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

来源:一二三四网

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主张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期间,来自民法的基本法。而申请劳动报酬仲裁的时效来自于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纠纷,应首先适用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对申请劳动报酬仲裁时效的运用,应以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为准。劳动报酬诉讼时效适用于广泛的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是民事审判活动中应当考虑的一种期间;根据当事人是否在此期间主张其民事权利的事实,来考察该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是否在法律保护的时间范围。

一、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除斥期间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二、如何解决建设工程纠纷

解决建设工程纠纷的方法: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和解是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协商、妥协与让步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调解是指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双方相互谅解,自愿达成协议。仲裁是当事人根据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纠纷各方都有义务执行该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情况下,以审理、裁判、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