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1,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2,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2,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 ")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3,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4,教师鼓励:
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5,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 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⑴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⑵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 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
(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 (《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 ("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
(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
(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
(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①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②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③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④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 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
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阳……
⑵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
(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学习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 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
(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1,同座对话.
(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2,指名扮演讲解员.
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传说" ,"列举数据" ,"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
3,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