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分析
作者:张昕婷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14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进行全面的分析, 针对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以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转变内涵进行辩证研究。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8)14 -0003-0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落实,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关键,这就要辩证的看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1.技术引进
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来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会受到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国际环境系列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落实,国际贸易的步伐逐渐加快,技术引进已经成为获得先进技术最直接的途径。所谓技术引进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技术输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通过不断引进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学,就可以减少更多的时间进行重复性的科研,这样有利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缩短技术上的距离。换言之,技术引进就是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本国或者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来讲,技术的引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购买先进技术或者设备,实现专利的转让;二是通过FDI实现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这是未来技术引进的主要发展趋势。Blomstrom认为现阶段技术引进最为直接的方式是国际投资,而并不是专利的转让。 2.技术创新
著名美籍奥利地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在经济学中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在历史进程中,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组合方式引入生产系统,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基于此,笔者认为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种与新型产品、创新产品第一次相结合的技术形式。在实践中,技术创新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商品的创新;第二,生产技术的创新;第三,创新型生产技术的扩散。其中产品在技术上实现变化,最终实现商品化,也可以指对传统产品的有效升级改造;生产过程的创新主要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生产工艺的创新,对于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与变革;所谓技术创新的扩散就是将已经开发与研制出来的新技术或者工艺有效传播出去,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更加的科学高效。 二、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1.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将全新的技术形式转变为最终的产品设计,如新生产材料的开发、新设备零部件的开发、新生产流程的开发等,并将其有效的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保证技术水平能够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如果发展的时间充足,则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促进的效果非常明显。具有足够时间这一基本的前提往往都是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的。换言之,在特定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一方面,技术创新自身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如果在技术创新获得收益远不及机会成本的效率,那么技术创新反而会造成经济的逆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性影响。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如果投入到技术创新领域的资本过多,那么投入到生产当中的总体资本会逐渐减少,并且资本的边际产出如果超过0,则生产投资的产出就会下降。这样的关系就是技术创新自身的机会成本。如果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够积极的促进技术水平的发展,并且提高了总体阐述,则说明机会成本的总产出增加,所以技术创新就会多于机会成本,其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集约化经济增长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1]。另一方面,如果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流转到外资企业时,则属于逆向溢出。这时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技术创新也并不能够促进生产产出的效率提升,反而会导致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下降。现阶段,外资企业的工资待遇是比较高的,对于内资企业中的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高的,同时现阶段外资企业以资本上的优势实现对于内资企业的并购或者参股内资企业的情况逐渐增多、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内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研发出的新技术很可能外溢到外资企业当中。技术人员的外流会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减少,并且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会下降,最终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也不断下降。当外资企业并购内资企业时,会造成政府企业的投资被诱导到外资技术之中,对于内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也不利于内资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创新[2]。技术创新如果出现逆向溢出,会使得技术创新的投入与全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失衡,而收益远低于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所以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不会贡献出积极的作用。
2.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技术引进与技术的匹配程度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正向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从微观视角分析,也就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分析,某一个企业引进技术的时候,一般都是引进某一个产品的生产技术或者在某一个技术环节的技术,一般不会也不可能对于某一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进行引进。如果企业引进的技术是已经掌握的技术或者是相匹配的技术,那么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这时技术引进对于产出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如果匹配的程度不是很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因员工引进而来的技术,就会使得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不够高,此时技术引进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不是很高,不利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中观的维度来看,技术引进过程中,一个地区所引进来的先进技术与本地区技术整体水平是否相匹配将会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上所述,如果所引进的技术与某一地区技术整体水平匹配程度比较高,那么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引进而来的技术快速的转变为完备的生产力,这样就有利于推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反之亦然。从宏观的维度上来看,所引进技术与区域内的资源禀赋所呈现出的整体特点是否相匹配直接影响到技术对于产出的贡献程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技术引进还是技术创新对于经济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都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引进,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最关键的就是是否能够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推动技术进步的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健康稳定转变。 参考文献:
[1]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C].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2013.
[2]夏兴园,张世晓.内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2006. 作者简介:
张昕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