、行政责任。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参与虚假诉讼的,应当依照法官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标准和法官行为准则严格处理;
3、经济责任。对于虚假诉讼参与者,法院可以对其进行罚款;
4、列入信用调查黑名单。虚假诉讼参与者列入不诚实人员名单,使其在社会生活中难以行动;
5、虚假刑事责任诉讼涉及的罪名包括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伪造、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劫、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伪造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居民身份证、伪造、拒不执行、欺诈、裁定罪、贪污罪等罪名。诈骗罪最高量刑可判处无期徒刑。
二、借条被借款人改了日期是否是违法的
借条被借款人改了日期违法。借款人更改借条日期的行为属于伪造证据。伪造证据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却或减弱证明作用的情形。
对于这种妨害司法的行为,法院可以依法对借款人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故意作伪证怎么办
不是故意作伪证的,一般不会按照伪证罪处理。法律规定,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不是故意作伪证的,根据实际情节及证据,可将行为人无罪释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